有的店在拼命脫C,
有的店在努力沖A,
而有家店,拿了A,依然膽戰心驚。
上河坊店第一季度的成績是BAA,在別人看來,成績穩步上升,真不錯,但這三個多月來,店經理蔣小平每天都睡不好覺。
因為他知道,雖然拿了A,但每次走進店里,都會發現一堆問題。
待過創業、翻身、科技園的他,第一次看到過期不報廢、員工ABC執行敷衍、計件工資混亂、分工隨意、值班只打鉤不檢查的情況竟然會在一家店頻繁出現。
1月來接店的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落差。
要下手先找準抓手
長期的管理松懈,結果就是伙伴懶散,你不做我也不做,還經常頂撞管理組,整個就是一灘渾水。蔣小平說,那時候也沒想別的,先把計件制和ABC評估這兩項基礎工作整明白。
經核算發現12月份店里工資包超了3w,原來是因為最后一個月公司不考核,計件多的多,少的少,與工作量不匹配。鼓勵卡也是月底才發,評C不知道評誰就評兼職。
所以立馬建了個計件群,每天大家在群里報數,再也不會出現烤200份報300份的情況了。鼓勵卡也是每天發,而且發得有理有據。
這樣一整,一些人活多了錢還少了,那種“舒服”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就不痛快了。所以干脆趁此把7、8個油鹽不進的老油條勸退,最后只剩下10個伙伴。
輻射式實操帶訓
減了人要補上,3月開始招人,4月有一周一下子入職了七八個,新人一多,帶訓就要多花心思。
店里老員工少,就在每個關鍵崗位放一個老員工,周圍再加上新伙伴和兼職,如果新伙伴有不懂的,旁邊還有個老人可以問。
一帶多輻射式實操帶訓,效果杠杠滴。
每周至少兩次下午理論培訓,晚上在營運中實操帶訓,這樣新伙伴提升得就比較快,效率和體驗也能盡快跟上。
每天都來領任務
為了讓伙伴們養成發現問題的習慣,每天采取領任務的方式。店內要求每人每天至少要找出一個衛生的機會點,拍解決機會點的前后對比照發群里。做得好的直接寫上鼓勵卡在群里表揚他。
不僅開啟了無形的PK,還減輕了周清的壓力。因為收檔衛生的一些死角比較難搞,什么地溝、爐臺下面、風機里面等地方,平時搞干凈了,到周清的時候,簡直不要太開心。
新來的伙伴,看到員工建議群里面大家拍的照,就會問老員工,我們是不是也是要自己去尋找那些什么機會點?這樣老帶新從傳統的言傳進階到現在的身教,新伙伴也更加地主動。
敢發聲的環境
一個店這么大,很多事情是管理組觀察不到的,還是需要伙伴去發現,因此,上河坊團隊營造了一種人人都敢“發聲”的環境。
比如最近上烤飯,新伙伴沒有師傅做的好,其他伙伴看到烤飯就直接說這個不合格,然后他就把圖片發到群里@管理組
管理組每天都要看一下員工建議群,把伙伴們的建議收藏在微信里,列為一個命題,在每周管理組會議的時候討論。
有什么問題不要藏著掖著,說出來就間接幫助了其它伙伴。因為如果被管理組或者公司發現,就會當成問題處理。所以伙伴就不再擔心指出別人機會點,他們心里會不痛快。
而且是對事不對人,只對這個事進行追蹤和改善,不追究哪一個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問題,互相指正相當于在改善各自的問題,大家都會做得更好。
人人都是管理者
除了伙伴之間相互提建議,伙伴也經常為了提升店里的效率和體驗提一些想法。
那天在外場,看到伙伴給顧客遞花露水,就好奇問為什么店里準備這么齊全?
原來這是樓面組長肖麗舒說夏天快來了,外場到時候蚊蟲會很多,我們能不能去買點花露水給顧客備著。
這才有了給顧客遞花露水的那一幕。
還有涼菜間和穿制間這塊,涼菜間在廚房門這邊,穿制間在出菜口那邊,穿制間只是下午用一下,但涼菜間從早到晚一直都會出菜,傳菜走路多不說,經常有菜也關注不到,涼菜紅單是“家常便飯”。
動線設計不太合理,沒人注意到,有天樓面組長卻說,這兩個能不能換一下。
店長聽了這個建議覺得非常有用,不僅會提升運營效率,還減少了涼菜超時的情況,說到時候跟工程部申請一下,看能不能換個方向。
這樣的管理,就相當于把3個人變成了20個人,每一個人都是充當管理者的這個角色去發現問題,提出的一些改善建議,門店就在不斷地優化和進步。
保持現狀就是等死
這樣慢慢改善,店里有了很明顯的進步,但為什么店長蔣小平還是睡不好覺呢?
他說:不管你店里成績好不好,一個店的老大是時刻有危機感的,不是說拿到A類店,我們做得就有多好,那是在別人眼中,如果自己有這種想法的話,就完蛋了!
2月份他甚至都不敢把A級門店這件事發到店群里,因為他害怕,怕伙伴們認為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就停滯不前了。
為此他還專門買了個電瓶車,休息的時候就從宿舍騎過來遠遠在外面看著,看看店里面有沒有什么事情,看一下營業狀況。
那一刻,他是孤獨的,也是盈滿的。
因為他不想“等死”。
因為他有一顆永不止步的心。
永遠在前進,永遠不停歇!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8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