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聽說過“私域流量”嗎?
來源:餐飲人必讀 作者:CJ
本文轉載自餐飲商業新媒體【餐飲人必讀】,本文已獲得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但是現實是,流量越來越貴,導致“做活動就意味著不賺錢”。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一開始靠著補貼商家做起來的平臺,已經逐漸取消補貼。很多小店做活動,花錢推廣,引來的流量經過“滿減”、“免配送費”、“紅包”后,利潤所剩無幾。一邊是小店靠著精打細算,膽戰心驚地嘗試做營銷引流:不敢明著打折,怕活動過了,恢復原價,顧客就不來了;為了讓顧客在各個平臺上多給幾個好評,每天要打好幾十個電話,加一百多個微信;花一萬塊在本地美食號上做廣告,還要讓員工假裝路人,用留言、點贊把場面撐起來…而另一邊是大牌各種“不務正業”,各種奇奇怪怪的騷操作,令人眼花繚亂:“私域流量”這個名詞,聽起來很專業、很唬人,但是放到實操案例中,大家應該就能明白,它到底怎么玩。作為在四川成都“異軍突起”的泰式火鍋,集漁在以川派火鍋、老火鍋為代表的火鍋紅海中,殺出了一條血路。今年5月的周年慶活動中,集漁創造了單日單店排隊3079桌的最高紀錄。如此高的人氣,除了過硬的產品和服務外,還因為集漁很會“玩”營銷。眾所周知,餐飲行業其實沒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也沒有完全無法模仿的傳世秘方。因此,無論一個餐飲品牌在剛推出時,有多么“特別”,時間久了,也免不了遭遇同質化競爭,“泯然眾人矣”。那么,既然都是差不多的產品,怎么讓客戶經常想到你,而不是別人?①集漁會定期選取近期比較火的電影,作為觀影團看的影片;②然后利用品牌微博、微信,抽取觀眾,每人贈送2張電影票;
③在觀眾領取電影票時,拉入專門的觀影微信群,贈送集漁的優惠券;
⑤觀影前后,和觀眾進行與電影和集漁品牌相關的互動小游戲。
一整場活動下來,已經積累了一個小社群(微信群),以電影為觸點加深了品牌記憶,還有一場“愉快”的觀影體驗作為觀眾的談資…
總而言之,集漁把客戶的興趣愛好和品牌做聯結,并構建了屬于品牌自己的流量池。和集漁專注女性和年輕人不同,西貝莜面村一直以來都很關注“家”這個概念。因此,西貝打造了“親嘴打折節”、“I love 莜(you)”等成功的營銷活動和符號。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去西貝學習搓莜面,表演節目,吃莜面,頒發“莜面小達人”證書…
整場活動下來,積累了一個小社群(微信群);父母和孩子收獲了一段有價值的親子時光,非常可能轉化為西貝的粉絲;
孩子的莜面證書作為“社交貨幣”,會在客戶的朋友圈、微博中刷爆存在感…
▲圖源:西貝莜面村官方微博
雖說數字化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因為餐飲行業集中度很低,所以除了全國性品牌,區域品牌、街邊小店基本不會關注“數字化”。因此,很多餐飲店的數字化程度大概就是三點:手機支付、掃碼點餐還有線上排號。達到了初步數字化,但是“數字”還沒有變成“數據”。相比而言,“豪蝦傳”的后臺小程序就做到了“數據化”,把所有進店的客人都納入了自己的流量池中:①每個客人進店都需要用小程序點單,后臺可以看到客人是第幾次進店消費,如果超過3次以上,必指定員工專門接待;②可以清晰看到每個員工的信息與職位,并且可以給每個人點贊或點踩;
④用戶可以留下自己的評論(五星制),留評論還能得獎勵;
⑤邀請好友注冊會員,好友消費金額的5%(首單返現10%)會返現給自己。
總而言之,私域流量就是商家私有的流量,可以反復利用,并且免費直接觸達客戶。最終客戶可能沉淀在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抖音等平臺。就以上案例而言,西貝、集漁的客戶沉淀在了微信群和微博、公眾號,豪蝦傳的客戶沉淀在了微信和小程序。比如,淘寶商戶會在包裹里,放一張有店主微信二維碼的卡片,把讓顧客直接加自己的微信;憑借新奇的玩法,很多品牌和產品在抖音上爆火,將抖音粉絲轉化為線下流量或者銷量;就連樓下的便利店老板都會加你的微信,定期給你發消息:“今天XX飲料3折特惠,限時搶購”。其實寫到這里,大家可能會覺得,“私域流量和微商有什么區別?”說實話,操作上沒什么區別,最簡單的就是拉個微信群,在里面發廣告,加幾千個好友,每天發幾十條朋友圈廣告。但是,私域流量的本質不是發廣告,而是“更好地維護客戶”。
直接觸達客戶,傾聽客戶的聲音,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樣積累的私域流量才有持久性。如果像微商一樣,不停發私信、朋友圈,最終結果就是“被拉黑”。因此,無論在微信群、抖音號還是公眾號,你所積累的粉絲、客戶,他們是一個個鮮活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流量”。
你覺得私域流量應該怎么玩?
更多專業知識內容
掃描下方二維碼
▼▼▼
餐謀軍師,百萬餐廳的軍師謀士,掃碼識別關注“餐謀軍師”,每天即可獲取行業資訊、餐廳經營痛點解決方案。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