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知名便利店全家FamilyMart在其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致歉,全文如下:“我們非常抱歉,5月27日全家微生活頭條推文,引起您的不適,真的,非常抱歉!對于此次思慮不周,我們已深刻反省,痛定思痛、引以為戒。也請您繼續監督我們、鞭策我們,我們會更加努力,為您繼續提供更好的便利生活服務。5月27日,帳號主體為上海福滿家便利有限公司的微信公眾號“全家微生活”發布了一條推文。這條推文的內容是介紹雪糕冰淇淋,對于便利店的日常上新本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情。然而為了博人眼球,全家便利店的這條推文所用的標題以及頭圖打著色情的擦邊球。
在文章發布沒多久,閱讀量就已經達到了10w+,然而高閱讀量并不代表著消費者對于這篇文章的認可,反而讓許多消費者發出質疑:“這樣的奪眼球方式‘太low了’!”“這是便利店的微信公眾號,肯定還有很多老人孩子訂閱,這樣的標題合適嗎?”
雖然這篇推文在當天下午已經被刪除,但是對品牌所帶來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并且還有網友指出這并不是全家第一次發布這種“擦邊球”推文。
像是之前全家便利店為了推廣新品“咸蛋黃雞腿排”所發布的推文,就有點不可描述,當時就有網友表示過對全家便利店這種打擦邊球行為的不滿。
事實上,打擦邊球行為對企業來說并不少見,曾經絕味食品就發布過《尺度空前!全城女主播一起發福利》、《今天開始|全程找鴨不犯法》等標題低俗、含性暗示、消費女性的文章,引發罵聲一片。
更過分的是,為博人眼球,在2017年備戰雙十一期,絕味食品旗下核心品牌“絕味鴨脖”在絕味天貓官方旗艦店上上傳了一張海報,配上模棱兩可的低俗文案,被國內輿論集體聲討甚至遭遇抵制。隨后這張海報引發了眾多網友吐槽,不少有網友認為絕味鴨脖的廣告“傷風敗俗”,不尊重女性;更有網友找出《廣告法》第九條規定:廣告不得有“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的內容,試圖警告絕味。在網友的一片罵聲下,絕味食品很快下架了這張海報并公開致歉。不僅僅是食品行業,包括其他行業廣告也出現過類似的“低俗”廣告。前兩年,奧迪發布了一則廣告,內容是一對夫婦正在舉行婚禮,新人的婆婆突然沖到前方檢查新娘的口齒耳舌,隨后對不知所措的新婚夫妻做了一個OK的手勢,然后彈出奧迪二手車頁面,配音“官方認證才放心”。
隨后這則奧迪二手車廣告播出后引發輿論不滿:“婆婆檢查兒媳如同檢查牲口,是對女性的極大不尊重”。同年10月,宜家在國內各大電視臺播放的一則廣告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廣告中母親對正在吃飯的女兒說“再不帶男朋友回來就別叫我媽”,此時,門鈴響起,女兒的男朋友出現。母親態度大變,一家人用宜家家具將整個家布置一新,其樂融融。這一廣告情節被認為是對“剩女”的歧視,引發公眾吐槽。此事最后以宜家道歉、廣告撤播收尾。作為兩大國際知名品牌,其向以高大上的形象示人,輿論印象頗為良好,而一旦在廣告宣傳中出現紕漏,涉嫌消費女性甚至歧視女性,公然違反公序良俗與普世價值觀,則如遇避之不及的陷阱,元氣大傷,長久不得恢復。當企業有為了“活下去”、迫于股市壓力、避免被顛覆式創新等危機感時,商業化成為企業生存的重要路徑。但商業的本質究竟是什么?是利潤?員工的幸福?品牌?戰略?商業模式?管理大師、GE歷史上最年輕的董事長和CEO杰克·韋爾奇在其力作《商業的本質》中給出了一個響亮的回答,商業是“探求真實、建立互信的過程。”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無可厚非,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勝出而各種花式拼廣告、拼創意也可以理解,畢竟在“注意力經濟”時代,熱度就是生產力。然而,是否為了博關注度就可以毫無道德底線,完全罔顧公序良俗,公然挑戰社會主流價值觀?如果品牌缺乏最基本的廣告倫理,屢屢挑戰價值觀下限,把無恥當有趣、把低俗當噱頭的“廣告創意”用來與用戶溝通,那么這樣的用戶價值信仰是否顯得太“廉價”了?“Don’t be evil!”(不作惡!)這句源自谷歌企業文化的短句,我們衷心希望這應成為當前新商業價值觀的底層邏輯。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2020功能飲料風口再起,誰能笑傲江湖?
未來已來,人造肉新賽道誰能力爭上游?
娃哈哈康有利電商平臺上線,火力全開進軍大健康市場
高舉方便面高端化大旗,三巨頭誰能更勝一籌?
百事不惜用五十億“熱追”百草味,這個零食品牌做對了什么?
休閑零食巨頭集中爆發,下半場競爭將更激烈
漲價不靈了?涪陵榨菜五年來首次凈利潤下滑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