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沉寂已久的餐飲行業也開始迎來復蘇。有關“報復性消費即將到來”的聲音也開始逐步傳開。
雖然目前大多數餐飲企業都已經正式復工,但是生意卻還遠遠沒有恢復元氣。據中國烹飪協會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20年春節期間,有93%的餐飲企業選擇關閉門店,損失慘重。相比2019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還有9%的企業營收損失達九成以上。
很顯然,疫情過后,餐飲行業將再度迎來變革,此“疫”很有可能成為國內餐飲行業的分化器,更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
海底撈漲價
作為餐飲行業頭部企業,海底撈自3月12日起,在15個城市、首批85家門店恢復營業、提供堂食。熬了兩個月后,海底撈終于實現全國范圍的正常營業,廣大網友們還沒來得及歡呼卻發現它已經開始漲價了。
日前,多位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布消息稱,海底撈恢復堂食之后菜品漲價,且菜量變少。從消費者定位可以了解到,海底撈此次漲價涉及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
據美團外賣顯示的數據顯示,以廣州為例,海底撈在部分火鍋菜等菜式價格略有上移,例如血旺半份22元、土豆半份13元,但整體價格調整幅度比較有限,或與食材價格上升、經營成本增加等因素有關。4月5日晚間,海底撈相關負責人也表示,漲價是受疫情及成本上漲影響,但整體菜品價格調整控制在6%,各城市實行差異化定價。
與此同時,大多數海底撈門店免費提供的美甲、擦鞋、游樂園等基礎配套服務,尚未恢復。
對于海底撈菜品漲價,部分消費者表示“可以接受”,當然,也有消費者抱怨。
來源:微博截圖
事實上,不止是海底撈,西貝等其他餐飲品牌也在悄悄漲價。
有網友反饋:“本來以為海底撈漲價漲得有點多,轉眼看了下西貝的外賣菜單,土豆條燉牛肉80了,酸菜封缸肉80多。”
2020年開年,對餐飲業來說可謂是未曾出現的“寒冬”,面對堂食消費者數量的驟然下降,結合食材成本的有所提升,以海底撈為主的部分餐飲企業采取價格調整的策略,并不奇怪。
有餐飲業內人士就表示,海底撈漲價其實也是為了渡過眼前的難關。由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盡管餐飲企業開放了堂食,但是進店人員數量受到嚴格限制,還要通過停用部分餐位的方式拉開到店堂食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營收業績。
此外,他認為,一些商圈餐飲的營業時間也受到商場、物業等多個單位的限制,營業時長縮短,到店客流難以恢復,加上餐廳還要花費一部分成本在采買消殺用品及防護用品上,這些都導致了餐飲企業復工后成本的提升。因此餐飲企業想要解決眼下運營成本提升的難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升產品的價格。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也對媒體表示,從海底撈漲價也看到了餐飲行業的發展趨勢,頭部企業趁勢而為進行漲價,在消費端,漲價對消費者有一定情感因素的影響。但對于消費能力來說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海底撈的粉絲、重度消費人群是中等偏上的消費人群。所以漲6%其實對于這些消費群體來說是可以忽略不計的。而對企業來說,利潤將會有所提升。
報復性消費尚未到來,行業分化加劇
目前,隨著疫情好轉,各行各業都開始逐步恢復。除了海底撈,不少餐飲門店都出現滿座甚至排隊等位的現象。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報復性消費并沒有到來。
海底撈近日發布的2019年財報業績亮眼,全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5.6億元,同比增長56.5%,歸母凈利23.4億元,同比增長42.4%。門店達到768家(凈增302家),整體翻臺率4.8次/天,微降0.2次,客單價105.2元(+4.1%)。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東鵬飲料2020搶推由柑檸檬茶“王炸”,掘金千億新市場 康師傅換帥后發布首份全年財報,結果凈利潤大漲36.26%!怎么做到的? 自熱食品銷量暴增,會成為行業發展“新常態”嗎? 粗糧界“新網紅”誕生,藜麥類食品被推向流行風口 增長速度持續領跑,今麥郎涼白開打造包裝水行業新勢力 休閑零食巨頭集中爆發,下半場競爭將更激烈 高舉方便面高端化大旗,三巨頭誰能更勝一籌?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