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茶飲產品陷入了一種創新難題,大家都往產品上做加法或者減法上嘗試。但是更多的是從配料口味上做調整。那么,研發一款新口味,需要經過哪些程序和流程呢?本文轉自中國飲品快報(ID:zgypkb),作者:阿魯
氣溫逐漸見冷,冬天要來了。怎樣布局冬季的產品?是最近一個階段,各大品牌的頭等大事。日前,為了一款產品,某個品牌的研發室里吵得不可開交,戰線的雙方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叫囂著要“單挑”。喜茶、奈雪近期推出椰子類飲品后,很多品牌跟風,成為熱潮。受此啟發,一家品牌的老板嘗試著進行創新,要對珍珠奶茶動刀子,用椰奶取代植脂末。贊成派認為,椰子類飲品現在是熱點,頭部品牌都在推,應該主動蹭熱;其他的理由,還包括健康論,椰奶,自然,植物基,相較于植脂末更迎合當前消費市場對健康的需求;其三,在與消費者的觸達和鏈接上,更年輕態。椰子類,是這幾年才興起來的東西,在調性和氣質上更適合年輕人。珍珠奶茶,雖然經典,但傳統,老派。反對派的理由似乎更實際。他們認為,20多年了,珍珠奶茶已經單獨成為一個品類,經過時間的打磨已經沉淀為經典。其中,植脂末被應用后在飲品口感和風味上形成的醇厚和順滑,已經固化為產品的基本模型,“如果用椰奶取代植脂末,就不是珍珠奶茶了,那只是另外一種根本不同性質的產品。”其次,他們從市場和銷售上力撐自己。奶茶自從臺灣登陸大陸市場后,年年都成為銷售王,從季節性上,因為奶能提供能量,并給予消費者以舒適感和幸福感,更成為冬季的銷售利器,“這時候做出改變,風險太大!”雙方各執一詞,沒有最終結論,但這家品牌的老板似乎鐵了心,要做出改變,并且讓研發室迅速行動,拿出成品。經過幾輪的復配和打磨,被老板認可、上得桌面的飲品終于出來了。這一日,公司來了10個社會人士,他們都是老板的朋友,被請來對新產品進行測評,以檢驗最終的社會認可度和接受度。杯測正式開始。珍珠奶茶和用椰奶版的“珍珠奶茶”被分成兩組,貼上標號,分別擺在了來客面前。如果沒有事先的招呼和信息透露,這應該是一場純粹的盲測。研發室里的一場爭論,似乎有了結論,那就是新品要大張旗鼓、快馬加鞭地上。但如果這場僅僅局限于一個公司內部的產品業務分歧,拿到業內層面來進行討論,還永遠沒到蓋棺定論的時候。就這件事,我問了一大圈頭部茶飲品牌的研發師,他們大多從以下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請來的10個人,太少,樣本群體數量不夠多;實施盲測的人都是老板的朋友,圈層固化,樣本群體不夠豐富。這種背景下的盲測,無法保證結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通俗一點說,也就是結果與市場實際還有很大距離。從實際的銷售來看,自有奶茶以來,珍珠奶茶都是大賣王,特別是冬季,更有市場。搜索百度指數,無論從哪個維度,珍珠奶茶的熱度都在劇烈拉升。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一杯飲品被喝了20年,那是記憶中的味道,已經成就為經典。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精神符號。為什么消費者都愿意喝它?首先是口感和風味被大家普遍接受了;二是,這種口感和風味能感覺關聯和升華。“喝起它,那種熟悉的味道,以前的很多事、很多場景瞬間在頭腦中有了畫面感。”這是一位消費者的典型說法。賣得那么好,有高度的產品屬性,又有高度的精神屬性,為什么要輕易改變它?!更有研發大佬指出,20多年的茶飲發展歷史中,不乏珍珠奶茶的改進品或者衍生品,都沒有成功,即便是烤奶,采用高山紅茶+牛乳+焦糖(黑糖、紅糖、黃糖、冬瓜糖配比熬制)制作,造就了一個現象級的頭部品牌——益禾堂,單品4年賣出一億杯,“但烤奶還是烤奶,并不是珍珠奶茶。”“小料和輔料可以改變,但植脂末的主配方不能變,否則就不是珍珠奶茶了。”即便椰奶版珍珠奶茶上市后火了,那也是一個新品火了。據了解,這家品牌的椰奶版珍珠奶茶要到10月底才上市。爭論歸爭論,市場效果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奶茶店不可不知的6個真相
開奶茶店如何循環賺錢?
茶飲業正在開始一場“運營革命”
茶飲店陷入創新窘境
新茶飲“出海”沒那么簡單
13265099024 & 17724287321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4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