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甩鍋給外賣:康師傅方便面的好日子,為什么再也回不去了?

    ▲關注后回復數字“2”,加入系列食品微信群

    來源:零售老板內參

    作者:明軒

    該死的KPI文化,才是康師傅方便面敗給日清的真正原因?

    核心導讀:

    1.購買方便面的人為什么變少了?

    2.康師傅的產品升級策略為什么沒有執行下去?

    3.日韓的方便面品牌為何能保持旺盛的消費力?

    編者按:康師傅和統一的業績下滑,早已不是新聞。方便面這個有著如此廣泛群眾基礎的產品,如何落到今天這個地步?這才值得說。當然準確的講,沒落的是低端方便面市場,是5元以下的泡面市場。但是問題在于,以康師傅們的實力,他們為什么不升級呢?

    本文作者很好的根據自身工作經歷解答了這些問題,看了這篇文章,我相信您不僅會對方便面市場,而是對整個消費升級都會有更加接近毛細血管的洞察,特此推薦。

    看到這篇文章的你,會不會正巧餓了?如果是在寫字樓,接下來你很可能打開外賣APP下個單。即使去樓下便利店買點吃的,也很難走到7/11的最里面的貨架,而是選擇一些零食或者關東煮。而那最里面的貨架,擺放的是方便面。哦對了,你熟悉的康師傅一般還在下面那層,最顯眼的那層貨架,放的是日清公司的合味道等進口品牌。

    是的,時至今日,不知道要經過你的大腦多少回路,你才會想到要買個方便面吃吃,還不一定吃國產。

    我們隨便搜索新聞,幾乎都是在唱衰國產方便面,前幾天統一想要退出傳統方便面市場的新聞又刷了屏。具體結論也大差不差:消費升級,外賣沖擊。是啊,吃方便面的人少了,吃方便面的又吃的比以前少。可下一條新聞又有點錯愕:看到日本日清這兩年在大陸賣的太好了,摩拳擦掌要在大陸建廠,擴充銷售團隊。要知道,外企不僅賣得貴,還是小分量杯面。味道雖然不錯,可也跟味千拉面的味道差得遠,還是一分錢一分貨。

    這你又要問了:那康師傅們為啥不搞個差不多的產品,咋不升級下口味啥的,對標一下唄。

    他們早已想過這么做了,統一的湯達人也確實賣的不錯,可是去年也不過賣了5個億——康師傅總共賣了100多億。

    康師傅自己也對標統一,推高端系列湯大師。然后還有愛鮮大餐。他們都在試圖挽救不斷下滑的頹勢,然而對于不斷萎縮的市場蛋糕,不斷下滑的業績還是沒什么卵用:統一業績連續4年下滑,康師傅倒是不跌了,可股票還是被評級機構標注「賣出」。

    一方面是進口方便面根本無視外賣行業的沖擊,吃著消費升級的紅利,一方面是國產品牌雖然不斷試圖推陳出新挽救,卻又止不住下滑的業績,似乎怎么做都沒有用,只能眼睜睜看著新晉的對手發財。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康師傅們的下滑,這局面還有救嗎?

    消費場景的不斷減少,心智不斷被競品占領

    先插播一個營銷知識。我們許多人有所耳聞ElonMusk的「第一性原則(firstprinciple)」,那么營銷的第一性是什么呢?我在知乎的一次Live聽到一個很好的答案:消費者在不同的場景之下,需要某個產品,幫助消費者完成當下的任務。我知道,這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繞。舉個電影《華爾街之狼》的例子,還記得小李子怎么賣出去一只筆的嗎?

    是的,在需要寫字的這個場景,你需要這么一樣「東西」去幫助你完成簽字的事兒。想想看,從早到晚有多少個場景,就會有多少個產品去幫助我們過好生活。

    那么,以前的方便面,會在哪些場景出現在人們的心智呢?

    比如,如果你是一個大學生:

    1.在來回的長途火車上,你會買它;

    2.在熬夜通宵打游戲的宿舍里,你會吃它。

    而現在,有沒有想過,學生也不再經常吃了:因為高鐵加速,因為學校也有了外賣。

    仔細想想看,無論是白天餓了還是晚上餓了,還是下午茶加餐,還是在特殊場景(火車),如今的方便面,你都不會第一時間想到,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心智。取而代之的是外賣,是肯德基的下午茶(同樣支持網上訂餐),是各種打著健康牌的零食。

    這就是最大的危機,也是傳統快消品巨頭的共同危機:無論寶潔,還是康師傅都在面臨同樣的問題,就是產品在消費者的心智中,不再顯著。更要命的是,我們一想到國產面就是滿屋子的醬料味道,吃完里面的湯水盒子難以打理,然后打個嗝覺得好咸啊,有了不健康的負罪感。這在「顏值即正義」的消費升級大環境,實在是太沒儀式感了。

    說明白一些,只有消費者心里頭就想吃包方便面嘗嘗,才會吃方便面。

    康師傅與統一之間的囚徒困境

    1.康師傅與統一的囚徒困境,導致了他們的集體非理性

    怎么辦?升級唄,低端的我們不主打了,我們推有品質的產品,把農心日清的份額搶回來。統一推「革面」,康師傅推「愛鮮大餐」,主打的2.5元袋面換成3元的,來個大升級。

    如果你是負責新品上市的產品經理,會明白接下來的路會有多難。

    糟糕的地方也在于,你要全線升級漲個5毛錢?可以,那就鋪貨吧。消費者開始自然不怎么接受,第一周不行,第二周好了點,第三周發現市場又被不配合漲價的統一給搶了去。每天的數據都有人追蹤、報表實時匯總,于是在每天變化的份額與產品升級需要之間,這兩者怎么取舍?

    要知道,在康師傅內部,是絕不允許統一在市場有抬頭跡象的,不然區域的領導就別干了。接下來的結局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博弈失敗,囚徒困境,重新回到了利潤菲薄的老產品上。這還不算,沒事打一仗就送出去幾億根香腸,這種集體非理性行為導致利潤繼續下滑。最終的結果,就是主力產品誰都不漲價,不作為。

    康師傅長期競爭策略,變成了與統一的強行綁定,而忽視掉自己作為老大哥的有所作為,不知不覺把整個市場拉下了水,在維持了近10年的2.5元一袋與3.8元一桶低質低價產品面前,停滯不前。

    2.該死的KPI文化

    這是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順著上面說的,如果你這個倒霉的產品經理,運氣好遇到了方便面的行業大會,大佬之間握手言和。這時候你雖然可以把精力放在內部,不過公司文化還是會拖你一把后腿。

    許多人不太了解快消品行業到底是怎么樣運作,以為把貨拉到經銷商倉庫,經銷商再把貨放到貨架上就夠了。這遠遠沒那么簡單。我在前公司工作的時候,就下過一個結論:快速消費品的行業巨頭,不是食品公司,也不是日化品公司,而是大數據公司。他們對數據的重視應該是吊打樂視這種互聯網公司100條街不止。

    快消品業務員,每天的工作幾乎大部分跟手持終端系統為伴。如同這樣:

    就像順豐一樣,每個快消品業務員負責一個片區。片區有多少家店,大店到小店,按照規定好的步驟、動作,從拍門頭照片,到理貨盤庫存下訂單等等,都需要按部就班完成。每天的工作后臺可以直接看到。所有數據每天每日實時匯總。每個月需要做什么,完成什么指標,每周完成多少,早已規劃完畢。而個人的KPI說白了就是3件事兒:照片拍好(門店管理的好),完成業績,別過期。是的,在快速消費品行業,大家居然都把門店照片拍好是最重要的事情,僵化程度可見一斑。

    這樣的好處就是,通過精細化的管理,把渠道牢牢的控制在廠商的手中。至于新產品好賣不好賣,不好意思我才不管,業績影響大了我找誰要工資啊?業務員上一級的主管,再上一級的城市經理都是這樣,按月考核,不會去思考太遙遠的未來,也顧不上這些。而新品的消費習慣培養往往需要時間,需要試錯,需要犧牲暫時的眼前利益。

    所以,在一個大企業,一個影響過億的消費者的快速消費品公司里,做一個產品上的重大改變是很難的。不光是康師傅統一,寶潔的日子這幾年也不好過。即使明眼人都知道他們該轉型了,該學會讓產品跟年青一代溝通。無奈的是,這樣僵化的企業文化,激勵方式早已融入到每一個快消品行業的骨髓里,注定舉步維艱。

    高端泡面的心智,已經被日清農心占領太久

    統一是個例外。它為愛夸水可以等7年,同樣也可以為湯達人等上7年。于是問題又回來了:假如湯達人做起來了,高端面賣火了,還能回到昨日榮光,甚至成為日清農心這樣的跨國品牌嗎?

    應該,不能。

    還是那句話,巨頭康師傅得背這個鍋,不思進取不說,拉著整個行業下水,陷入低價循環。最要命的是,過去幾年方便面被妖魔化到無以復加,自己的大本營臺灣那邊直接因為地溝油關門了事。從來沒有一個品類能被這么妖魔化。而整個行業在這樣的囚徒困境中內耗不停,錯過了轉型的時機:5年前就該轉型了,而不是到現在下滑到根本停不下來。

    隔壁韓國日本不同,它們每年漲價每年升級,每年請最大牌的明星代言,老百姓還是年人均吃掉六七十包,泡菜國能吃掉74包面。

    相比而言,我們是2014年人均吃掉34包,按說潛力不小,然后那一年開始了外賣大戰,火車提速,勞動密集行業去產能,開始了連續4年下滑。也就是說,只有消費者心里想:去他妹的場景吧,我就是想要吃個方便面,不點外賣不要肯德基了,你才會吃一包方便面。而這時候,人們開始想不如吃包好的。而此時,高端產品的消費者心智早已被兩家外資搶了先。就在康師傅統一不斷內耗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品牌被低價競毀掉了。

    承認現實吧,方便面的好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提示:

    *本文經零售老板內參(ID: lslb168)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投稿,內容合作,聯系Mote Chan(微信:motechenfbif)

    / 更多文章 /

    • 康師傅年報你怎么看?

    • 康師傅VS統一:市場份額與利潤之爭!

    • 康師傅和統一纏斗了二十多年,未來很可能要變成兩個不一樣的公司了

    FBIF2018

    全球力量,領變未來——FBIF2018食品飲料創新論壇(點擊查看)將于2018年4月18日-20日在上海舉行。FBIF2018以“新品類崛起”為主題,FBIF2018論壇共三天,將包含全體大會、研發創新A(乳制品、飲料)、研發創新B(特醫食品、零食)、營銷創新和包裝創新四個分論壇。往屆FBIF吸引了包括可口可樂,百事,億滋國際,中糧,康師傅,統一,菲仕蘭,達能,星巴克,帝亞吉歐,蒙牛,伊利,利樂,雅培,農夫山泉,雀巢,嘉吉,三只松鼠,來伊份,良品鋪子,東鵬特飲等企業參與,預計1800位食品業界人士將出席FBIF2018論壇。更多信息,請在后臺回復“FBIF”。

    /微信群/

    添加王淼(Bill Wang)微信:wang494859121,申請加入CEOCMO、首席研發官、食品綜合功能性食品、特醫、嬰幼兒、啤酒、生產&供應鏈、乳品營銷餐飲、飲料、休閑食品、研發、設計、包裝等微信群(群成員包含雀巢,可口可樂,百事,百威,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紅牛等全球高管)(級別可參考:FBIF2017嘉賓)。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創意文章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178.html

    (0)
    上一篇 2017年9月22日 23:51
    下一篇 2017年9月23日 07:37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