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F2016演講文稿(整理)】
演講嘉賓:Patrick Wang,北亞區營銷總監,唯他可可
圖為:Patrick Wang
演講視頻
今天我跟大家做一個介紹,介紹唯他可可。大家知道椰子水到底是什么嗎?認識椰子水的請舉手。首先我想放一個短片讓你們看一下椰子水到底是什么,然后講唯他可可這個歷史,解釋一下椰子水到底是怎么做的。(視頻)
視頻
希望大家對椰子水多一點點認識。我們產品就是椰子水,椰子水有什么功能呢?就是它能夠幫助你補水,它是天然的,對身體比較好的。其實現在人都關注他們的健康,應該吃什么喝什么,我們一直都是說假如你們每天吃點對身體比較好的東西,喝一點對身體比較好的東西,就是多一點照顧自己。唯他可可2014年進入到中國,在日本,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都有銷售。唯他可可現在大概在35個國家都有銷售。
今天我們一些什么呢?就是我們怎么建立一個品牌。一般人想建立一個品牌的時候,可能首先會想,越多人認識這個品牌越好,越多地方能買到越好。一般大公司會通過廣告讓很多的消費者知道有這個產品,有什么好處。然后就從這個好處開始。可是我們開始的時候,是一家很小的公司,我們沒有資源去買廣告,所以我們的方法有一點不一樣,這就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的。
我今天想談的就是Core to more,我們集中某一個國家里面的某一人群,我們要建立一個關系,才能去把這個品牌推廣。然后有核心渠道策略,我們在哪里銷售呢?這方面其實都是很相關的。首先我談一下這個核心渠道策略。我們是2004年在紐約開始,之后我們去了波斯頓,舊金山,洛杉磯等等。到2011年才有了全國的分布。其實等于說七年到八年的時間,才在整個美國銷售。我們在歐洲,到目前為止集中的地方也是說一般都是這些大城市。我們不是說我們去英國,就要全部城市都銷售我們的產品。我們在中國最開始集中在上海,北京,廣州跟深圳,慢慢擴展出去的。我們到了每一個城市里面,又是怎么找到我們的顧客呢。其實這是可創造性目標客戶,而不是目標消費者,這分別是什么呢?目標消費者就是最終購買產品的人,可創造性客戶不一定是我們的購物者,可能是一些會覺得我們產品好的人,會受到影響的人。這些人是哪些人呢?一般來說都是那些比較注重健康的,比較獨立的,有自己的思想人。一般都是在大城市里面的。這些人一般來說可能就是收入比較高,然后我們可能會去一些他們度假的地方找這些人。
圖1
假如說在日本,我們就找那些和我們傳遞的生活方式相關聯的人,集中跟他們去溝通。一般我們的目標人群他們在生活上有什么習慣和愛好呢,購買什么品牌呢?這個也是一個例子(圖1),比如說18到24歲,25歲到39歲,他們就是用這些品牌,他們喜歡這種時裝和運動。這里有一個是我們在中國贊助Color Run的例子,這也是一個跟運動有關系的很好玩的活動。一般人第一次跟我們品牌接觸的時候,我們很關注他們的第一次接觸是在什么場合,比如說他剛剛跑完步,覺得很渴,那我們的產品就很適合他,或者說她們去買衣服,去購物,做一些自己覺得高興的東西,才發現我們的產品,我們覺得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我們想讓他能嘗試我們的產品。他嘗了以后,我們就要想辦法怎么讓他買到我們的產品,下次買的時候也選擇我們的產品。這些都是我要介紹的一些很重要的步驟。
圖2
講到活動,看這個表,(圖2)有兩方面,一個是運動,一個是所謂文化。在運動這方面,有瑜伽和沖浪等運動,這些運動我們都覺得是比較潮的,也就是人家運動完之后就可能會飲用我們的產品。然后是文化這方面,我們覺得時裝是一個很潮的東西,有很多人去關注。這是生活方式形象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些都是跟我們的目標接觸的所謂好地方。
圖3
這些是一些我們做過的例子,(圖3)這個就是在倫敦,是跟瑜珈有關聯的活動,我們覺得很多做瑜珈的人很關注健康,所以我們覺得他們比較喜歡我們的產品。這個是在時裝周,我們要跟一些設計師,造型師或攝影師去打好關系,我們提供產品給他們,他們跟這些模特去合作,工作的時候大家會分享。結果我們去年秋季的時裝周在很多地方都有我們的產品,可是我們也沒有怎么花錢去做的。這個是在中國的草莓音樂節,因為我們在美國做了十幾年了,其實我們從一開始,可能我們所謂這些有影響力的人,可能就是一個攝影師或者是什么。我們在美國的這個例子可以看一下,其實有很多人變成了我們的Influencer。比如說職業打球的,很多名人也都可以變成我們的用戶。
圖4
渠道策略又是怎么樣的呢?我們一般進入一個市場,不見得要去所有的超市或者是大賣場。我們一般都是會跟對我們產品有影響力的,或者是有興趣的人去接觸。之前提到的瑜珈,或者是像這些健身房,甚至是在中國的很多電影院,也有我們的產品。其實這些地方不是很多,可是我們覺得這些場合比較適合用我們的產品。這個是美國的例子,(圖4)有一些賣健康產品的,有機產品的地方,還有一些健康飲品店,都很關注健康。我們可能也會去一些大公司,我們覺得跟我們有一些關聯的。
總結一下我的演講,第一,我們怎么去找到這些Influencer。我們的目標主要針對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可能也是購買我們的產品的人。第二個我們的品牌要去跟我們的客戶去接觸,我們的語氣是什么樣的,這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最后看一下是我們在美國做的一個活動,(圖5)我們這個口號就是愚蠢而又簡單,我們希望大家每一天都健康一點,吃的東西健康一點的,我們每天可能用手機時間很多,但是我們生活有這種進步的話,其實是很簡單的事。每天對自己好一點,就是這么簡單。
圖5
問答環節
提問1:你們從擊破核心到輻射全局過程是多久呢?什么時候能實現你們說的有機增長呢?
Patrick Wang:我覺得應該是同時發生。說到公司,尤其是銷售團隊,市場營銷團隊。銷售團隊是掙錢的,營銷團隊是花錢的。其實我們還是有機增長的,我們開發市場跟美國和英國是一樣的,由于我們的資源是有限的,我們只能發展到這個程度,當然也有銷售指標,我們要按指標完成,最理想的是這兩者有交集。美國跟歐洲都成功了,一開始是非常的小眾,一小群人通過口碑讓更多的人知道我們東西還是不錯的。然后就把我們從小眾變成了主流的類別,所以我們還是要靠有機增長。
提問2:我聽到你說過Core To More的一些目標群體。你們14年進入中國以后,有在這些目標群體上做一些本土化的改變,符合中國消費者的一些情況和習慣么?
Patrick Wang:這個問題我可能回答不到,因為我們公司自己還在想,我們應該走一個什么樣的方向,我們當初在國內開始的時候,是想要賣14-15塊,現在是大概是十塊錢,我們已經把這個定價降下來,我們還在看這個市場怎么去發展,我們還是希望有很多人都去嘗試這個產品,可是我們也要想到生產和進口這些問題。
提問3:我的問題也是關于市場教育的,市場教育可以給產品增加價值,因為畢竟是商業性的企業,還是要評估市場教育的投資回報率,所以想請教您這個問題。
Patrick Wang:市場教育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的重要。比如說像今天有這么多人,給我30分鐘,可以看我們的視頻,你就知道我們是這樣的水,有什么樣的好處,這是最好的。大部分情況下,我們沒有這個條件做這樣詳細的介紹,得不到受眾的注意力,沒有辦法有效的高質量的去教育他們。所以可以從兩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一個就是要找到目標的受眾,找到真正對這一類別感興趣的人,他們更愿意多一點的時間聽我們介紹。在很高檔的超市,他們很關注健康,我們講他們才愿意聽。所以我想說,到目前為止,說到中國,營銷方面還是多層次的,有不同的著眼點。但是我們進入到中國才一年,我們的增長方式沒有教科書可以參考。沒有人教我們做這種類別的宣傳,更多的是試錯,所以就是自己的自己總結經驗,自己邊做邊學,什么行什么不行。
提問4:最后一個問題,你認為現在進入中國市場時機是否成熟?覺得做市場教育的時機是否成熟?你們有沒有比一年前更有信心,可以從其他的競爭對手那里搶消費者,或者談一下你們的競爭對手是誰?
Patrick Wang:如果看整體的飲料行業趨勢,再看一下消費者的偏好和習慣。我們就會發現在飲料行業中有一些品類是出現下滑趨勢的,比如說果汁和碳酸飲料。這個在中國在很多地方都已經發生了,因為大家都越來越關注健康,他們不要攝入太多的卡路里,太多的糖,很多的防腐劑。你具體說要決定什么時候進入某一個市場,這個時間很難確定。現在消費者的這些要求和我們產品提供的好處是非常的符合的。所以我覺得對于我們來說,進入到中國,介紹有非常好的健康效果的產品,其實是消費者是會喜歡的。
關注食品創新
關注FBIF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8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