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自:南方日報
去年6月,工信部、發改委等四部委制定的《推動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方案》獲得國務院同意并轉發。1年來,該方案執行效果如何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日前,工信部在北京召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兼并重組工作會,工信部總工程師王黎明在會上表示,兼并重組成果初顯,行業集中度明顯提升。
最大并購金額超過150億元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嚴峻,行業集中度低、自主品牌競爭力弱、高端市場有效供給不足、消費者對國內品牌缺乏信心等問題有尤為突出。在此背景下,乳業兼并重組方案于去年6月被推出。
根據上述乳業重組方案,到2015年12月,要力爭形成10家左右年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65%。到2018年,爭取形成3-5家年銷售收入超過5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超過80%。
王黎明透露,去年以來,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已經發生了近20起企業并購重組活動。并購金額多在億元以上,最大的超過了150億元,涉及企業既有國內的伊利、蒙牛、雅士利、飛鶴、關山、光明、輝山和國外的達能集團等業內領先企業,也有業外的恒大集團等。
據了解,目前我國取得新版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許可證書的企業為94家,較2013年的128家減少了34家。經過重組并購和產能整合,到2014年底,前10家國產品牌企業的行業集中度達到54.2%,較上一年提升了近10個百分點。
不過,王黎明同時表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更要認清并重視兼并重組工作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包括政策引導有待加強、扶持政策仍需到位、企業意識尚待提高等問題。
蒙牛雅士利集團CFO李東明建議,嬰幼兒乳企實施兼并重組一定要實現產能整合,淘汰落后產能。他建議,最好簡化兼并重組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生產轉移時生產許可證的辦理流程,精簡申請材料,縮短生產許可審批進度,以加快兼并重組后產能的整合速度。
兼并重組進程將加快 統計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銷售收入超過20億元的大型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集團僅有7家,前10家國產品牌行業集中度達到54.2%,不僅距離乳業重組方案第一階段的目標有一定差距,距離2018年年底目標差距更大,工業部賽迪研究院所長閆逢柱分析認為,未來3年里,乳粉行業兼并重組的進程必須加快,而且也已經具備了加快的條件。 閆逢柱表示,目前包括國內國家開發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兼并重組高度關注,這將極大提高產業的資本化水平。而由于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有著明確的準入條件,行業外資本直接進入基本不可能,所以“曲線”進入將成為民間資本進入的主要做法。 “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以及嬰幼兒配方乳粉產業的準入條件會吸引國外嬰幼兒配方乳粉巨頭來華開展投資并購活動。”閆逢柱表示,行業內擁有奶源基地將成為兼并重組的主流動因,從目前發生的兼并重組來看,主要動因包括獲取優質奶源、整合區域產業發展資源、彌補產業鏈短板、利用渠道搶占市場等。 此外,一些中小特色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生產工藝、技術裝備水平與牛乳類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存在差別,而且因規模小、收購價值相對較低,大型企業收購意愿不強,中小特色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間的聯合重組將加快。
長按圖片或者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每天為您推送食品行業扯蛋資訊。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9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