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個餐企,都需要創造一個與顧客保持持續“戀愛關系”的理由,制造羈絆,成為彼此需要的唯一或首選。
這便是品牌化運營的重要性。
本文來源:餐飲老板內參(ID:cylbnc) 作者:海螺君
重慶小面風頭最勁的時候,大概是2014年《舌尖上的中國2》播出后不久,各種小面品牌如雨后春筍,在各地市場鋪開。
2016年高峰期后,夫妻檔重慶小面出現大面積閉店;明星開的小面餐廳也接連關店……
在經歷了如此發展與洗牌后,重慶小面這個品類正在吃貨的心智中,站穩腳跟。
“重慶小面”的百度指數,一直穩定在2000~2500之間,成為快餐小食中的“常青樹”,但依舊“有品類無品牌”。
如何打破這一現狀,成為這一品類發展新的突破點。
去年年底,一個名叫“渝小巴”新江湖主義的重慶小面,在消費升級最敏感的深圳正式亮相。
它從誕生起,就以品牌化運營思路為主導,逆向思維涉足重慶小面領域,開業100天,便沖上大眾點評深圳科技園片區面食類環境、口味“雙第一”。其60多㎡的前廳,在午餐高爆發時段,翻臺4次,70多分鐘完成4000多元營收。
那么,這碗重慶小面的“逆向思維”如何理解?這樣的理念,又給它的發展帶來哪些利好?
一起來看看這個小面“新貴”的發展邏輯。
【邏輯】
做一個品牌的餐飲
不做一個餐飲的品牌
品牌意識薄弱,品牌化運營思路缺失,讓絕大多數小面品牌,停留在謀生階段。
但無數事實也早已證明,所謂短板,都是新的發展契機。渝小巴的創始人,在一開始便認識到品牌化對于小面品類的重要性。
“品牌化運作、全國拓展,是未來重慶小面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渝小巴聯合創始人周海燕說。
因此,渝小巴仿佛從一誕生,便含著金鑰匙。
3位操盤過千萬級項目的創始人,以品牌化運營為主導思路,并用逆向思維,布局整個渝小巴的未來。
“我們把整個事情倒過來思考,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開店。”渝小巴聯合創始人說。
渝小巴在公司化進程的基礎之上,打破常規餐飲“段位競爭”的順序:產品、門店、品牌、組織力、供應鏈等。
而是將品牌、團隊、產品、供應鏈、組織力、標準化作為門店發展的基礎,小步快跑夯實每個環節。
鏡頭1:提煉“新江湖主義”概念,打造品牌勢能
“我們從一開始,目標就非常明確:做一個品牌的餐飲,而不是做一個餐飲的品牌。”聯合創始人說。
從去年5月份,開始籌劃做小面項目,僅在品牌環節,他們就煞費苦心。
如同周海燕所說,“就像一個小寶寶要誕生,你要提前起好名字,規劃好他的人設、形象,甚至他以后要住的房子。”
基于這樣的思考,渝小巴結合90后、00后群體心理,分析其消費新需求,打造了新江湖主義概念:
1、本身江湖主義最核心的要素就是敢闖,敢拼,不服輸;
2、90后、00后剛剛進入職場這樣一種生存狀態。
“就像做一碗重慶小面,從煮面、油鹽醬醋、辣椒等調味,到一碗面的出品。步入職場的新人,也是這么一個淬煉的過程。”聯合創始人說。
在此基礎上,他們與深圳頂尖的品牌公司合作,由重慶籍、獲得十大青年設計師榮譽的團隊親自操刀,為渝小巴量身定做品牌VI等顯性基因。
在實際店面經營中,如此鮮明的識別度,也向消費者傳遞著渝小巴獨有的質感。
如此,渝小巴創造一個與顧客保持持續“戀愛關系”的理由,制造羈絆,成為彼此需要的唯一或首選。
同時,隨著整個渝小巴品牌的搭建完成,其品牌的價值也隨之越來越大。
“一個很明顯的表現,相比沒有品牌勢能的店,我們招員工更容易了,特別是核心骨干。”渝小巴CEO劉彧說。
鏡頭2:與15年行業老炮合作保證醇正口味
在渝小巴,不得不提到“董事長冰粉”這款產品。
這款產品,是渝小巴團隊時刻提醒自己,“用心做事,不忘初心”的警示。
冰粉的靈魂,是紅糖的味道。
為了從口味上,給顧客帶來好的體驗,渝小巴團隊通過冰粉的制作,摸清楚了不同地區所產紅糖的屬性。
“光是冰粉這款產品,前前后后都折騰了不下100次。”周海燕說,在講述這段過往時,她儼然不似一個千萬級項目主理人,更如米其林星廚般專業:
“用老紅糖還是用新鮮紅糖?
加姜或者水的比例是多少?
山楂和葡萄干要如何加工才好吃,這些反反復復調了很多次……”
小到一款冰粉的用心調制,大到供應鏈體系的搭建,渝小巴都可謂極度用心。
為了保證好的口味,在小面的底料、配料供應鏈選擇上,渝小巴與重慶當地擁有近15年行業背景,口味、口感均充分得到市場驗證的中央工廠深度合作。
此外,渝小巴位于深圳當地的自控供應鏈體系(澆頭、小吃、時蔬等),也將在三月投入使用。
這對于一個重慶小面“新貴”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因為我們想在餐飲這條路上,走得更深、更遠、更好、更穩健一些。”周海燕說。
鏡頭3:三名員工70分鐘完成4000元營收
口味和秘方是一個品牌的根本,而公司化管理則是其真正能拔得頭籌的實力。
這背后,便是運營中各環節的精細化管理。
在渝小巴(儲能店),有這樣一張不錯的成績單:
后廚3個人工,在午餐時段高峰期,完成4次翻臺,服務160名顧客。相當于,在大概70~80分鐘的集中用餐時間,營業額做到了4000多元。
出面速度,決定著一個店面的經營能力。
“我們可以做到7分鐘出10碗面。”劉彧說。而在行業內,基于這樣的場地條件,整體出品時長要比渝小巴多大概20~30%。
能做到如此成績,離不開渝小巴店面運營SOP標準化打造以及科學的動線設計:
1、一整套運營手冊,達到380多頁,僅崗位操作手冊就有70多頁。此外,在渝小巴,為了保證每款產品口味的地道與一致,配合標準化制作之外,還特意自主設計、制作了計量勺。
2、根據每一個崗位不同動作的特性,比方說轉身、橫跨、往左邊走、往右邊走等,精準測算出每個動作區間和每個動作花費的時間、空間等。
“拿到這個手冊,就能傻瓜式很快上手。去廚師化,就真的兌現了。”劉彧說。
【成效】
朝著做品牌的方向規劃,走得更順利
梳理來看,戰術上渝小巴的打法類似“冷啟動”。
在短時間內,迅速完成運營一個餐飲品牌的出品、供應鏈、團隊和品牌等部署,并在第一時間內,對同品類或品牌先發制人發動打擊。
“當你把這些做完,再去開一家一家店,就非常順暢了。”周海燕說。
那么,先開一家單店和朝著做品牌的方向開店,之間的差異有多大?
在周海燕看來,做一個單店,哪怕經營能力再強,不可預測性太多,都可能受諸多客觀條件的影響,限制事情的發展和走向。而以品牌化系統性運作,就能盡量降低客觀因素對事情進程的影響。
當整個世界都在瘋跑,渝小巴卻始終按著自己的步調,朝著自己的目標,穩步前行。
“在別人感覺舉步維艱時,我們還能夠順利地往前走。這就是,不同的模式帶來不同的影響。”周海燕說。
– END –
閱讀更多:
1:【輕餐管理】限購4杯排隊6小時,大白兔的跨界營銷你看懂了嗎?
2:【輕餐管理】每年賣出超220萬份,這碗肥腸粉是怎么火起來的?
3:【輕餐管理】蘭州牛肉面品牌在廣東逆襲,靠的是放棄蘭州模式?
餐謀軍師說:當餐廳日常出現服務員人手欠缺、工作效率低下、服務不周等問題。正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餐飲老板可點擊閱讀原文了解餐廳經營專家——“旗魚點餐”。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軍師,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