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在除夕前爆發,2020年的春節,估計是國人此生難忘懷的。
大年初一,我給一位上海的餐飲人拜年,詢問他情況,他沉默了一小會,說今天沒啥客人,不知道明天會怎么樣,氣壓很低。
按照往年慣例,春節是他最忙碌的時候,也收獲最大,可能忙個七八天,抵上大半個月的營業額。但今年是個例外。
隨后幾天,他給我發了幾張照片,備滿食材的儲藏室,空蕩蕩的餐廳大堂,還有同樣空蕩蕩的包間,顏色暗沉。
他從未和我說過焦慮與等待的煎熬,他總說,明天會好起來的。我知道他在為自己打氣,等待一個美好明天的到來。
這種焦灼的等待實際上是餐飲人共同的心態,他們很多人都不是連鎖品牌的運營者,而是開著夫妻店、家庭店的小老板,他們從小攤做到小店,用一日日的辛勤“耕耘”小店。
中國人講“討生活”,這餐飲小店是他們討生活的唯一法子。
每天起床要面對的,是攢攢錢,把下個季度的店租給交了;努努力換個好設備,能省力些。每天的營業額,或許是孩子的學費,父母的治病錢,或者是老兩口要存起來的養老錢。
疫情暫停了中國行進的步伐,也在一步步“拖垮”著這些平凡的餐飲人們。
我看過很多張餐飲人的臉,他們被歲月磨礪過,但依舊有著燦爛的笑容;他們面對困難,動搖過、苦惱過,但依舊咬牙堅持著,期待著明天的到來。
他們同我們一樣,期待生活回歸正軌,用踏踏實實的“吃苦”,換來生活的甜。
另一個餐飲人的故事,也發生在疫情期間。
初一,武漢的一位餐飲人在朋友圈發了圖片,用店里備的食材做了50份便當,送給來緊急救援的醫療工作者,他說,算是武漢人民的一點謝意,給大家拜年了。
朋友圈發了一小會,評論不斷增加,餐飲人開始自發加入到這個沒有組織的“愛心組織”中,捐款、出力,能幫啥就做啥。
每天下午,他會曬出具體的賬目和今天送出的便當。一個人的善舉牽動著無數位餐飲人的心,捐款的名字,從1到10,再到50,再到更多。危難時刻,顯現著餐飲人溫暖純良的底色。
*圖片源自網絡
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家,餐飲人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寒冬之下的中國增添著溫度。
上半年的短暫“休息”后,餐飲人在下半年牟足了勁地跑,想要把落下的活兒都給補回來。
原本一年不怎么出上海的餐飲人,變成了空中飛人,一周三五個地兒地跑。原本不管外賣的品牌老總,開始直播帶貨,忙著“革新”了自己。
疫情恢復后的一天早上,我去路邊的早餐店吃早飯,重新看到店里夫妻倆忙碌的身影,我問他倆,怎么樣,忙不?
他倆笑著說,忙,忙唄,忙點好!
我知道,那個我們期盼的明天來了,陽光溫暖地灑在大地,驅散著黑暗。
咱餐飲人總有股韌勁,怎么也打不倒的那種勁,在至暗時刻依舊向往光明,依舊期盼更好的明日的到來,一種堅信的力量。
多年前《南方周末》有篇新年獻詞這樣寫道:
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力量它讓我們精神抖擻,總有一種力量它驅使我們不斷尋求”正義、愛心、良知”。這種力量來自于你,來自于你們中間的每一個人。
我們渴望記錄餐飲人的2020年,用你們真實的故事與話語,用你平凡又不凡的經歷,共同致敬一同走過的2020年。
“ 你好,2021!這是我的故事。”
歡迎用視頻或文字的形式,講述你的2020年故事。
拍攝參考格式如下:
中國餐飲創新大會會議組將在所有收集的故事中,選擇100個特別精彩的故事,向拍攝視頻的100位餐飲老板,送出第6屆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參會資格。
100人名單將在2021年1月1日餐飲老板內參微信公眾號推文中陸續公布,會議組也會及時通知到每個人。
所有參與的朋友都可以獲得中國餐飲創新大會/大魚餐飲學院任意線下課200元代金券。
投遞方式:
小餐君 17611506283(微信同號)
投遞時間:
12月16日-12月30日
結果公布時間:
1月1日-4日







佳音吶 18842356756(同微信)
翁瑞雪13811864253(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