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作者:Cici(Yvonne)
編輯:Bobo
不少食品飲料企業,尤其是已經成功的企業,在創新時會遇到三難:
- 難冒險:原來的路走得很順,很多企業更愿意待在“舒適圈”,不敢冒險,即使愿意冒險,也常受到束縛,走進死胡同;
- 難瞄準:創新時前途一片未知,企業在找到正確的方向之前,要經歷很長一段的摸索、試錯,還會面對眾多質疑,以至半途而廢;
- 難堅持:短期內很難量化創新的價值,企業常有“錢途無望”的迷茫感,熬不到價值實現的那一天,就放棄了。
為了解決創新乏力的問題,近幾年眾多食品企業都各顯神通。雀巢(中國)成立創新孵化小組,進行空白領域的嘗試;伊利布局大健康產業,拓展了乳礦飲料、即飲咖啡、瓶裝水等領域;農夫山泉也陸續推出植物基酸奶、炭仌即飲咖啡等新品類。在國內企業中,新希望集團選了一條幾乎沒人走的路——搭建獨立的創新創業平臺“草根知本”,進行消費領域(食品為主)的產業投資。草根知本誕生于新希望集團的瓶頸期——據劉永好董事長介紹:2011年集團營收800億人民幣,計劃沖千億卻徘徊三年沒有實現。他意識到了發展中存在問題,決定要在體系外探尋一些新增長機會點,于是在2015年親自設計并創立了草根知本,新希望集團副董事長王航、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成為創始合伙人。除了擔任新希望乳業董事長,席剛在草根知本擔任總裁。可以說,席剛是一位傳奇人物。他曾用3年時間帶領新希望集團合資面粉廠扭虧為盈;2004年加入新希望乳業,2010年出任新希望乳業總裁并提出“鮮戰略”,讓多年虧損的新希望乳業煥然一新,2019年1月25日新乳業在深交所實現成功上市;2015年負責創立草根知本,帶領全新的平臺從0走到1。如今草根知本已發展為一家始于乳業,全新布局冷鏈物流、調味品、營養品、寵物、健康零食等行業的食品產業投資控股平臺,旗下有超過100家分子公司及合伙人公司。為此,FBIF獨家專訪了席剛先生,深入討論企業創新如何度過難關、取得真經。在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他真誠地向我們分享了關于創新的經驗與思考。本文金句較多,建議收藏后反復品味。第一難:冒險
“歷史上主動變革的通常很少,往往是形勢所迫,逼得不得不變革。”創新其實也一樣,更多的還是基于自身的發展,看到一些存在的問題。席剛認為,往往是有刺激才會有創新,有壓迫才會有變革。正如新希望,在2013年左右遇到了一道坎兒——整個集團2011年銷售額就達到了800億,原以為沖千億很容易,但到2013年也沒實現這個目標。“企業在不同階段的發展,優秀的企業家都能有覺知力,第一能覺察到好的商業機會,第二能覺察到自身的問題。”當時劉永好董事長覺察到了集團的問題,決定要做一個真正獨立的平臺。席剛表示:“其實這么做,當初還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的,但董事長非常堅定。”對于為什么選擇這個挑戰,席剛也向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以下為采訪實錄(Q代表FBIF,A代表席剛)。Q:最初做草根知本,集團有沒有一個目標?為什么要開始做這件事?A:當時劉永好董事長也是想做一些不一樣的嘗試。我覺得互聯網、移動互聯、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裂變式成長,對于我們傳統企業的挑戰是巨大的,這個就是外部刺激。所以我們搭建一個創新創業平臺,也是希望能夠跳出常規,贏得更多的成長機會。其實很多企業在內部創新很難成功,主要原因在于原來企業已經很成功,尤其是比較大的企業,往往很難從過去的經驗中走出來。所以新希望在考慮做創新時,從開始就有所不同,我們單獨搭建一個平臺。草根知本是在新希望集團體系之外的,除了我,開始的團隊幾乎沒有其他人是從集團事業版塊里出來的,團隊機制、辦公區域都做了隔離,保證它完全靠自己在全新的環境中成長。要保持這個平臺能夠真正自主發展、獨立地去面對競爭,從開始就要面對巨大的挑戰,讓你處于一個完全不確定狀態,往往不確定狀態大家就沒有安全感,就會最大程度地驅動你的求生力、創造力,這讓人感覺是既興奮又焦慮。
A:其實我也不想來的,大家知道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乳業剛剛進入健康發展軌道,如何讓乳業能夠持續成長、不受影響,又要同時去搭建好一個完全新創的平臺,這個挑戰蠻大的。多年管理企業的經驗告訴我:寧愿去接手一個做得不好的公司,也不要輕易去接一個全新的公司。做得不好的公司,無論多差都是有基礎的,并已經證實了往哪個方向是不好的,至少減少了錯的機率和試錯成本、增加了成功的可能性。而一個從0開始的項目,多數情況下是開始目標都不明確,也不知道該往哪兒走,說實話,當初真心不愿意去做這事。畢竟乳業過去很不好,你已經把它做好了,而這個平臺搞砸了,所有的功勞都歸零了。A:真正要促動一個人成長,還是要不斷地要脫離自己的舒適區。這種挑戰對我來說是巨大的,反向來講,也會激發我思考怎么樣幫助乳業更好地不斷向前發展。
乳業前一個階段已經做成功了,而做了這個平臺之后,我可以跳出局外來思考,乳業怎么樣可以進行第二次成長,怎么樣幫助乳業更好地設計未來。簡單講:第一是有利于乳業的發展;第二這個平臺是全新的,對我個人來講,既是個挑戰,又是一次新的成長;第三是在這個平臺上我可以去嘗試很多全新的做法,可以集結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去干和原來不一樣的事,想想還是覺得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特別強調一點,信任就是生產力。創始人的這種信任是無價的,是不可辜負的。第二難:瞄準
“其實做創新就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看法,甚至質疑。”草根知本也經歷了很多曲折和壓力,成立之初的前兩年都是在盲目摸索。“那個時候真是挺迷茫的,犯了不少的錯,還好得到了劉永好董事長的理解,他一直力排眾議,堅定支持。首先他是相信大家的,第二他給大家時間,第三他也沒計短期的回報,更多的是看方向對不對。”席剛表示,關鍵的是有沒有真的在調試自己、不斷地把事情往正確的方向去做,哪怕做錯了也不放棄。如果是這樣,那這些錯誤最終會是值得的。正如草根知本,通過不斷的探索、學習、試錯和總結,想清楚了優勢和劣勢在哪里,找到適合自己的指導思想、賽道與模式,如今前途和方向都明朗起來,席剛也向我們分享了草根知本四年來的經驗。1、長期主義:選消費賽道,做產業投資
“陳春花教授原來是我的研究生導師,我比較喜歡她最近講到的一段話,是關于長期主義。”長期主義一個重要的基礎,是要建立一個共生關系,如果在一個完全獨立的平臺上,更多的不是從競爭角度看,而是從生態角度看:(1)有哪些新的機會,如何實現有機增長,你有沒有抓住;(2)你與這個生態能不能形成關聯、連接、共生關系;(3)這種關系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如果能夠維持長期的關系,那就非常有價值。不同于一般的創新孵化器,草根知本是一個集團創新創業的平臺,所以在孵化、投資一些新的項目時,更多還是立足于長遠發展。“我們做這個平臺,第一選消費賽道,第二把它做成一個產業投資平臺,特點是不會關注短期的收益,更看中長遠的發展。”席剛表示,草根知本也是看到了中國未來在產業投資上的幾個機會點:三駕馬車中的投資和出口增長動力都不同程度在減弱,但消費潛力巨大。中國不僅人口眾多,而且消費水平已經到了一定程度,這必然是未來經濟成長最主要的動力,可以說是動力源。但我們也看到,隨著消費基礎越來越大,不可能一直保持超常規的發展,規模大了就意味著增長速度會下降,更多地會轉向怎么去解決供給側的問題,這就需要更多的企業去關注怎么把內功練好。當需求在下降,市場競爭強度在增加,如果內功沒練好,就可能會被擠出、被淘汰。“我們更多地需要思考,對企業不是做簡單的投資,而是要深度參與共建和賦能,幫助他真正成長,建立起相對競爭優勢,最后不被淘汰出局。”在中國的投資領域,產業投資會慢慢成為主流。過去在經濟發展到一個階段時,IPO有一些政策紅利,PE投資是非常主流的,而在兩端的投資相對來講更小一點,一個是早期的創新創業,一個是基于長期的產業投資。現在很多過去優秀的PE投資、財務投資,慢慢開始在強調自己是價值投資、賦能式投資,組建自己的投后運營團隊,幫助投后企業更好地成長。“我們還是比較早的看到這一點,我們認為未來產業投資在中國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2、消費賽道:在三個維度積攢能量
選了消費賽道后,就要不斷挖掘賽道內有價值的項目。經過四年的探索,草根知本總結出,消費主要在三個維度上不斷地積攢自己的能量:第一,創新能力。主流消費人群在不斷地年輕化,70后、80后、90后完全是不一樣的人群、不一樣的消費觀念,并且本身核心消費人群是喜新厭舊的,如果不能保持創新,產品和品牌沒有新鮮度,也會慢慢地被原來的用戶拋棄。“做消費一定要有持續進化能力,沒有這種創新能力,可能在這個階段、這個時代、這個核心人群中成功,在下一個就沒落了。”第二,流量思維。無論線上線下,無論是做產品還是做品牌,最關鍵的是能不能找到流量、獲取流量、最后轉化流量。“為什么我們做產品有些成功、有些失敗,我覺得要思考,我們的核心人群流量在哪里,這種流量能不能被低成本獲取,并且能低成本轉化,甚至能形成可持續的購買力。”第三,供應鏈。無論是線上企業還是線下企業,如果沒有供應鏈做基礎,都不會走得很遠。“所以我們做消費,要把最關鍵的三個問題思考清楚。當一個企業能在這三個維度上保持優勢,就是最牛的企業,如果有一兩個優勢,也能有飯吃。”基于這三個維度,在項目的選擇上,草根知本首先是把長板做長,再取長補短。首先,新希望集團在供應鏈上是有基礎的,并且在不斷強化。“雖然我們現在講主要做2C,但草根知本第一個投資的是冷鏈,因為冷鏈這一塊我們原來是缺失的,還是要先把供應鏈補強。”草根知本現在建立的冷鏈也和傳統冷鏈不一樣,不僅僅是把地網建立起來,而是要建立天上、地下全面打通的智慧物流體系,能夠在全網、全渠道為用戶服務。其次,新希望在研發的基礎創新上擁有良好基礎,但更關鍵的是要擁有全新的觀念。席剛表示,創新的理念是很關鍵的,沒有一個理念牽引,創新更多的是停留在“以我出發”的視角。我們了解到,新希望集團為了發揮年輕人才的力量,在2017年啟動了“百千萬人才工程”計劃——在全球范圍內招聘100名青年企業家合伙人、1000名全球管培生、10000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席剛告訴我們,草根知本便是這些年輕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現在平臺絕大多數都是優秀的年輕人,“在這個平臺上,一些好苗子一年之后我就敢把項目丟給他去做。”比如今年12月上線的鮮小廚項目,負責人就是在新希望學習了一年的青年企業家合伙人。“我覺得這小伙子不錯,可以讓他去干,就像教游泳,你要把他推到水里,讓他去撲騰。”鮮小廚是對傳統社區生鮮業務的一個創新,依托O2O的微倉模式下沉社區,專注于為家庭用戶提供品質、便捷的廚房食材解決方案。“他們年輕團隊很拼、夠努力、不斷地學習,研究了行業內很多失敗與成功的案例。我們還在想,要給更多年輕人一些新的項目、新的課程、新的挑戰。”最后,新希望缺失的一點是在流量領域。過去集團很少會投資渠道,未來怎么從草根知本這個平臺去把握流量,怎么更好地去獲得流量,是最需要去思考的問題。“未來可能要更多地投資一些比較好的產品和品牌,因為我認為在消費品領域,好產品好品牌就是非常好的流量。好的產品會說話,好產品、好品牌自帶流量,所以有良好的產品基礎、有好的品牌資產沉淀,這是我們會比較關注的方向。”
3、產業投資:深度管理,實現賦能
在投資模式上,草根知本選擇了產業投資,投資的關鍵不是看中企業的資產、現金流,而是團隊。“如果這個團隊特別牛,即使公司的資質、現狀差一點,我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投。”投資優秀的人才,能夠產生非常好的收益。“我們看到很多企業,發現很多資源好的公司,其實成長得并不好,而很多沒有資源的公司,團隊非常優秀,往往這些公司發展的非常好。”在選擇投資公司時,草根知本會傾向于中型公司。席剛解釋道:“就像養豬,我們既不會買肥豬,價格可能會比較貴,占用的資本量也大;我們也不會買太小的小奶豬,培育時間會長一點,風險也更高一點。我們比較傾向于買一些架子豬,成長性比較好。”這些中型公司,可能也會有缺陷,一旦把優勢結合進去就會快速成長。席剛表示,中小型公司往往會有幾個共性的瓶頸:第一,有的公司在資金上有瓶頸,因為體量不大,融資能力差一點。草根知本的投資能幫助企業度過資金困難周期,新希望集團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可以在產業鏈、供應鏈等資源上彌補他們的不足。第二,公司規模不大,也沒有發展得足夠好,人才資源欠缺。新希望有豐富的人力資源貯備,比如百千萬人才計劃,“如果需要,我們隨時可以抽調出人才進行補充。”第三,有的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在戰略、認知上有一定的瓶頸。“我們的企業也是一步步從小到大,是經歷過這個過程的,有更多的經驗可以分享給他們,讓他們能夠度過這些節點。”另外,新希望是民營企業,在機制上會更靈活、開放。“我們也是從一個家族企業慢慢發展為一個全國性、國際化的集團,在這個過程中怎么機制創新,也可以分享給他們。”“當被投企業缺什么,你能很大程度上幫助他,不僅能夠配置資源,而且能夠給他補充一些能量,并且有持續投資的能力。這就是草根知本的不同之處。”旗下品牌:愛瑞嘉、Australian NaturalCare、三勒漿相對于VC、財務投資來講,產業投資門檻和起點會高一點、單筆投資會大一點、投資的股權比例會高一點,要求投后能力更強、資源配置能力更好。為了能真正幫助企業對接集團更多的資源,草根知本通常保證控股50%以上,對被投企業進行深度的融合管理。“但從企業的發展來講,我們只是控股,不等于控制。”席剛告訴我們,與企業的合作中,草根知本有兩點是很關鍵的:第一,在合作過程中對未來的戰略發展形成共識,幫助往共同的方向走,如果沒有這個共識,合作的意義不大;第二,要把企業的底線和邊界討論清楚,即哪些事是不能干的、哪些事是紅線、哪些事是邊界。“除此之外是高度授權,放手發展,很少有大的問題。”草根知本投了很多企業,雖然有控股,如果原來的創始人非常優秀,會保留其主導位置。“比如我們在調味品領域投了一個四川的川娃子,創始人叫唐磊,人很年輕,學習能力也很強,很有激情。我們合作以后,公司的總經理還是他,這個團隊仍然由他在主導。”另一個案例是上海東啟,推動傳統的差價物流、合同物流向服務型物流轉化。“這家公司兩位創始人也是非常優秀,我覺得他們是做的非常好的,所以合作以后仍然是他的核心團隊在經營。”草根知本則會幫助他們解決原來發展中的一些問題,讓他能夠在合作后更快速發展。“我們在這個平臺里,不僅給他們配置資源,而且給他們更多的項目、更大的舞臺。” 因此控股并不是為了限制,而是讓企業把原來所有受到的束縛全部打開,更利于他們展示才華和能力,實現抱負。第三難:堅持
創新的過程很煎熬,即使艱難落地,其結果往往也不盡如人意。很多企業熬不到創新帶來收益的那一天,或者看不到潛在的價值實現,便失望了、放棄了。事實上,創新是需要耐心的,更需要大的格局,其價值遠遠不止在于當下能“賺多少錢”。在與席剛的訪談中,他多次強調“長期主義”,對于草根知本的價值,他認為不能以短期收益來衡量。以下為采訪實錄:Q:從過去的成績來看,草根知本帶給了集團哪些價值?A:首先來講,草根對集團來講是一個創新的舉措;第二,集團也可以通過草根的探索、試錯、經驗教訓,反向去推動我們集團的一些創新、變革、轉型,這可能是它的價值;第三,未來也可能形成一個很好的增長點。現在草根已經走過了比較迷茫的時期,到了未來方向、戰略相對比較清晰的階段,但如果要說規模的支撐、利潤的支撐、價值的支撐、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給集團帶來多大的貢獻,目前還為時過早。對我們來講,集團這幾年越來越開放、機制越來越靈活,我不敢保證草根有什么樣的價值,但通過草根的摸索、嘗試,其實也讓集團的核心管理層能夠反向地思考集團怎樣更好地發展。實際上集團這兩年在高速成長,去年營收1300億,今年應該會超過1500億。在這么大的體量下,連續三年還能保持規模,收入、利潤還能保持高速成長,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認識到人才的價值,特別是優秀的年輕人帶來的活力、后勁。A:從我們現在的發展趨勢來看,我覺得它未來會成為一個在國內,特別是在消費領域有自己獨特性的產業投資平臺。解說:草根知本的模式為“收購一家企業→基于供應鏈建立控股平臺→進行擴大發展”。目前旗下企業超過100家,形成四大版塊,分別是冷鏈(鮮生活冷鏈)、調味品(新希望味業)、營養保健品(新控國際)和寵物食品(貓寧寵控)。我經常給團隊分享的是,第一,要做不易——不要去做容易做的事;第二,要做不同——不要做相同的事;第三,要做不俗——真正要咬定做這一塊,就要真正把事做漂亮。我相信,誰能堅持長期主義,最終堅持下來的就一定有機會。取得真經
創新最大的刺激來自外部,形勢所迫之下,不敢冒險也得冒險。做創新要堅定,不怕質疑、不怕犯錯,同時不斷修正,往正確的方向走。比起短期內能賺多少錢,更要關注創新的長遠價值,能不能帶動企業成長。第一,要保持開放性的狀態。如果不開放,那對很多東西是基于自己,是不能接納很多東西的。第二,是保持很強的學習力。對于很多新東西,要不斷地去學習、認知,這一點在我們劉永好董事長身上是能體現出來的,他雖然在集團可能算是年齡最大的,但學習能力卻是最強的,整個團隊都會被牽引。他學習的東西比你還新、比你還快,這對團隊來講是最大的壓力,不斷地會激勵大家、牽引大家快速地往前走。第三,要具備包容性。因為創新這個事是沒有人能保證它100%成功的,創新的成功率其實是蠻低的,如果創新是為了追求成功率,或者是為了追求短期的收益,我覺得最好是不要去做這個事。*本文為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更多文章/
草根知本總裁席剛訪談:我們在嘗試和摸索有沒有可能在中國做一家像3G資本那樣的投資控股公司
深度專訪丨新希望六和:轉型第6年,如何走向食品巨企?
蟄伏西南11年,新希望打響華東戰役,“乳業小弟”要單挑光明?
FBIF2020
FBIF2020將包含全體大會及產品創新(乳品、人造肉、零食、飲料)、營銷創新、創新包裝和投融資5個分論壇,“Marking Awards”、“Wow Food Awards”和”Ace Ranking”3大賽事頒獎禮,及Food Show展覽。
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瑪氏、伊利、蒙牛、康師傅、農夫山泉等專業觀眾將出席。12月31日前報名參會享受9折優惠。請點擊公眾號“FBIF”菜單欄了解FBIF2020更多。
/FBIF食品微信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1”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巧克力、素食、酒、咖啡、酸奶、代餐、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