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FBIF食品飲料創新,關注公眾號
編輯:Cici (Yvonne)、Momo (Wenky)又要到雙十一“剁手節”,原本為“光棍人群”設計的節日現在成為全民的消費狂歡日,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單身狗們的故事。據2018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15歲以上未婚人口總數為2.15億,再加上2300萬離婚人數,我國單身人口規模已達到2.4億,近半單身人群集中在20-29歲,年輕人單身傾向日益增加[1]。單身狗這一群體,也逐漸受到了食品行業的關注。例如專注于單身經濟的品牌單身糧,短短兩年時間,單身糧銷量已超過2億,在去年一年取得十倍的高增長速度。今年6月,單身糧還獲得了琢石資本、同創偉業和辰海資本的6000萬A輪融資[2]。
隨著第四代單身潮的到來,單身狗們帶來的“孤獨經濟”究竟有多大?中國2.4億單身人群的消費痛點如何挖掘?單身食品到底該怎么做?
對于單身人群的三大誤讀
單身經濟這個概念早在2001年就由經濟學家麥卡錫在《經濟學人》雜志中首次提出,起初為“單身女子經濟”概念。“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因為獨身而且收入不菲,她們是最理想的顧客。與其他階層相比,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奇趣,她們就會一擲千金。”但如今這個群體已不再特指單身的女性[3]。想要知道怎么掙這2.4億人的錢,首先得解開對于他們的三大誤讀。誤讀1:單身人群是小眾群體?
正解1:單身人群隊伍將不斷壯大,單身經濟具有規模性與持續性。2015年,一本名為《單身社會》的書籍出版,作者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克里南伯格在書中提及,在1950年代,美國人口中只有22%的人單身生活,而今天,已經有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正處于單身狀態。他因此大膽預言道:“單身社會正成為一種空前強大、無可避免的社會變革。”[4]不止美國,全球都正在進入單身時代——單身已經并不稀奇,甚至可以認為是“常態”。根據東興證券研究所的報告,單身人口已占到美國成年人口的45%,日本為32.4%,韓國為23.9%,中國只有17.4%。由此可以預判的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與國民思想的不斷進步,微觀個體選擇日益多元,主動或被動選擇單身的人將越來越多。參考同為東亞國家的日本和韓國,按兩國平均單身人口比例計算,未來我國的單身人口可能直逼4億[5]。誤讀2:單身狗“楚楚可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思想的解放,家庭在個人生活中的角色被逐漸弱化,同時良好的教育以及經濟的獨立性,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在擇偶條件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戀愛和婚姻不再是人們唯一和必然的選擇,主動單身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基于這一背景,“單身經濟”開始興起。雖然沒有伴侶,但自稱“單身狗”的未婚男女們并不都是一副楚楚可憐的模樣。事實上,他們的收入與生活質量并不差,月收入主要集中在6K-10K之間(占比為42.84%),是名副其實的“單身貴族”。國金證券認為,年輕的單身群體是未來中國消費趨勢變化的重要風向標。單身人群具有極高的邊際消費傾向,消費市場規模有望達13萬億元以上[1]。由于沒有家庭壓力和負擔,單身群體在消費過程中完全以自我為核心,消費動機基本都以自我需求為導向。
誤讀3:單身產品=減配、迷你?
單身人群中很大一部分人能夠物質獨立、精神自主,并且消費能力強,他們對產品的需求并不是簡單的“一人份”。單身人群的消費特征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他們是求新求異的沖鋒者
速途研究院報告顯示,面對新產品時,36.83%的單身群體表示自己經常去嘗試,而從不嘗試的人群占比僅有3.14%[6]。尤其是以Z世代為主的這群人,他們傾向于嘗試與上一代無關的事情,與之對應地,會對傳統品牌具有一定的排斥感。針對這個特性,品牌需要樹立年輕、新鮮的形象。2、他們是社交媒體的重度用戶
年輕的單身人群沒有家庭等事務纏身,個人的自由時間更多,因此在社交媒體上也更活躍,他們樂于分享生活、表達自我,愿意為具有社交屬性的商品支付溢價。對此,品牌需要將社交屬性疊加在產品上,讓產品成為他們社交生活中的一個道具、一個話題,讓消費者自發地形成互動與傳播行為。3、他們是資深顏控
年輕的單身人群在網絡和現實中接觸的信息的太多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停下來探究產品的各種宣稱,當包裝都沒有吸引消費者的時候,產品宣傳的高蛋白質、低脂肪等賣點是很難被傳達到的。同時,對社交分享的需求,也讓他們無法接受平平無奇甚至不符合審美的外表。綜上所述,在顏值至上、追求個性的時代,“好看皮囊+有趣靈魂”更容易博得年輕單身狗的青睞。那么,食品品牌具體應該如何與單身人群達成溝通?如何通過產品贏得單身人群的認可與品牌黏性?在單身經濟這一領域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新機會?單身糧作為國內首家專注于單身人群的品牌,其品牌戰略值得行業思考,為此,我們與單身糧創始人兼CEO曾瑞露聊了聊。單身糧:如何與新一代單身狗進行溝通?
為了進一步細化單身人群對于產品的需求,品牌需要與單身人群實現深入的溝通,如何在茫茫人海中精準地與單身狗達成溝通,對品牌來說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將結合單身糧的做法,從上述三種消費特征進行分析。1、求新求異:在大品類上做微創新
在傳統的品牌模式中,是拿一個品類不斷地和消費者進行溝通,以形成機械式的記憶。但單身糧是圍繞整個單身族群豐滿的生活場景,滿足他們多維度的需求。目前單身糧的SKU已有30多個,除了面、薯片、豆干、麻花、啤酒,接下還會有自熱鍋,其開發的邏輯是“消費者要什么,我給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我推什么”。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新興品牌,單身糧沒有開辟“藍海”,而是選擇在大家所熟悉的薯片、方便面、啤酒等大品類上進行創新,賦予產品單身的IP屬性。關于單身糧的產品策略,曾瑞露向我們做出了解讀。第一點,單身糧會從品牌的本身和“單身”的自然流量的點切入。傳統品牌做薯片是從產品面上尋找差異點,可能在于土豆的品種、生產工藝、產品含油量等,但單身糧從另外一個角度——單身狗,一個跟內心容易形成共鳴的一個點,在包裝上進行了創新。第二點,只是換個包裝那也還不夠,每個品類單身糧都會在產品上做一些創新。比如說面,單身糧選擇從非油炸的角度來做;薯片,從更多口味來做,包括日式青芥味、美式可樂味、地中海海鹽味等。曾瑞露表示:“我們不會去做一個市面上還沒有的東西,而是選擇市面上已經在賣的品類,第一包裝改一下,第二配方和口味上做一些改變。然后在現有的存量市場里面去分份額,而不是自己去做增量市場。”他解釋說,如果去做一個新產品,里面裝著大家都沒吃過的東西,盡管包裝挺好看的,但到了要掏錢的時候,消費者會有所猶疑——“這是什么呀?”,購買過程就中斷了。那再看單身糧,這是包大家都知道的薯片,但包裝亮眼、口味新奇,購買的過程就變得簡單多了。
2、熱衷社交:賦予產品強社交屬性
新一代的單身人群多與屏幕為伍,是社交媒體的重度用戶。曾瑞露認為,相比于有伴侶、有家庭的人群,他們在社交媒體上活躍度最高,有非常強的分享意愿和自我表達意愿。因此,品牌在觸達單身人群時,首先需要賦予產品社交分享的價值。在這方面,單身糧通過將單身IP這種強社交屬性的元素疊加在產品上,讓產品具有天然的社交屬性。比如說啤酒還是那個啤酒,但要賦予它單身的IP,讓消費者開始自發地跟品牌形成一些互動。曾瑞露表示:“我們沒有太多地去做營銷,去年全年的廣告投入才25萬。”單身糧的傳播實際上是運用了比較巧妙的杠桿原理,利用單身IP這個傳播支點,引發消費者的自我傳播。單身糧也在積極尋求互相契合的品牌和IP進行合作,為求新求變的年輕消費群體帶來更多趣味新體驗。例如,去年單身糧與農心合作推出單身狗糧紐結脆產品,結合了鳥叔的IP形象;與天貓合作的“單身喵糧”禮盒,將“狗”與“貓”這一對老對手巧妙的拴在同一陣營。在這個基礎之上,品牌還需要把自己的供應鏈做得非常好,保證產品品質,讓消費者不僅感到有趣,也對產品本身滿意,愿意進行復購,并實現口碑的傳播。正如曾瑞露所說,單身糧的品牌立意是“為2.4億單身人群提供高品質產品的同時,跟他們一起玩鬧”。
3、顏值至上:包裝個性鮮明
單身糧產品上的包裝往往個性鮮明,在賣點提煉上,會更加突出單身群體的生活場景,比如撩、浪、嘻、哈、單身食堂、盤、燒腦三郎、炒雞玩家、追劇狂魔等等。對于包裝設計,曾瑞露表示,這是單身糧團隊的優勢,單身糧本身就是廣告公司的一個團隊,所有包裝都是曾瑞露本人參與設計的。“充斥在消費者身邊的東西太多了,我為什么會發現你,是因為你的顏值、外表讓我先發現你。”他認為,新品牌跟消費者產生聯系,消費者給的機會只有0.3秒,這0.3秒的機會就是由包裝作為載體的,當包裝都沒吸引消費者的時候,里面蛋白質多高、脂肪多低是不會被理解的。曾瑞露告訴我們,事實上“單身”也已經不是一種特有的狀態,更像是一個時尚的代名詞,能讓消費者產生很年輕的品牌認知,也不會說“我不是單身,我不買單身糧”。從單身這個角度切入,增加了品牌的時尚感、趣味感,其實可以涉及到更多的人,而不是就針對單身。所以,品牌如何觸達單身人群,本質上還是如何與年輕人對話。
食品行業如何抓住2.4億單身狗的心?
基于以上對單身人群以及品牌的分析,我們總結出食品飲料行業把握單身經濟的三大關鍵。1、根據單身人群的生活畫像,尋找產品賣點
針對單身人群的產品,品牌最擔心的點可能是視覺疲勞,當主打單身IP的產品越來越多,品牌如何找到新的切入點呢?曾瑞露向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我們不是盯著單身的事去做,我會圍繞整個單身的很豐滿的生活體驗里面去抓點。”品牌可以從單身會發生的所有的事中找到新的場景,并將這些場景變成產品。比如說,單身人群到了晚上,最主要的三個活動就是看劇、打游戲、加班或復習,單身糧針對這些場景推出了深夜零食、超級玩家、追劇狂魔、加班三郎。單身糧今年計劃與美團、餓了么合作,推出零食組合包的外賣服務。如單身兄弟一起看球,可以選擇以酒為主的組合。閨蜜一起聊天,可以選擇以小包零食為主的組合。國內外也有一些其他產品符合單身人群生活場景,包括適合獨自享用的一人食產品,例如三只松鼠的“一人喰”系列,小袋的海帶絲和鹵藕片更適合“獨享”。
日本調味品品牌mizkan味滋康的一人份火鍋底料系列,一包有4小袋火鍋底料,每次用一袋,加入200ml的水即可。
一個人生活,做飯可以說是個大工程,日本明治在今年秋冬季節將上新一款針對單身男性的冷凍食品。這是一款蒜香蓋澆飯,直接放入鍋中或微波爐加熱即可,一份有390g,剛好能夠滿足單身男性的一次食量。
大部分的紅酒為750ml,這對單身人群而言可以說十分不友好了:一個人一次喝不完,下次再喝口感也變差了。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一些紅酒品牌開始推出容量小的紅酒。如麗圖的Espino系列,一瓶容量僅為187.5ml,瓶身高17cm。不僅攜帶方便,一個人喝也剛剛好,旋蓋的設計也十分方便。
韓國E-mart超市于去年推出名為“每日一香蕉”的產品。這款產品由6根香蕉組成,和一般整把出售的香蕉不同,這6根香蕉從左到右根據成熟度排列,每天都能吃到成熟度剛剛好的香蕉。單身人士再也不用因為買了一把香蕉,卻由于沒來及吃壞掉而苦惱。
2、好看的皮囊吸睛,有趣的靈魂吸粉
曾瑞露認為,消費者購買決策80%由顏值決定,11%由聽覺口碑決定,9%通過嗅、觸、味決定。能否在0.3秒內通過顏值吸引消費者?這是其一,做到這個還不能算成功,他認為,一款好的包裝應該是既能從貨架上脫穎而出讓人購買,還能讓用戶愿意主動去社交媒體傳播,能夠給人帶來快樂的體驗。也就是說,包裝的社交屬性和顏值,是一款成功包裝的核心要素,也是產品力微創新的關鍵要素。這方面是單身糧的強項,自成立起它便因為有趣有個性的設計與文案,迅速成為了網紅食品。產品包裝是給消費者的第一感覺,真正讓消費者留下來的還是產品本身。單身糧在薯片的口味上進行微創新,憑借日式青芥味、美式可樂味等新奇的口味獲得消費者的好評——雖然看上去和普通的薯片很不一樣,卻意外地很好吃。撩面系列也有豬油渣香菇面、酸辣熔巖面皮這樣讓人耳目一新的產品。
3、樹立年輕、新鮮的品牌形象
年輕單身人群求新求異,因此,新興品牌更容易被接受,而傳統品牌則需要弱化老品牌的痕跡,打造全新的、年輕的品牌形象。例如伊利安慕希,在產品包裝上會著重強調安慕希的品牌形象,弱化伊利的痕跡,帶給消費者新鮮的品牌體驗。在營銷上,品牌可以向具備社交屬性的泛娛樂轉型,具備KOL屬性的社交媒體將成為品牌和商家流量的重要來源[8]。例如,單身糧撩面與雪碧、黃小廚展開合作,聯手打造“雪碧拌面”。黃磊創立的黃小廚,不僅是明星IP,更是一個傳遞幸福廚房美好日常的生活方式品牌。通過與黃小廚的合作,單身糧也在傳遞著自己的品牌定位——專注于單身群體的生活方式品牌。除此之外,品牌還需要滿足單身人群對品質的要求,樹立起精致、優質的品牌形象。為此,單身糧啟動了“單身糧+伙伴”計劃,選擇行業上下游優質的企業廠商來結成聯盟或成立股份公司,共同開發產品和拓展市場,為產能品控以及下一步的發展,提供很好的資源保障和支持。單身糧的撩面系列今年9月與白象聯合推出了咸蛋黃拌面、麻辣爆肚面,還與百吉福合作推出了“芝想撩你”芝士拌面。曾瑞露表示,大品牌具有渠道和供應鏈上的優勢,能夠幫助提高產品品質,而與單身糧的合作,也能聯合品牌契合的企業實現與年輕人的再對話。
結語
精準描摹單身人群的畫像,從畫像中找尋機遇,是食品飲料行業的一塊巨大蛋糕。單身糧的經驗可能無法復制,但是也讓單身這個群體獲得更多關注,提醒人們單身人群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消費群體。在第四代單身浪潮下,是否會有更多的玩家加入到單身食品賽道?還有哪些品類能借勢單身經濟?讓我們拭目以待。[1]《2018-2024年中國單身經濟市場發展模式調研及投資趨勢分析研究報告》,2018年6月,智研咨詢[2] 6000萬A輪融資,10倍成長,白象和新希望戰略加持,創新品牌“單身糧”靠什么?2019年8月11日,新經銷[3] 單身經濟興起,2018年11月29日,中國新時代[4] 520,我們來聊聊單身經濟學,2019年5月20日,財經無忌[5] 別嘲笑單身狗了,多關注他們背后的經濟風口吧,2018年3月21日,蘇寧金融研究院[6]《2018年中國單身人群消費行為調研報告》,2018年5月30日,速途研究院[7] 中國單身人口達2.4億,這是一股消費新勢力,2019年5月21日,東方財富*本文為FBIF原創首發,歡迎無條件轉發朋友圈。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規則。*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FBIF2020
FBIF2020食品飲料創新論壇涵蓋5大板塊“戰略、產品、營銷、包裝及投融資”,3大食品賽事,Food Show展區。FBIF2020將聚集100+全球演講嘉賓及評委,吸引預計6000+ 來自雀巢、百事、可口可樂、億滋、瑪氏、農夫山泉、伊利、蒙牛、康師傅等1000+企業的專業觀眾出席。在“食品行業達沃斯”FBIF與全球食品企業領袖共話“科技·顛覆”!12月31日前報名參會享受9折優惠。
/FBIF食品微信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大球最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代餐、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冰淇淋、方便面、新零售、保健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新渠道、研發、設計、包裝等。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