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盟軍最佳登陸地方有二,一個在加萊,一個在諾曼底,加萊的登陸條件最好,但盟軍最后選擇諾曼底并成功登陸,為什么?盟軍統帥組織破譯了德軍情報、犧牲特工、大量兵力甚至平民被轟炸而死,制造了盟軍即將登陸加萊的假象,最終力壓對方,成功登陸諾曼底,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鄭州是“燴面”之都,燴面“面很長”:有大大小小5000家燴面館。燴面的“腿很短”:目前是地方特色,沒有走出河南。在門店高密度、競爭高烈度的市場環境中,近兩年誕生了一個很有特色新燴面品牌。膽子很大:在本來就很地方特色的品類里切了一個更細分的品類:“南陽特色燴面”。運氣不錯:開一家火一家,晚上八九點,人還是烏央烏央的。
節奏不快:別人都覺得他家可以開得再快些,多次在公開場合挑戰老板:你今天要開幾家店?老板的回答卻總顯得膽子很小:沒計劃,慢慢來。這家燴面品牌究竟做對了什么,能在燴面大戰中脫穎而出?又究竟在懼怕什么,不敢見好就收,加速開店?跟創始人-張林暢聊兩個小時,他給出有味君一個關鍵詞:專注。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1、產品:不斷地打磨產品,堅信消費者會為“產品主義”買單;
3、體驗:一聲“老鄉好”,“老鄉慢走”,黏住消費者的心;
過去,大家都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著打磨產品。然而到了信息流、新媒體、新生渠道輪番轟炸的今天,擴散之事你不做,自然有人做。火爆引流,吸引眼球,快速博得媒體關注,收割了一大波韭菜,之后呢?所以你看,那些藏在春熙路華興街、新街后巷的“蒼蠅攤”,從不做宣傳,幾十年如一日,活到現在并且活得好好的!產品仍然是品牌的根基。創始人張林說:“我本人是跨界做餐飲的,在此之前我干了十多年的裝修,你說一個餐飲小白能有多少理論用于實踐,但我本人相信,好吃會是硬道理!”張老熗門店目前在售的產品分為四大品類:面食、鹵肉、涼菜、飲品。
以爆款鹵豬蹄為例。豬蹄只選用前蹄,前蹄的肉多、筋少、骨頭好剃,經過四個小時的料包熬制,味道鮮美。在大多數消費者的觀念里,豬蹄并沒有多少肉,張老熗為打消這一固有觀念,甚至讓師傅多次嘗試不同的切割法,最后確定“九刀法”-每個豬蹄切9刀最是完美,又有骨頭又有肉。
今年“二師兄”的價格水漲船高,雙匯作為張老熗豬蹄的供應商,價格也是一再上漲,但這期間張老熗并沒有給消費者抬價。用張林的話講:“消費者是來為味道買單的,我們不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并不完全是,一開始肯定要有針對性,運營一段時間發現,其他產品的表現力競爭跟面食旗鼓相當,鹵肉系列甚至可以占據門店日營收的30%,哪款產品都做好,給消費者多一個選擇我們的理由。”有人沖著一碗熗鍋燴面來、有人為了一口鹵肉來、還有的人是因為那鮮美的小菜。我們翻閱了大眾點評上的近千條評論,驗證了張林的說法:
“自從有了張老熗,不去其他地方吃豬蹄,吃豬蹄必到張老熗”“我本人特別討厭吃面,偶然吃了一次張老熗熗鍋燴面,突然打開了吃面的大門,張老熗熗鍋燴面與一般燴面不同,這面吸引我的是焦香的蔥葉和肉片”“我跟同事飯量都小,在這周圍上班,有次吃了他們家的小菜,就愛上了!小菜+火燒,剛剛好”河南是面食大省,鄭州又是各家“門派”的聚集地,面館比比皆是,一碗面消費者可以接受的價格在12-16元之間,18元會不會太貴了?其實不然,要看清楚誰是你的目標人群,他們的消費能力如何?張老熗目前的選址集中于商務人群聚集地,綜合消費能力和欲望較好。價值感提升,分量調試適中,面18元+小菜一份10元/鹵豬前蹄38元/斤鹵老母雞35/斤,一高一低,形成互補,張老熗目前的客單價可以做到人均50元,超出同行將近一倍。
假如你一年生產200斤大米,1元一斤,你一年創造的財富就是200元。但是如果你一年能生產2噸大米,那你的財富就增加了20倍。那他為什么能生產2噸大米呢?一定是提高了大米的生產效率,也就是提高了生產率。放在餐飲行業,要看你如何在有效的面積、時間里,盡可能的賺到更多的錢。有味君以及團隊的小伙伴走訪了數十家同質門店,更加理解了張老熗顧客動線設計的智慧。傳統燴面館,煮面區域在后廚,涼菜區域和收銀并行,火燒在門店入口的左側或者右側,所有操作間獨立成塊。而在張老熗的門店,這些操作點全部在一條線上。鹵肉、涼菜、煮面、火燒,一方面避免了顧客來回走動點餐帶來的時間浪費,另一方面節約了物料成本。更具參考價值的還有他們的涼菜設計,小份量成碟,即點即走。傳統門店的涼菜,都在幾個大盆當中,顧客點餐,服務員需要現夾現供,顧客等待也就產生了時間上的浪費。
2、座位面積占據門店面積60%,不放過墻周、玻璃周任何空隙
張老熗的門店面積大多在120-150平方米之間,有效利用率達到60%,前廳除去明檔操作間,幾乎無縫可插。同業門店僅有40-50個有效座位,張老熗一下設置了60-70個,座位與座位之間的空隙又設計的非常合理,消費者進食時,胳臂既不會打架又方便進出。
一般門店的櫥窗用來門店展示,墻周用來放一些裝飾物,然而有著豐富裝修經驗的張林,將裝飾物調制座位頂部,將這些地方全部放置成進餐位。一舉兩得,寸土寸金的面積變為盈利點,美觀度也有了。
注意觀察的話,你還可以看的出來,點餐臺的一條動線柜臺并不是實木,而是做成了鏤空的多個格子,里面放置了張老熗的周邊產品,黃酒、盒裝鹵制品。
歸結到餐飲行業,消費者如何獲益?要么吃的開心,要么體驗超值。從踏入張老熗門店的那一刻開始,這兩種感受必有一樣讓你標簽化。門店設置迎賓人員不足為奇。但那一聲,“老鄉好”、“老鄉慢走”、“歡迎老鄉再來”……一下凸顯出河南人的親切。被招呼坐下來的顧客還會被介紹“3免政策”:上面超過14分鐘,免費;面條干硬不軟滑,免費;加湯加面,免費。連做火燒的阿姨,都會吆喝著:“老鄉,要不要來個火燒,外焦里嫩哩!”被“養刁”的消費者,在大眾點評中反饋道:“現在去吃個熗鍋燴面,沒人問我一聲老鄉好,我覺得不是在河南吃面!”
打造小而美的空間,一直是張林的堅持。無論是餐桌還是燈光,裝飾物,無一不體現品牌的用心。
開店布局像汽車在高速上行駛,40碼、60碼……逐漸加速才能去更遠的地方。“兩年11月僅開出8家店,相比于同行是不是有些慢?”有味君問道。張林笑著回答,面露滿足,“不慢,不慢,我覺得挺快的了。”張老熗的到來結束了熗鍋燴面有品類無品牌的困境。在擊中原點人群之后,張老熗逐漸得到了鄭州部分消費者的認可。目前的張老熗僅僅布局在鄭州東區的商業中心,并不是不敢走出去,而是要把這個區域給“吃”透了,把遇到的問題一個個“干”倒之后,走出去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耗。例如眼下張老熗在籌備的第九家店,距離凱利中心店僅有600米。人群基數就這么大,一條街上開出兩家店,不擔心彼此“打架”的問題嗎?產品、運營端怎么去解決?……張林仍是微笑:“先開了再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做好產品,著眼于眼下就好。”
忍受當下的不確定性,延遲滿足,帶來價值。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實踐起來難上加難。你種了一片蘋果林,要等到三年后結果子的時候比較值錢。但是有些人等不及,提前打折把這些幼苗給賣掉,也就放棄了更大的價值。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