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可藍多,妙可藍多,奶酪棒,奶酪棒,高鈣又營養,陪伴我成長,真美味,真美味”。年初以來,一則根據兒歌《兩只老虎》改編來的奶酪廣告,頻繁刷屏央視和分眾傳媒電梯廣告,頗為引人注目。背后是這兩年冒出來的妙可藍多(600882.SH)。它的發展可以說是區域乳企突圍的榜樣。液態奶干不過伊利蒙牛,妙可藍多把寶壓在了奶酪業務上面,巨頭并不重視且規模天花板高、增速快的乳制品細分領域。作為消費升級和生活方式西化的共同產物,奶酪市場空間巨大,Euromonitor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百億,且市場格局分散,給了妙可藍多超車的機會。2017年、2018年,妙可藍多的液態奶收入分別為4.25億元、4.68億元,而奶酪產品的收入則從1.9億元增至4.6億元。妙可藍多從一個增長乏力的東北乳企,搖身成了“奶酪第一股”,總營收從2016年5.12億元增至2018年的12.26億元。奶酪,正處在品類爆發的“前夜”,妙可藍多的增長也很迅速。2019年上半年,其營收7.14億元,同比增長53.82%;凈利潤0.11億元,同比增長218.4%。與此同時,伊利、蒙牛乳業巨頭紛紛布局奶酪業務,進口品牌也不斷加碼。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妙可藍多值得期待嗎?
3年前,妙可藍多的前身廣澤乳業重組上市,收購天津妙可藍多。當時公司計劃“液態奶+奶酪”兩條腿走路,但液態奶擴張不順,公司把重心放在了奶酪上。也是,國內液態奶的市場競爭格局已定,伊利蒙牛兩強相爭。區域乳企要突圍,只能走差異化路線,找到巨頭尚未布局且規模天花板高、增速快的乳制品細分領域。奶酪也叫做芝士、起司,營養價值高,位于乳品營養價值鏈頂端,也位于乳品消費金字塔頂端。由于口感、消費習慣差異,國內奶酪消費量較小,但這是一個藍海市場。2018年奶酪市場規模(零售口徑)為58.33億元,同比增長16.8%,過去五年的復合增速為22.5%。作為對比,近五年國內乳業的復合增速為5%;Euromonitor預計,2023年奶酪市場規模超百億。有業內人士曾表示,若中國奶酪目前的消費量達到瑞士的1/3,大概全世界的奶酪產量不足以滿足中國一個省,“只要我們保持現在的發展速度,將會改變整個社會乳制品供應的格局”。實際上,通過與美國、日本的乳制品結構對比,我們會發現類似的結構升級路徑。2018年我國乳制品規模達846.8億美元,粗加工階段的牛奶飲品和嬰配粉占大頭,加工工藝更復雜的酸奶、奶酪等合計占比為26.9%,2005年占比只有14%。美國和日本的深加工品類占比,分別由2005年的59%和57%上升至2018年的67%和68%。數據來源:Euromonitor,讀懂財經研究中心你也可以從乳業巨頭的年報中看到,高端乳制品如高端純牛奶、有機奶、常溫及低溫酸奶、低溫鮮奶、奶酪等正成為新的增長點。其中,奶酪較為特殊,由于國內奶酪產量不足,因此目前以進口品牌為主導,格局較分散,這也給了國內品牌崛起的機會。數據來源:Euromonitor,讀懂財經研究中心每1公斤奶酪由約10公斤的牛奶濃縮而成,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經過乳酸菌等微生物、酶的作用,也適合乳糖不耐癥的消費者食用。也因此,奶酪的原料成本高。以妙可藍多的奶酪棒為例,2018年其營業成本為9400萬元,原料成本達4700萬元。復雜的加工過程及高原料成本,決定了奶酪產品的高定價。尼爾森統計,奶酪的主力購買人群是超過30歲的媽媽人群或40歲以上的中年男女,終端消費者是兒童。這體現了消費升級下,中產群體更關心孩子飲食精細化,奶酪可滿足其為兒童提供健康營養零食的需求。另外,奶酪作為披薩、烘焙、奶茶的重要配料,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尤其年輕人的喜愛。你可以在喜茶、奈雪的茶等茶飲、烘焙產品中看到奶酪,越來越多零食也推出芝士口味,潛移默化影響著消費者心智。在這場奶酪消費升級中,妙可藍多要算最先受益的公司之一。2017年、2018年,妙可藍多的液態奶收入分別為4.25億元、4.68億元,而奶酪產品的收入則從1.9億元增至4.6億元。這也使得它從一家增長乏力的區域乳企,成了“奶酪第一股”。今年以來,妙可藍多的股價從7.67元漲到了15.46元,期間漲幅達102%。消費品的競爭無非這三點,產品、傳播和渠道。這三個元素都能做創新,有時,僅一個元素的創新就可以支撐一家公司的增長。選了一個好賽道的妙可藍多,主要通過產品和傳播創新快速增長。由于餐飲消費占奶酪市場大半,妙可藍多轉型進軍奶酪市場,最先發力的也是餐飲市場。2017年公司奶酪業務創收1.93億元,餐飲渠道的占比在90%左右。也是在2017年,妙可藍多將產品細分為即食類、廚房類和餐飲工業原料系列,并開始培育另一消費場景,即以兒童奶酪棒為突破口拓展零售渠道。2018年,妙可藍多推出兒童奶酪棒、鱈魚奶酪及原制手撕奶酪。當時奶酪棒的競品不到10種,妙可藍多聯合熱門IP《汪汪隊立大功》提高自己的品牌辨識度,全年銷售破億,帶動奶酪業務快速發展創收4.56億元,同比增長135.85%。今年上半年,奶酪棒成為其拳頭產品,銷售收入達1.66億元,同比增長449.38%;奶酪業務創收3.41億元,同比增長113.47%。同時,在百吉福、安佳向消費者強調其進口奶源和歐洲工藝的時候,妙可藍多在宣傳上,主打點是“更適合中國寶寶口味”。與當初飛鶴“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口號,如出一轍。乳制品的營銷大多是央視投放+賽事/綜藝冠名,妙可藍多選擇了更接地氣的內容營銷,今年年初,還大手筆央視投放,選擇分眾“引爆”自己。相比傳統食品,消費者對奶酪認知不足,甚至不清楚奶酪和芝士的關系。因此,妙可藍多需要內容營銷來承擔消費者教育、品牌曝光、口碑傳播的作用。妙可藍多看中了微信的社群營銷和內容電商。它曾與某西點品牌聯合組建社群,通過發布多人拼團任務引發裂變傳播,用戶花1分錢開團并邀請2位好友參與,拼團成功就能獲得2條芝士棒+1塊小面包。免費試吃活動吸引了大量用戶加群,很常見的裂變手段,卻在前期為妙可藍多積累了大量用戶和曝光度。除了微信社群,妙可藍多還在小紅書、抖音、天貓社群中與達人合作,通過網絡直播、產品評鑒來引流帶貨。而百吉福仍以傳統的網絡口碑和電商渠道廣告片為主。年初開始,妙可藍多根據《兩只老虎》改編的奶酪廣告,頻繁刷屏央視和分眾傳媒電梯廣告,想要打造這樣一個消費心智,兒童奶酪=妙可藍多。分眾的投放人群與妙可藍多的客群高度重合。營銷配合渠道擴張,上半年,妙可藍多的奶酪銷售收入中零售占比提升至59%,首次超過餐飲端。當然,大量的投放宣傳帶來銷售費用的快速增長。2018年妙可藍多銷售費用達2.05億元,同比增長67.48%,其中廣告宣傳費用為8700萬元,同比增長83%;2019年上半年,銷售費用達1.16億元,同比增長30.06%。最近兩年妙可藍多的銷售費用率在17%左右,這個水平在乳企中不算高。但由于它處在擴張期,整體費用率一直維持在28%左右,這也使得公司的凈利率水平極低。2019年上半年,妙可藍多的凈利率為1.5%,2018年為0.87%。好在奶酪市場大,奶酪市場格局未定,妙可藍多有一定先發優勢。格局未定的另一面則是,乳企紛紛布局。乳制品大盤增速放緩,大家不會放過這一塊“奶酪”。2018年,伊利增加健康飲品及奶酪事業部,蒙牛設立奶酪事業部發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飲奶酪三大業務。今年6月,伊利收購新西蘭第二大乳企,補足羊乳、奶酪方面的資源;9月初,有媒體報道,蒙牛調任常溫核心人物宋繼東出任奶酪部負責人,這也能看出蒙牛對奶酪的重視程度。不久前,光明也推出了新品兒童奶酪棒。從各品牌的布局來看,兒童奶酪是各品牌的主要發力點。由于目標客群相同,所以各品牌的打法也相似。豐富口感、差異化的包裝,與動畫IP綁定,比如伊利的冰雪奇緣、蒙牛的熊出沒、光明的托馬斯和妙可藍多的汪汪隊。與其他品牌相比,雖然妙可藍多有一定先發優勢,電商銷售優勢明顯,奶酪業務增速也很快,但伊利、蒙牛的入局不容忽視。伊利、蒙牛發力雖晚,但背后的品牌和渠道力強大。對妙可藍多來說,光明的莫斯利安就是最大的前車之鑒。2009年,光明率先推出國內第一款常溫酸奶莫斯利安。2012年—2014年,莫斯利安成了百億級大單品。但好景不長,2013年蒙牛推出純甄,2014年伊利推出安慕希,花了大筆錢搞營銷推廣。一時間,高端酸奶競爭白熱化,拼到最后,又成了渠道之戰,兩大巨頭雖是后來者,卻是最先到達消費者的。由此,安慕希穩坐常溫酸奶老大的位子,純甄20%多的市占率也遠超過莫斯利安。如今乳業存量競爭激烈,所以你看到妙可藍多在奶酪市場冒出頭后,伊利和蒙牛也加大了對奶酪業務的重視。即使妙可藍多在大力布局零售渠道,計劃今年鋪到10萬個終端,但與蒙牛伊利相比,依然不是個個兒。與常溫酸奶不同的是,奶酪市場還有大半消費量在餐飲企業端,新品牌要打入沒那么容易。上半年,妙可藍多新開拓了漢堡王、星巴克、瑞幸等客戶,但規模供應的餐飲端仍被進口品牌把持著,僅恒天然一家占比就近半。餐飲端客戶對產品品質及供應穩定的需求高,因此粘性大。這不是一塊好啃的骨頭。伊利、蒙牛乳業巨頭開始重視,進口品牌也不會放松對中國奶酪市場的爭奪。2019年上半財年,恒天然在大中華區餐飲服務部對經銷商及直供客戶的銷量增長52%的大背景下,旗下安佳宣布啟動“中式餐飲西式融合”戰略,繼續深耕中式餐飲渠道,同時在加緊布局推出兒童奶酪產品。很顯然,大家都不會放過這塊“奶酪”,真正激烈的競爭還在后頭。
*本文經讀懂財經(ID:dudongcj)授權轉載,轉載請聯系出處。* FBIF投稿與商務合作,聯系Bobo(微信:fbifmedia1)蒙牛、伊利紛紛加碼的“奶酪”,會是下一個千億市場嗎?
誰動了我的奶酪?當然是中國消費者
/FBIF食品微信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后臺回復“2”加入全球最大食品微信群(7萬+食品人已加入)!微信群包括:CEO、食品綜合、乳品、飲料、素食、酒、咖啡、酸奶、烘焙、茶飲料、啤酒、零食、方便面、新零售、功能性食品、特醫食品、調味品、餐飲、代工、營銷、研發、設計、包裝等。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網絡轉載,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