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陶然居飲食文化集團董事長嚴琦今年準備了4份提案,其中2份提案聚焦了餐飲業,包括《關于支持火鍋業走出國門,在海外建設火鍋餐飲文化產業園區的提案》以及《關于在新形勢下發揮餐飲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主力軍作用的提案》。
鼓勵中國火鍋“走出去”
為民族品牌培養海外粉絲
關于提出的“在海外建設火鍋餐飲文化產業園區”的建議,嚴琦表示,火鍋是中華民族獨創的傳統美食,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因其吃法簡單,用料廣博,得以成為通行南北,老少皆愛的民族食品,而在國外,中國火鍋也大受歡迎。外國食客認為火鍋包容的烹飪方式,使“眾口”不再“難調”,而且能夠營造出一種“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歡樂祥和氛圍,特別適合聚會,也特別能夠感受到中國人的文化。然而跟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相比,中國火鍋的“海外之路”只能說剛剛起步。品牌形象、規模檔次、目標市場接納程度、經營管理、市場調研、了解掌握目標市場法律法規等方面還處于一個相當低的水平。
嚴琦認為要鼓勵中國火鍋“走出去”,這不僅是發展經濟,助推轉型升級的必然之舉,更是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打響民族品牌的關鍵之舉。她還建議商務主管部門進行研究,在海外建設火鍋餐飲文化產業園區。并應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等部委成立“中國火鍋海外市場拓展工作領導小組”,并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我國知名餐飲企業走向海外,開辟海外市場,讓海外人士認識中國、喜歡中國美食,為中國火鍋培養忠實的“國際粉絲”。
扶貧不能單靠搞慈善
發揮餐飲業優勢實現“就地脫貧”
為何提出《關于在新形勢下發揮餐飲業在精準扶貧中的主力軍作用的提案》,嚴琦認為對于扶貧,很多人都有認識誤區。認為扶貧單指“做好事”、“搞慈善”。“奉獻愛心只是扶貧工作一個很小的部分,不是扶貧的實質。所謂扶貧,是指優化配置錯位和沒有很好發揮作用的資源和機制,使之走上良性發展軌道的一項社會工程。”嚴琦談到,“扭轉的最好手段不是政府,而是市場。”
嚴琦還表示,實施精準扶貧應發揮市場作用,特別應該發揮餐飲業的優勢,原因有四,第一是因為餐飲業原輔材料絕大部分來自初級農副產品,與農業的關聯度最高,對農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大;二是通過訂單農業,可以引導農民生產適銷對路農產品,有效聯結了生產與市場,提高種植養殖業的效益;三是餐飲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對勞動者的技能要求相對較低,能夠大量吸納就業。四是餐飲業能夠與生態旅游很好地結合,可以通過在貧困地區建集吃娛購游于一體的基地,從而拉動旅游業發展,實現就地扶貧。
在實施層面,嚴琦建議在貧困地區建立農副產品種植加工基地、畜禽特色養殖基地、返鄉農民工和貧困婦女就業培訓基地、餐飲旅游綜合性接待基地等各類基地。她認為,通過基地的建立,可以就地消化農產品,實行訂單農業,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還能提高貧困農民的種植養殖技術提升勞動技能,并且就地消化勞動力,減少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更可以將餐飲旅游等概念融為一體,改善貧困地區生產生活面貌,將山村的“未開發劣勢”轉化為“自然資源優勢”。
原創文章,作者:中國調味品協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