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外賣玩家
作者 |Sphinx
很多看好外賣市場的餐飲人都在開發線上餐飲新的賣點。有的是從傳統菜品上做突破改造,比如去年大火的鮑魚飯、現在流行的酸菜魚,在菜品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有人不改變菜品,只是從形式上創新,規避掉堂食消費轉換外賣的一些不便,到更符合外賣的消費場景,比如小碗菜。想必大家都發現了,叫“小碗菜”的很多都是高銷量的外賣店鋪。有讀者問:只是把菜品的份量調整一下,就能這么神奇的單量暴漲嗎?仔細分析一下,還是很有道理的。商家可以看看自己的訂單結構,80%~90%以上的訂單都是單人份。外賣單人下單最大的麻煩在于想實現兩菜一湯,葷素搭配的就餐習慣去點菜,不是飯量有限就是預算有限。下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把正常的菜品份量拆成1/2~1/3,反正東西不貴,而且一次可以點兩三個菜,總有好吃的。不論是份量還是價格,都更容易讓用戶下單,低價高頻在外賣市場始終是王道。“小碗菜”這個形式,不論是瀏陽蒸菜、大食堂還是快餐現炒,菜單的菜品主要以家常暢銷菜為主。這些家常菜的受眾廣,而且菜品數量多,比炸雞、漢堡、麻辣燙、涼皮這些熱門品類更易多次復購下單。那些高銷量商家的老客復購率能達到60%~70%。小碗菜想要活,一定不能在客單價上找,而是重點放在提高單量上。那么怎么才能變成那些月銷5K、6K的高銷量外賣店呢?我們逆向推理一下,所有外賣的高銷量店鋪無外乎做好兩個指標:轉化率除了次要的店鋪裝修等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優惠力度,以及最后用戶付款的最終客單價了。觀察一下店鋪平均單量在6K以上的小碗菜品牌:某先生小碗菜:
整個店鋪活動里中等滿減作為引流、全折扣菜品低定價,外加各種超低價小食,總體給人的感覺就是超級便宜!最重要的是商家要主動把客單價要控制在17~22元。因為控制了低價,就是保證了店鋪的下單轉化率,同時也為復購率做下鋪墊。高復購率的保持一方面得益于低價,另一方面很重要的是菜品的制定。首先,允許商家推出自己的特色菜品,但菜單總體70%以上都必須是當地暢銷菜品,保證菜品受眾夠廣。其次,菜品數量(不包括套餐、酒水)不能低于50,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復購次數。其實不是所有的外賣店都適合高推廣費的,尤其是那些小眾品類,比如做鮑魚飯、烤冷面、牛雜湯這些,在配送范圍內的目標客戶有限,競價推廣達到峰值后,你燒再多的錢,獲得再高的曝光量都難以再新增訂單。而小碗菜不同,因為它的受眾廣,夸張點說配送范圍內99%的用戶都是目標用戶,畢竟沒人不吃炒菜,而且定價也低,單量沒有天花板。商家推廣預算越高,獲得的單量就越高。一般,小碗菜的推廣成本占營業額20%以內都算是正常的。我們一個小碗菜萬單店商家,今年夏季高峰時段推廣費要花到1500/天。曝光量可以維持在1萬5,每天單量在350單,營業額可以達到7000/天。
外賣是否能盈利,除了要有單量基礎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毛利了。在不能提價的前提下,成本控制就顯得特別重要。小碗菜,顧名思義份量肯定是少的,不過為了看上去好看一點,多數商家都是選擇350ml的圓形餐盒。這種餐盒大小適中,最重要的是非常顯份量,使得小份的菜,觀感上沒那么差。再次,選擇的菜品基本上都是毛利比較高的,少豬、牛、羊為主的葷菜,多一點雞肉、內臟類菜品,既賣得出價格,毛利也更高。就今年來講,整體做小碗菜的外賣商家單量表現上都很不錯,但盈利情況卻各不相同,糾其原因就是在控制成本這方面有的老板做的比較差。目前做小碗菜的外賣商家分兩種出菜方式,一種是加熱料包,一種是大鍋現炒。料包的食材成本高,部分炒菜口感不佳,優點是省人工成本,適合一線城市房租和人工較高的商圈。大鍋現炒的形式,在二三線城市來食材和人工成本雙低的情況下也要量力而行。我們接觸過好幾家月銷5~6千單的外賣老板,他們還是很焦慮,一方面要保持這樣高的銷量不容易,另一方面盈利不多,勞心勞力。
70家門店2000名員工,莆田20年的經營秘籍是:店長為大!
海底撈副牌背后,藏著這個千億巨鱷的“接班人”!
巴奴之邀,海底撈“輸”在沒有“話語體系”…
七年時間,四個品牌,開一個火一個,怎么做到的?
單品有活性,品牌有韌性,這三家企業一直沒掉隊
“雙節”來襲,餐飲人能抓住這次“報復性消費”的機會嗎?后疫情時代,誰是下一個外賣爆單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