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雪冰城的全國門店數過萬了!過去人手一杯30元的喜茶似乎沒那么香了,反而5元超大杯的冰鮮檸檬水倒是更經濟實惠。所以,今年的奶茶飲品類外賣市場是什么樣的呢?
一、10元、15元、30元三檔茶飲店的外賣情況
1、10元以下的茶飲店生意重點不在線上
“薄利多銷”似乎是人們普遍對低價茶飲店的印象,但這一規律在外賣市場行不通。我們以客單價10元以下、門店數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的蜜雪冰城、益禾堂為例:
蜜雪冰城的客單價為6.63元,單店平均月銷才612.57單。
益禾堂的客單價9.25元,單店平均月銷1399.15單,還略高些。
不是說外賣市場都偏好低價嗎,為什么在茶飲界行不通呢?
一是低價茶飲店的運營重點不在線上。在外賣市場,有配送費和保底抽點兩個固定費用是免不掉的,一旦客單價低于10元,商家基本沒有賺錢的空間了。所以,只要是做低價茶飲的店鋪,想要盈利還是要靠線下銷售為主,外賣收入只能做為日常經營的補充。
再有,用戶點外賣后加上配送費,原本這類茶飲店的性價比優勢減小。用戶更傾向于多付幾塊錢進行消費升級。
綜上兩個因素,造成了低價茶飲店的外賣單量并不高。
2、10元~15元,是最擁擠的茶飲外賣賽道
目前全國的茶飲連鎖品牌大概有1100多個,可以說有1000個以上的品牌客單價都在10~15元間。這個消費檔位全國門店最多,最被人熟知的就是:書亦燒仙草、COCO都可、古茗茶飲、1點點。
這個區間內的外賣平均單量最高的屬coco都可和1點點,兩個品牌月均1000單的門店都能占比50%以上。
不過,這個區間品牌和品牌的差價是非常大的,更多的品牌90%以下的門店月銷量都在1000以下,如果僅靠外賣作為主要收入,完全沒有盈利的可能性。
3、30元檔的高價茶飲店
以喜茶、樂樂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三大高價奶茶,在外賣市場的銷量分補大致相同,82%以上的門店月銷超過1000,15%~20%的門店月銷超過3000,是這三檔茶飲店中外賣銷量、營業額最高的。
出現這樣的原因,是由于這三個品牌都是熱門店鋪,疫情原因使商家把線下的流量轉移到了線上。再有點外賣能省去用戶排隊、路途等時間成本,相對于商品本身的價格,更容易讓用戶接受。
二、茶飲店的產品特點
1、出現爆款,跟風一定要快!
由于茶飲店本身沒有核心技術,模仿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導致這個品類只要出現爆品就會爭相模仿。
比如今年飲品的爆款“楊枝甘露”,七分甜作為主打產品大獲好評后,蜜雪冰城、書亦燒仙草、古茗茶飲等多個品牌也進行了跟進,而且銷量都排在店內前十名。
對于茶飲商家來講,“跟風”一定要快。因為本身茶飲類的產品及時創新,原材料的供應鏈也都很全面了,增添一兩個新品對于已經開張的茶飲店成本很少。但是如果沒有“跟風”,容易讓原有的用戶被別的品牌引流帶走。而且已經變成爆款的產品,本身自帶流量,口味也被市場認可,銷量不會太差。
2、想走性價比路線要在檸檬茶、奶茶上下功夫
細心的商家會發現,雖然“葡萄多多”“滿杯紅柚”這些水果茶、奶蓋茶很受歡迎,但是很多走廉價路線的茶飲店卻基本不會主推這類產品。
原因是這兩種茶飲的食材成本、管理成本、制作工序上都比較麻煩。一份飲品的奶蓋成本就在2~3元,水果類飲品需要清洗、切塊,儲存會有損耗出現。這樣復雜的制作管理過程,無形中又增加了人工成本,綜上因素造成這兩類茶飲的實際毛利率并不高。
觀察一下那些廉價茶飲成功的品牌,基本上都避開了這一雷區,轉而重點主推簡單易做,毛利高的檸檬類茶飲、奶茶。
一袋600克重的紅茶進價18元,可以煮出24000毫升的紅茶水。1kg奶精約17.7元,可勾兌調制100杯奶茶。算上杯子、吸管和封口膜,大部分奶茶的成本都控制在每杯2~3元。
3、有明確的品牌定位的茶飲店更易成功
基本上能夠做得成功的茶飲品牌都會有自己的招牌產品來支撐品牌形象。比如,米芝蓮的招牌就是港式奶茶,7分甜楊枝甘露,快樂檸檬是檸檬茶等等。
品牌形象對于茶飲店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過去曾經統計過外賣的高銷量店鋪,可以說除了品牌店就是山寨店,店內的產品大同小異。在同等價位下,影響茶飲顧客下單的主要因素就是品牌的形象。
雖然說多數茶飲店的菜單里面產品多數都是類似,甚至于抄來抄去。但中小商家還是應該針對地區的消費特點和競爭盲點來制定最適合自己的品牌定位。沒有記憶的的茶飲店,即使有曝光量,也沒有轉化率。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小小的茶飲店需要商家對行業變化的及時捕捉,對菜單內高毛利產品的合理安排,以及有吸引力的店鋪定位,這些能力恰恰是中小商家們所缺乏的,這也許就是茶飲店如此高閉店率的原因。
往期文章:
……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人點在看,財神爺在看?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