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和商家本是合作關系,美團和餐企卻成了對立關系。
唯一關鍵意思,應該算是美團藏埋在公告倒數第二段的話:“2020年,我們計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商家懇談會,與商家更深入地交流、溝通,共同商議和落實更加切實有效的餐飲復蘇之計,更加針對性地推出相關幫扶措施。”
美團用這種“低調”的方式,終于表態要和全國餐飲商戶,面對面坐著,商量今后美團和全國餐飲企業,怎么改變目前外賣市場的平臺和商戶的零和競爭。
說到零和競爭,這實屬怪異。餐飲商戶作為美團外賣平臺的入駐商家,本是美團的親密合作伙伴,是和美團一起共建餐飲本地生活服務的“共贏”關系。但是,從廣東餐飲協會,以及疫情以來全國多地餐飲協會對美團的公開抗議和“討伐”,美團作為平臺,好似成了餐飲企業的利益對立方。
尤其是美團公告的那句話:“2019年,傭金收入的八成用來支付騎手工資……”更是讓人疑惑:外賣騎手作為外賣市場最沒有話語權的基層群體,反而成了美團創業10年的最大贏家?這就好比,中國房地產市場自房改以來的20年大發展,可從沒有人會說,房地產市場里最基層群體的農民工兄弟,成了最大贏家。
美團的10年,難道是公益的10年?
同樣是今天,美團最大競爭對手的餓了么,宣布啟動阿里扶持中小企業“春雷計劃2020”的餐飲部分。公布會承包全國80個城市的廣告資源(戶外+酒店電視+網絡電視),免費為中小餐企打廣告,幫助餐企降低營銷成本,找到更多消費者。
關于廣東餐飲協會對美團的交涉函,以及美團今天的回應公告,我們發現有幾點疑惑,值得更進一步討論,以及對這起一個省的餐飲界代表,對一個互聯網平臺的公開交涉,所引起的外賣市場變量走勢預判。
美團是否涉嫌壟斷市場?
廣東餐飲協會對美團交涉函的第一條里,就為圍繞著“壟斷”提到了三點:第一,美團外賣在廣東餐飲外賣的市場份額高達60-90%,已達到《反壟斷法》規定的市場支配地位;第二,美團涉嫌實施壟斷定價,各類收費層出不窮,設定了諸多不公平的交易規則,持續大幅提升扣點比例,新開餐飲商戶的傭金最高達26%,已大大超過了廣大餐飲商家忍受的臨界點;第三,美團外賣不斷增加商戶費用成本的行為,竟然在疫情期間都沒有改變。導致廣東境內不少餐飲企業的不滿甚至憤怒情緒由此而生。
對此,協會還用外界都已知道美團2019財報里,美團外賣營收大增38.9%,毛利率暴增94.2%,來證明美團不斷增加商戶費用成本的客觀事實。
根據國家《反壟斷法》第二章第十九條第一項的規定:一個經營者在相關市場的市場份額達到二分之一的,可以推定經營者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美團在全國外賣市場,以及廣東餐飲協會提供的省內市場占比,符合《反壟斷法》認定的市場壟斷地位。
關于外賣平臺傭金,其實早在2月14日,疫情蔓延的高峰時期,中國烹協協會就發布過報告,指出當時有91%的餐企表示,外賣平臺傭金費并未降低,甚至還有2%的餐企表示,傭金費率還有所提高了。
美團是否存在排他行為?
即廣東餐飲協會交涉函里提到,在疫情期間,依舊強勢要求餐飲商家做“獨家經營”,否則就強制注銷、下架門店。協會特別提醒,美團此舉既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反壟斷法》、《電子商務法》關于禁止排除競爭的相關規定、也違反了4月5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關于支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反壟斷執法的公告》要求。
除非美團能舉證,美團在廣東省內的外賣市場,并未要求餐企二選一,即必須只能跟美團合作,不能和餓了么及其他線上平臺經營,廣東餐飲協會提醒美團違反多項法律法規的指責,就屬實有證。國家上述法律法規里,對于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占有支配的地位,實施不正當的價格行為,有著明確的規定說明。以及通過限制競爭協議,強迫合作對象不得與競業對手合作的要求,均違反國家相關法律。
而美團今天回應公告里,對此觸及法律的關鍵性指責,竟然沒有半個字回應或舉證解釋,任其廣東餐飲協會單方面定性,令人費解。
商家能不能抵御美團“二選一”條款?
從協會交涉函,呼吁美團給予廣東餐飲業實質性幫扶,其中的第一條里,就提到“立即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來看,廣東餐企商戶對于美團的“二選一”條款,并沒有立即抵抗的能力。
原因非常簡單,協會交涉函里也提到,一旦餐企開放其他外賣平臺的訂單,美團就會以“強制注銷、下架門店”的處罰措施,逼迫餐企乖乖放棄和其他外賣平臺的合作。
鑒于國內目前外賣市場只有美團、餓了么兩大外賣平臺,且美團一家已獨占65%以上市場份額。廣東餐企應該確實不敢惹怒美團,不能為了那35%的份額,而放棄更大頭的65%線上外賣訂單。
然而,疫情導致全國所有餐企的到店堂吃生意停止,至今也未完全恢復。餐企雖說不敢直接激怒美團,但是出于“開源節流”的開源思維,還是呼吁美團能夠放開限制,讓廣大餐企們,開源新增來自餓了么的35%增量份額。
當然,美團今天的公告回應里,依然對此未提及。
商家要求減免5%傭金的合理性?
廣東餐飲商家要求了“開源”,自然也會要求“節流”。交涉函呼吁幫扶的第二條,就提到“直接減免整個疫情期間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傭金5%或以上,并重點扶持廣東百強餐飲企業……”
因為交涉函的里,特別提到廣東餐飲協會的新開餐企,傭金已經到了26%的比例,即100元客單價的餐品,商家要給美團繳納26元的傭金,超過1/4比例。按照餐企普遍食材價格2-3倍才有利潤可賺的行業管理,即一份50元的水煮魚,魚片食材控制在20元以下,才有錢賺。美團26%傭金比例,確實嚴重影響了餐企的毛利收益。
因此,餐企要求減免5%的傭金,實屬符合餐飲行業慣例,餐企并未要求太多減免。如此低水平的費用要求,如果美團不予支持,或者說減免哪怕5%的傭金,都會導致美團入不敷出,那反而觸發了一個更嚴重的市場命題:
美團創業10年來的外賣生意,其實并不是一個成熟的生意模式。這個生意模式,難道是建立在要么商家吃虧,要么美團吃虧的兩難博弈上?
美團的回應公告里,倒是間接回應了傭金減免的話題。提到了美團在“2019年美團外賣八成以上商戶傭金在10%-20%”;美團“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優質商戶,按不低于3%-5%的比例返還外賣傭金,覆蓋全國商戶數量超過60萬家”。
這種雙方提供完全不同的說法,越來越刺激外賣這門生意是否可行的根本命題。商家說傭金一直在漲,收到承受不了的地步。美團說“傭金收入的絕大部分需要投入在幫助商戶提供專業配送、獲取訂單和數字化建設中。”
難道,商戶和美團做外賣,注定都不可能掙錢。整個外賣市場,就是一場中國互聯網大型公益事業?一個讓騎手掙錢,讓消費者方便吃飯的公益事業?
美團是否真的幫扶了餐企商戶?
交涉函里特別提到,廣東餐飲企業反饋對美團兩次幫扶聲明不滿意,覺得許多內容并不能落到實處。公告函里提及商家不滿美團幫扶的措施,應該是指2月3日,美團公布的《美團七項商家幫扶措施》。措施里提到,美團針對武漢及湖北地區商戶,給予免傭金、延長年費、贈送1萬套收銀系統等措施。對于全國餐飲商戶,則啟動3.5億專項資金,用戶商戶恢復經營。攜手金融機構,為餐企商戶提供100億優惠貸款。以及贈送800門課程,幫助商戶學習經營知識。
從這些幫扶措施來看,確實沒有一項涉及商戶對于“開源節流”最在意的兩項措施:放開和餓了么的合作;減免一點傭金費用。
美團回應公告里對此,也沒有直接回應。最多就是用了“美團外賣啟動了“春風行動”,推出每月5億元流量紅包、4億元商戶補貼,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優質商戶,按不低于3%~5%的比例返還外賣傭金,覆蓋全國商戶數量超過60萬家”。
美團回應里提到了3%~5%比例的傭金返還,協會交涉函里也只是說減免5%傭金。貌似雙方說法能夠對應的上。那為什么廣東餐飲協會的交涉函,依然要求減免傭金,依然說商戶不滿美團的幫扶措施呢?
唯一的原因,可能只能從美團自己回應的一句話里找到一點答案:“返還外賣傭金,覆蓋全國商戶數量超過60萬家。廣東目前返傭和活動補貼累計金額已超過1億”。而交涉函里倒也提到:廣東各級餐飲協會,收到省內幾百家餐企對美團的投訴。
美團說覆蓋了60萬家,廣東說有幾百家投訴。美團的60萬家商戶,沒有覆蓋到廣東那幾百家商戶?
如果更一步推敲接近事實真相的答案,可能在美團回應公告的第一句話:“唇齒相依,美團外賣今年首要任務是幫助300萬餐廳活下去活更好”。
也就是說,不排除美團返傭覆蓋的那60萬家商戶,全是中小型餐企。而廣東餐飲協會提及不滿的那幾百家商戶,都是有一定規模的餐企。
美團這屬于“幫窮不幫急”,還是60萬商戶,屬于更窮更急的一類,這就無人得知了。
餐企怎么采取進一步維權行動?
廣東餐飲協會交涉函的最后一句話,特別強調到:“如貴司(美團)拒不回應和調整策略,廣東省省、市、區餐飲協(商)會將聯合全省各地餐飲企業、全國各地餐飲協會采取進一步維權行動!”
現在,美團倒是回應了,但是回應的內容,畢竟沒有一項直接回應,更無調整策略。大概率廣東餐飲協會,應該是不滿意的。
那么,4月17日之后,廣東餐飲協會,怎么才去進一步維權行動?
我們不是協會的人員,協會也暫未公布本周五才可能拿出的維權行動,我們在此,只能按照目前本地生活市場的已有發展態勢,做出一些合理性的預估預判。
第一,真的聯合全國其他餐飲協會,采取跳出廣東一省,形成全國性聲浪的交涉聲音。以全國性的餐飲行業影響力,要求美團必須拿出符合餐企利益的調整措施。此舉的唯一不確定,在于全國餐飲協會的同步跟進態度。不過,按照疫情期間,已有四川、廣東、山東等多地餐飲協會對美團發布的公開不滿。廣東一省餐飲協會聯合全國各地餐飲協會的行動力,一定不會毫無反饋。
第二,廣東餐飲協會直接向國家有關部門,反饋甚至舉報美團涉嫌壟斷經營的“不當”行為。要求國家有關部門,以政策法律法規的強制性,介入美團涉嫌壟斷經營的調查和后續其他舉措。熟悉行業的朋友都知道,一旦國家法律層面,真的介入其調查,這完全不是美團所希望看到的局面。
第三,廣東餐企不惜直接和美團翻臉,選擇餓了么平臺或自建私域流量線上商城。即廣東這些餐企,寧可背負和美團翻臉的代價,不管所謂的“二選一”排他要求,直接選擇和餓了么合作,開源餓了么那35%的新增份額。或者類似西貝那樣,通過企業微信,運營微信端的小程序商城,開辟外賣市場之外的第二流量戰場。反正,現在的微信生態里,企業微信、小程序商城、朋友圈廣告、公眾號、第三方即配服務,已經構建起一條完整的美團之外的第三方一攬子服務鏈路。
廣東餐飲協會交涉函里,結尾提到“疫情發作以前,餐飲企業對美團外賣是能忍則忍……若美團繼續堅持原有做法,則無異于殺雞取卵,將逼迫廣大餐企不得不采取包括法律行動、扶持新平臺等措施對美團外賣進行反擊甚至拋棄!”
我們上述的合理預估里提到的三點措施,其實交涉函里已經明確用“法律行動、扶持新平臺”字眼,提前給美團打了預防針。
尤其是交涉函里的那句“能忍則忍”,顯示出此次廣東一省餐飲協會的公開交涉,并非疫情一時的不滿,而是長期堆積不滿,到了疫情這種導致餐企生死存亡的最后時刻,不得不行動的一步。
“但凡有一粒花生米,你也不會醉成這樣”。但凡有一點喘息,廣東餐企也不會急成這樣。
交涉函里的一句“能忍則忍”,一句“生死存亡”。美團今天的回應,不知道能夠安慰平撫這兩句話的份量。
往期文章: ……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