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圈的體量是我們判斷,它決定了一個店鋪的單量天花板,即商圈體量越大單量的天花板就會越高,但這僅僅是“天花板”而已,不是說每個人都能碰得到天花板,再大的商圈萬單店也只是少數。區域市場就像池塘一樣,池子越大才越有可能出現大魚。
商圈競爭密度
即使在在同一個商圈里,也存在某一品類競爭比較小或者競爭比較大的情況。這種情況在小商圈或者二三線城市尤為明顯,這個時候我們看哪些方面?最直接的,我們可以計算該品類的平均單量,和統計人均單價。
商圈光體量大并不能說明我們店鋪可以活的很好,而平均單量是不會騙人的。平均單量越大就證明相對競爭越小。
在外賣平臺上也能看到大家的人均單價。這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商圈對某一品類的消費能力,和價格段的競爭情況。
價格差異化怎么做?
我們大家都知道,價格決定了你在哪個維度競爭。我們在給店鋪做運營的時候,都會事先做一下商圈分析,舉一個小例子:比如之前有一家快餐店我們統計后商圈內同品類一共有50家左右,各商家平均單量屬于正常范圍,但是銷量前十的人均單價全都在12-15元這個范圍。
比對其他商圈的平均單價后,發現該區域低價競爭已經飽和了,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對于一個店鋪來說,你的市場在15元以上的價格范圍競爭反而會小一些,得出運營策略就是要提高客單價,隨后翻他之前的差評,統計最多的是抱怨分量太少,其次是配送太慢(采用眾包方式),而產品口味之類的倒是問題不大。
于是我們建議:
1增加產品的份量,增加產品搭配組合—解決份量問題。
2當地眾包不太給力,所以由快送改為專送。—解決配送速度問題
這樣修改下來,每單成本平均上升了3元,于是我們把活動調低了3元左右(不是直接提高產品價格!)。一開始下單轉化率和單量是下降的,但是過了一周之后轉化率開始慢慢回升,老客占比也超過之前最高水平。不到一個月,單量超過了之前峰值。下單轉化率從18%上升到25%,人均單價也由13上升到了18,老板能明顯感覺到在這個價格范圍做起來是比較舒服了。
這樣一段時間自然排名會穩步的上升,這時也不用直接降價,可以把多出來的利潤加到曝光量上(競價、發券等),這樣定位才能夠保住,比如說你的區域競爭價格帶在10-15,你想做到15-20,那你最好把周圍所有的競爭同類店鋪的產品都點一遍,從食材、口味、分量、包裝、配送這幾個方面去考慮比別人貴幾塊錢應該加在哪里?加在哪里用戶能很明顯的感知到?
第二個就是我們可以統計自身和同類競爭店鋪的差評,看哪一塊用戶吐槽的比較多(比如分量少、配送慢等),別人的痛點就是我們機會點。要把錢花在刀刃上。
通過看競對的差評來尋找差異化的機會點
所以差異化一定不能是拍腦袋決定的,有的老板說:我要走精品路線,但是從來都沒有調查過市場,并不清楚他所在的市場到底支不支撐的起這個差異化,每個價格范圍的競爭的情況是什么樣的?需要配合市場來綜合考慮。
價格差異化是幫你篩選顧客的,而篩選完顧客之后你能不能用差異化的產品來留住他們,這才是最核心的。讓顧客在這個價格段吃到匹配的產品。
匹配這個詞非常重要,價格和產品一定要匹配。所以不存在價廉物美這一說,低價永遠匹配的就是低成本的產品,高價匹配的就是高成本的產品。有的老板只做價格差異化而不同時做產品差異化,這種就比較尷尬了。好產品賣低價或者差產品賣高價都是不可取的。
往期文章:
北京外賣數據(5月) 深圳外賣數據(5月)
一線城市4月品牌排行榜 1月萬單外賣排行榜
滿減設置技巧 提高轉化率 詳解流量入口
搜索優化 搜索優化2 微信運營
玩轉團餐? 差評回復模板 滿減小套路
單量之王 提高排名幾個小技巧 排名規則
拯救轉化率 小程序+外賣 競價的技巧
2018,外賣賺錢機會 純外賣還能做嗎?
外賣選址選品(一) 選址選品(二)
……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