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6日 No.811
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道德經》
這是道德經第八十一章,也是最后一章。
先用白話文解釋一下。
老子說:“真誠的話,不華美,漂亮的話,不真誠;行善的人不去爭辯,總是爭辯的人,不是善良之人;真正有智慧的人,不認為自己博學,總是認為自己博學無所不知的人,恰恰是沒有智慧的。圣人不積累私藏,幫助別人的越多,自己越是充足;給與別人的越多,自己越是感覺獲得的多。天之道,利萬物而不傷害;圣人之道,做好自己事情卻不為自己爭名奪利”。
譯文如上
這段話,是全書的最后一段,也可以看做是對道德經的總結,太高級了。
2
信而不美,美而不信。
孔子講“巧言令色鮮矣仁”,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的下屬,是那種特別“會來事”,特別“會說話”的人,你就一定要小心了,他很可能會為了討好你,討好其他人,而說以及做一些不誠信,不正直的事情。在過度的漂亮話里面,大多藏著欺騙的內容。
而欺騙,就意味著信任的減弱,如果你的組織里面充斥著欺騙與恭維,那么內耗自然就會非常嚴重。
你回憶一下,某些單位里面,務員們都是用一半的時間來“拍馬屁”,另一半的時間來工作的。
私營企業里面如果有這樣的風氣,你的組織效率會高嗎?
3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真正善良的人,不會總去爭辯的,總是爭辯的人,即便爭論贏了,也只不過是贏了一場辯論而已。
至于他贏得這場辯論的意義,到底是捍衛了事實,還是觀點,還是立場,還是信仰,只有他自己知道。
但無論是那個,也不過是一場辯論而已。
有的管理者,由于習慣,會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下屬有不同的意見,他就會覺得自己的權威被侵犯,要與下屬爭個輸贏。
如果組織里面都是這樣的風氣,管理者自然而然的就成了最大的那個套娃。
《黑天鵝》的作者塔勒布說過這樣的話“你是想贏,還是想贏得辯論”。
贏,和贏得辯論,完全是兩個概念。
如果心中的目標是贏,而非硬的辯論,那么爭辯也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且能接納與包容不同的理念與觀點,哪種更好,你自然也很清楚。
4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這里的知者,指的是“智者”。
“滿瓶不響,半瓶晃蕩”,這老話我們都知道。
如果一個組織中有那種四處賣弄學問,生怕沒人知道他博學的人,這樣的人,大多是“半瓶子咣當”的人。
我們生活中可以看到不少這種喜歡四處賣弄學問,以及喜歡顯擺的人。
這些人,有相當一部分,都是“生怕別人不認可”他們的人。他們在人際交往上,安全感很差,而且自尊體系并不完整,生怕別人看不起他。
而你看那些真正博學,腦袋里有貨的人,反倒是很謙虛的人,賣弄和顯擺,與他們也沒有什么關系。
5
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老子講的圣人,與我們現在概念上的圣人,有一定區別,這里更偏重于“有智慧”的人。
說有智慧的人,不積累私藏,不急著往自己兜里裝,而是去幫助別人,幫助別人的越多,最終自己獲得的也就越多。
請你琢磨一下,一家企業的社會價值是啥?
以前,有人說是服務與股東,也有人說是服務與顧客,也有人說是服務與員工。
這些都沒錯,但似乎都不準確。
我比較認同的一個觀點,是“企業的價值,是為社會解決問題”。
現在,請你套用這句話到你自己的企業身上,想想你能賺到錢,是不是因為貢獻了這樣的價值?
如果不考慮如何提供價值,只想著要賺錢的話,能賺到嗎?
不可能,提供不了價值,誰給錢呢,你說是吧。
同理,在組織中,如果有人能夠主動幫助別人,成就別人,別人自然也會想著他,幫助的越多,自然回報也就越大。
比如說,很多連鎖餐飲企業的提拔任用,要求店長必須能帶出店長,甚至帶出多個店長,才有資格晉升為區長。
店內也是一樣,一個喜歡幫助別人成長的人,最終回報也不會差。
有人說,可有些人是白眼狼,不知回報與感恩啊。
沒錯,不一定所有人都這樣,但注意,不懂感恩是他們的事情,是否有大智慧,是自己的事情,難道要因為別人的“笨”,就放棄自己的“智慧”嗎?
況且,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收獲了成就感,收獲了快樂,這難道不值得高興嗎?
6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最后這句話,最高級,這是把事物的本質點透了。
前面的兩句,即是天道啊,利于萬物而不害,不起壞心,只管幫助。
就像水一樣,不管誰來洗臉,都能給你洗的干干凈凈,他不會糾結你是哪國人,什么膚色,以前做過多少好事,做過多少壞事,都會讓你干干凈凈。天地亦是如此,不管是誰站在地上,地都會撐著你,讓你站穩了。
利萬物而不害,你說高級不高級?
很多人說道德經里說無為,就是不作為。
其實這樣的理解不對,這里給出了解釋,不是不作為,而是不妄為,是為而不爭。
把事情干好,而不去爭名奪利。
試想一下,這樣的人,他的行事規則就是“為而不爭”,在把事情做好的過程中,收獲了喜悅,收獲了成就感,收獲了成長,這本身就是非常高興的事情。而隨著他的事情越做越多,名聲與利益自然也就跟著來了,他也不著急,不去爭搶,這些都是必然會到來的。
還記得那句“人找錢累死人,錢找人擋不住”嗎?不也是這個道理嗎?
利而不害,為而不爭,太高級了!
7
如果你手下的兵,都具備這些特質,你高興不?
哼,高興壞了吧。
可現實卻是能做到的人,并不太多。
那咋辦呢?
恩,最簡單的,就是從你開始做唄,榜樣立起來之后,效仿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了。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