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出差幾天,聽多個老板提到一匹“火鍋黑馬”:天天排隊,兩年迅速開了11家店( 其中8家直營店)。
是巴奴的鐵粉,做極致“鮮貨”,甚至廚房360°全方位展示不帶怕的……
它究竟憑什么從競爭慘烈的成都火鍋紅海中謀得一席之地,被不少火鍋老板列為“假想敵”?
幾經周轉,餐見君約到了味道攻略的創始人鐘清斌。
餐見君到達約定地點——成都雙流區味道攻略公司辦公室后,發現鐘清斌正在“埋頭苦讀”,仔細一看,原來他在研究一張巴奴的菜單。在后來的聊天中得知,他開過店,在餐廳拿過掃帚,也一度成為知名火鍋品牌的高層,在火鍋領域浸淫25年。
當下火鍋店都在追求“鮮”,但大多只局限在呈現上,比如央廚痕跡嚴重的,裹著保鮮膜,被整整齊齊擺在霧氣繚繞冰柜里的各種菜品,看起來很鮮而已。比如毛肚,全部是當天從屠宰場直供,在顧客眼皮底下處理改刀、上秤擺盤;鴨胗也是師傅廚房現場剖解;小酥肉是現切肉現炸;糍粑是廚房現做,甚至包子都是自己剁餡自己包……他比較認可巴奴的“產品主義”理念,認為將產品做到極致,才能成就一家火鍋店的競爭力。他抓的點就是——對“鮮”的最大限度保留和呈現。
他定的品牌slogan就是:“為你尋找更新鮮的味道”。廚房能搞定的食材盡可能都在廚房搞定,讓顧客看到鮮,吃到鮮,是味道攻略對菜品、對客戶最基本的尊重。去年,鐘清斌親自飛了兩次北海、兩次廣東湛江,試圖通過空運的方式找尋更鮮的海產品,不考慮價格和其他,后來因為一些客觀因素無法呈現。他就轉而尋找高品質的墨魚籽供應商,最終選定了一家投資4個億,SKU只有4、5個的廠家,因為更“專業”。為了準確“打探”對方的實力,他曾專門去廠里聽了兩天課,了解他們對產品規格大小、口感、食材儲存的一些標準和知識。有時看到別人地里種的蔬菜,看著不錯他就會買點回去試試;去其他火鍋店學習,看到不錯的也都會借鑒。
“當然,并不是所有菜品都會出現在菜單,比如不過我(嘴巴)這關的就絕對不行。”正是這份對產品的執著,味道攻略剛開第一家店就俘虜了一大批吃貨粉絲,大家對它的記憶點都是“現切新鮮看得見”、“這是一家很好吃的火鍋店。”
鐘清斌向餐見君展示他的手機相冊,上千張圖片包含菜品、椅子、燈光、門頭燈很多小細節,都是他在各處考察時,看到別人做得不錯的地方,隨手拍下來的。在開第一家店時,鐘清斌去到成都當地的一家中餐店參觀學習,發現他們把廚房直接挪到了前廳,消費者能清楚看到每一道菜的加工過程。他很想把這種新穎的模式引到自己門店,就把原來規劃的墻體,全部打掉重新做,將廚房提到了進門的位置。1.0版本因為場地條件限制,只能展示半明檔;到后來2.0、3.0版本的全明檔展示、4.0的360°中島廚房。不斷細化升級。改造后,廚師加工菜品的每一個步驟,都在顧客的視線下進行。比如,牛肉一直是味道攻略門店的銷量冠軍。為了讓牛肉更好的呈現,鐘清斌就去廣州學習潮汕牛肉品牌的做法,從明檔鮮切,到擺盤呈現。回來之后,就立馬落實。鐘清斌秉持一個很特別的品牌戰略:深耕成都三環以外,以雙流區為主,并逐漸下沉。也正是這個避開主戰場“曲線救國”的開店策略,使得味道攻略在成都城郊很快脫穎而出。但避開了激烈的廝殺,卻也限制了大量的人流量,包括游客。城郊的圈子很小,來消費的多是“老朋友”,做的就是回頭客的生意。鐘清斌深知,要用更“鮮”,更看得見的放心,去滿足老顧客日益刁鉆的味覺體驗。在味道攻略,會員復購率能達到40%左右,有些消費者甚至一個月到店消費15次。
鐘清斌清楚記得,老顧客中有一位劉先生,兩個人可謂是“不打不相識”。有一次鐘清斌正好在巡店,聽見一位顧客嗓門很大地指責店家不厚道,偷工減料,他知道自己的店不會怎么做,還以為有人專門來挑事,連忙去勸解。當時這位顧客就是劉先生,說到59元一份的毛肚,從以前的9張變成了8張,門店偷工減料了。鐘清斌一聽,立馬掏出一包煙,安撫道:大哥先抽根煙,我去后廚問問怎么回事。原來,毛肚的標準份量是按克算的,克數還是原來的克數,只是在加工改刀時有大片小片之分。雖然廚房并沒有錯,但為了安撫劉先生,鐘清斌重新端上一份毛肚,并說明緣由。兩個人就此算是認識了。大概三天后,這位劉先生又來了,鐘清斌正在忙活,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那個熟悉的大嗓門又傳來:兄弟,你是個做生意的料。一個火鍋吃貨,因為非常認可鐘清斌對產品極致要求,兩個人逐漸就走近了。后來,門店每次上新菜品,他會邀請劉先生參與品鑒;劉先生邀請朋友來店,他也會主動招呼喝上兩杯;劉先生在其他地方看到不錯的產品,也會主動推薦。用產品去征服一個個吃貨的胃與心,與顧客的鏈接,就這么建立起來了。
員工給鐘清斌起了一個綽號叫“鐵人”。因為作為老板的他,一定是來的最早,離開的最晚,凡事親力親為。
開第一家店時,味道攻略的位置沒有選好,一條街上停車不超過5輛。大膽的鐘清斌還選擇開大店,七八百平。當時,身邊的朋友都勸他,畢竟投資多,一旦生意不好就會血本無歸。可鐘清斌這個人,大膽的很,做事從不給自己留退路,就往前沖。門店開業時連傳單都沒發幾張。可就是引來了排隊,受到了認可。一次和朋友聚餐,大家都光著膀子涮著火鍋,巴適的很。這時鐘清斌身體往后一靠,就挨著后面人的膀子了。略微有點尷尬,因此他意識到,自己門店的椅子都得換成帶靠背的。這只是一個小細節,卻也從側面反應出一個問題:老板要沉下去,把自己當做一個消費者。要想象我到別人那去消費,想得到什么,那么我能給客人什么?因為我們沒有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真正的爆品,應該是通過5年、6年、甚至十多年的時間去打磨,一定是經過市場驗證的,這里面包含品質、呈現和供應鏈等多種因素的穩定。如果沒有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那它就不是爆品,只能叫做亮點。
味道攻略用2年時間,開出8家直營店(兩家直營店籌備中)、3家加盟店。
加盟的事宜,鐘清斌都是自己負責。他篩選加盟商的標準是:道不同不相為謀。
去年,兩個加盟商已經交定金決定開店了,可因為理念不同,錢就直接退回給對方賬戶。上個月,他去參觀巴奴位于原陽的中央廚房,當即就產生一個想法:杜中兵用了19年,花費1.5億元建成中央廚房,那自己能不能花10年時間把這個事辦成了。接下來,鐘清斌計劃帶著門店的會員粉絲,追溯食材原產地,讓消費者親眼看到一個產品是如何從泥土,最終呈現到餐桌的。比如他與張兵兵合作的牛油產品,不斷去創新、調整,只為更正宗的味型。他總是有那么大的激情去不斷測試鍋底、不斷找尋最好的產品,不斷去追求門店更好的呈現,廚房更透視。或許只有把餐飲當做畢生的事業對待時,才會這么執拗,才會這么堅定,才會相信長期主義的力量。短時間曝光2.3億人次,“鍋圈一哥”成功出圈
巴奴杜中兵:一味標準化必然被淘汰,我只從顧客嘴巴想問題
獨家|“花40元可免排隊”獲千萬點擊量,海底撈剛剛回應餐見君……
“十一”假期排隊最厲害的30家火鍋店,為什么是它們?
“十一”銷售額增長100%,聰明的火鍋店老板都這么做!
海底撈蓋飯和米線項目曝光,頻出“副牌”竟是為了選“太子”?
海底撈、巴奴、湊湊等6大品牌最新菜單來了!
但機會向來只青睞有準備的人。
想“五一”生意火爆,
現在就要想好引流高招。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