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著臭,吃著香”的螺螄粉,已經成為時下火爆的“現象級食品”。據益普索的數據顯示,僅“螺螄粉”這個單品今年5月份銷售額就達3.9億元。
近日,肯德基官方透露,于10月12日陸續在各大門店上線螺螄粉快煮包裝新品。濟南秋季糖酒會開幕第一天上午,來自柳州一家賣新派螺螄粉的企業,就接待了2000余人次,和百余代理商、加盟商達成合作意向。
螺螄粉這種來源于柳州的地方小吃,為何如此受關注?
“前世今生”
在此之前的很多年,螺螄粉只是柳州普通小店的一碗小吃。一碗標準的螺螄粉包括了干米粉(主料)、螺螄湯(酸筍、花生、酸豆角、辣椒油、蘿卜干、腐竹等)等材料,其獨特的酸臭味,讓它天生自帶話題。
八年前《舌尖上的中國1》第一期探索地方美食,在螺螄粉有了短暫的亮相。
2010年,柳州市政府制定了“螺螄粉進京項目”,鼓勵更多人在北京、廣州等外地開店,試圖將柳州螺螄粉的名聲打出去。但是由于異地開店租金高、氣味難以控制等原因,線下渠道反響并不好。
2014年10月,柳州注冊了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企業,螺螄粉從碗里跳進包裝袋里,開始了工業化之路。
在2016年的全國兩會上,柳州市委書記鄭俊康拿出一包袋裝柳州螺螄粉,從這一地方小吃由“現煮堂食”到“袋裝速食”熱銷的角度,講述柳州供給側改革的成效。
2019年3月,柳州官方表示,螺螄粉正在逐步申請國家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0年,受疫情影響,在被迫宅家數月的背景下,比做飯更方便的螺螄粉成為眾多人的選擇。話題“螺螄粉還不發貨”頻上熱搜,閱讀量達3.6億。
從數據層面來看,僅在2019年袋裝螺螄粉產值就突破了60億元以上。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上半年螺螄粉出口額達去年出口總額8倍。
為了培養螺螄粉人才,今年5月28日,柳州還成立了中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計劃每屆培養學生約500名,學校還包分配。
“一路飄紅”
很多地方的小吃會與當地的文化關聯起來,螺螄粉也不例外,“沒吃過螺螄粉不足以談柳州”的觀點讓很多人躍躍欲動、想要一探究竟。
在小紅書上,關于“螺螄粉”的筆記就有12633篇;在抖音上,關于“螺螄粉”的話題播放次數就達到了6011.6萬次;而百度指數則顯示,螺螄粉的關注量與四大國民小吃“黃沙拉麻”相比,也毫不遜色。
網絡主播李佳琦,2分鐘內售空26000箱螺螄粉;娛樂明星陳赫的直播首秀,短短8分鐘售出6.6萬袋螺螄粉,成交額超百萬元。在一則223.6萬點擊量的視頻里,以日本大胃王著稱的木下佑香,在一期視頻中一次性吃下了8公斤的袋裝螺螄粉。
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每天有上百萬袋螺螄粉在互聯網上賣出。在2014—2018年4年間,螺螄粉成為了阿里巴巴銷售量排名第一的米粉特產類商品,光顧天貓店的吃貨,一年就能吃掉1.38億份袋裝螺螄粉。
大V博主紛紛帶貨,以及美食達人的吃播轟炸,“螺螄粉的臭氣熏天”,就這樣穿過巷子、街道、手機,來到了消費者的面前。
打開淘寶網,小編輸入螺螄粉出現了100頁的搜索結果。排名第一的李子柒牌柳州螺螄粉有25萬+人收貨。
據新華網報道,“3月初,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五六月。因為產能不足,供不上貨,網店一個月退款1500多萬元,客服還得逐單解釋原因。”廣西螺霸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姚漢霖說,供貨壓力巨大。
目前,柳州螺螄粉界已經形成了一批叫得上名號的品牌,包括螺霸王、好歡螺、嘻螺會和柳江人家等等。
疫情的出現為螺螄粉加了一把火,統一、三只松鼠等大廠紛紛介入,推出螺螄粉產品。餐飲大佬肯德基也宣布要推出相關產品。
“五大局限”
作為地方小吃的螺螄粉要實現大規模量產,有不少困難。
1、味型獨特,受眾有限
“紅餐”在一篇文章中表述,在知乎上,有這樣一個話題——“怎樣準確形容螺螄粉的味道?”愛吃螺螄粉的人表示,“螺螄粉是一種戒不掉的‘毒’”;而不愛吃的人則直言,“遠遠聞之,掩鼻而逃”。
“螺螄粉得以躥紅的地方,無非是發酵的筍尖、飄滿辣椒油的螺螄湯,記憶點強烈鮮明。”愛民螺螄粉創始人何濤表示。正是因為螺螄粉過于獨特的味道,愛者極愛的同時也制約了部分消費群。
紅餐專欄作者張長全表示:“螺螄粉缺少了大眾化的口味,它自帶的獨特味型,讓其變得小眾。”
2、生產工藝受限
據界面新聞報道:螺螄粉配料多,酸筍、腐竹、湯料、米粉都需要不同的加工和包裝工藝,一些本地常用的配料比如黃花菜,工業化后會發黃發爛,只能放棄。如何調配米粉濕度讓它既能適應長途運輸,又能保持口感,也需要反復打磨。
大部分袋裝螺螄粉企業起家時,也沒有專業的機器,所有的生產機器需要自己研發設計,破費精力和資金。
柳州螺螄粉行業協會會長倪銚陽稱,現在螺螄粉行業是“頭部品牌在想擴張,做品牌;中部在廝殺,水深火熱;末端的在求收購”,“競爭非常激烈。”
3、低價競爭擾亂市場
據界面新聞報道:螺螄粉產業雖然紅火,但實際發展也才5年不到,行業發展還不太穩定,低價競爭和假冒偽劣事件頻出。
有行業人士透露,比如3.9元一包的螺螄粉,“里面料都可能沒有配齊”,但超低的價格卻能吸引許多并不了解螺螄粉的消費者,促使很多商家為了吸引受眾,不得不把應該用來鉆研品牌和產品上的精力與資金放在低價競爭上,進一步導致行業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而且行業的參與者雖多,卻同質化嚴重,從名稱、產品到包裝都沒有太多區別。加上并不在乎品牌宣傳,進一步壓制了企業追求附加值。
4、供應鏈不成熟
自從螺螄粉爆紅后,螺螄的價格也在逐年上漲。
“紅餐”引用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螺螄粉產業加上其它螺螄美食所需要的螺螄原料,預計達到4萬噸。然而,國內的螺螄供應產業不容樂觀。
據了解,目前柳州本地的石螺供應已經嚴重不足,螺螄原料主要以從天然水域人工捕撈和外省供應為主。然而,由于各省捕撈螺螄的方式不規范,甚至出現了大小通吃、竭澤而漁的捕撈行為,以致于螺螄供應問題日益凸顯。
5、“為人做嫁衣”
身處發源地,不少柳州螺獅粉企業更多扮演著“為他人做嫁衣”的角色。
據時代周報報道,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廣西中柳”)是“柳江人家”牌螺螄粉的品牌所有方,也是“網紅”李子柒螺絲粉的代工廠。根據廣西中柳公布的數據,2019年為李子柒代工的產品約占自身產能的三分之二。
時代財經在柳江人家和李子柒天貓旗艦店瀏覽發現,柳江人家螺螄粉的售價約為28.8元/3袋,李子柒螺螄粉的售價則為40元/3袋。
“廠家給一些知名企業代工,產品規格幾乎一樣,但因為對方擁有品牌知名度,價格高好幾塊。”楊凱告訴時代財經。
“狂歡能持續多久”
螺螄粉的爆紅,會只是一個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促成的熱點事件么,這場線上狂歡真的可持續嗎?
DT財經在報道中指出,在好歡螺的電商運營負責人韋大看來,電商和社交網絡的數據表明螺螄粉在未來還會持續2-3年的火爆熱度,之后會逐漸放緩增長。
螺霸王市場總監馮博文也有類似的看法:我預計螺螄粉的熱度在沒有強大外力(比如資本)的推動下難以持續,因此為了延續品牌和螺螄粉企業的生命力,未來會輔以內容營銷和打造“螺螄味”新品類等方式。
比如,螺霸王正在開發新口味的螺螄粉和辣油、鴨掌包、螺螄面等新產品,下半年還打算發力一波新媒體內容營銷;好歡螺則堅持電商+內容的品牌路線,想把內容作為電商護城河,一直在和大量網紅、自媒體大V合作生產優質原創內容,最近正在和著名網劇《屌絲男士》編劇團隊合作新的美食喜劇。
無論如何,美食最終還得回到安全與美味本身,“做得好,市場會回饋,做得不好,市場也會報復,其他品牌都有很多前車之鑒。”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小零食,大產業!2020年休閑零食行業深度研究報告出爐 代糖如何撩動食品飲料的“極樂點”? 國慶、中秋黃金周《消費趨勢報告》 【獨家】天圖投資馮衛東:讓資本助力辣味食品,分享更大的市場“蛋糕” 市值3703億港元的農夫山泉,變成了大自然的印鈔機? 助眠飲料成創新風向,這個生意能“躺掙”嗎? “國運生,國潮起”!食品圈如何擁抱“國潮”文化? 月餅玩瘋“跨界聯名”,康師傅、百草味等一眾大牌爭搶中秋營銷檔
凡注明“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
原創文章,作者:食評方,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