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導文件,文件中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至此,成都成為繼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之后第6個國家中心城市!
其實從城市地位上來講: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文化、科教以及國際交往中心,天津是國際港口城市,上海是國際大都市,廣州是國際航空樞紐,重慶是國際航運中心!
而成都又是什么定位,竟然能和這些城市并肩?!
來看看官方的城市定位吧: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高度國際化的大都市!
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際中心城市
小編還是先來說一說,從區域中心城市到國家中心城市,具體是個什么樣的概念!
國家中心城市是處于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國內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基本特征表現為全國層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圍的國際性 …
藍色代表:國家中心城市、紅色代表:國家區域中心城市
其實在今年5月發布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中首次明確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明確提出成都國家中心城市 的定位!
區域中心城市指的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具有引領、輻射、集散、制衡等作用的主導性城市,超越了原始的自然地理范疇,體現現代資源、產業、交通、市場、信息、文化地理、政治地理等多層面的領帶效應 …
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一樣具備中心城市的本質特征,但又是一國現代化和國際水平的代表,不能局限在 “國家”或“國內”,還要參與國際競爭,發揮溝通區域經濟與全球經濟的橋梁和通道作用,從而具有不同于一般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屬性 …
那么對于食品行業來說,這樣的飛躍帶給成都本地的食品企業是怎樣的變化呢?
其次是社會經濟需求
食品飲料行業面臨的機遇:
1、一帶一路助推食品制造全球化。
2、信息技術推動產業形態和組織形式轉變。
3、大數據有助于掌握食品需求動態。
4、大數據幫助及時準確掌握食品產業發展與食品安全動態。
5、物聯網技術使得食品產業鏈全過程透明,保障食品安全。
6、基因測序大眾化讓精準營養食品成為可能。
7、老齡化推動保健食品、特殊膳食快速發展。據說到2025年,老年人會突破3個億。
8、廚房革命加劇,推動方便食品快速發展。
1、食品工業需求很大,預計還會有比較高的速度增長。同時食品安全應該是成為基本保障。
2、營養健康成為消費者首選。現在很多的食品就是因為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孩子一代過敏的問題明顯增加,所以脫敏食品以后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3、集約化程度大幅度提高,流通的模式會更加便捷。很多企業注重全產業鏈的管理和創新。
4、食品裝備自動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更高。
5、注重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食品與文化的融匯。食品產業的從業人員,最重要的一個任務或者是一個很重要的機會就是怎樣把中國傳統的食品工業化。
6、發展綠色天然的食品,滿足消費者對健康、口感的需求。
7、滿足國家戰略性。
So大成都一下就這樣從中國西南走向了全世界,簡直6得飛起!
部分資料來源:成都去哪玩
原創文章,作者:第一食品資訊,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