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近一家手工吐司店關了,挺出乎我意外的。因為產品確實不錯,比一般的綜合烘焙店賣的吐司好吃多了,我經常買來做早餐吃。這個地方雖然租金高了點,但應該不是倒閉的直接原因,因為目標顧客很集中,我認為對得起這個租金。
但仔細想一想,似乎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結局,因為這個產品的消費頻次比較低。老板可能覺得消費頻次低,房租又高,就應該定高價格,35塊一個吐司,更降低了消費頻次。很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店里蠻多死忠粉,產品評價也高,但是營業額就是提不上來。怎么辦?
那就需要重新定義產品。
什么叫重新定義產品?舉個例子。王老吉大家都知道,開始只是廣東的一個地方品牌,廣東人喝涼茶,涼茶是一個很有地域性的習慣。廣東天氣潮濕炎熱,當地人認為喝涼茶可以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王老吉在廣東發展的得很好。
但是在最初擴張到外地的時候是屢屢碰壁,在上海做調研,別人覺得是隔夜茶,不能喝,很多細菌;到了北京調研,別人說涼茶喝了會肚子痛;到其他地方,別人說是藥三分毒,還是少喝為妙。。。,直到那一句“怕上火,和王老吉”,才真正改變了大家對于這個涼茶的看法。因為這樣就決定了王老吉不是藥,而是一罐有功效的飲料而已。吃火鍋,燒烤都怕上火,一想到這句廣告語,就毫無障礙的接受了。
重新定義產品的方法,是營造了一個不同的消費場景。以前,老板可能沒想到,消費者也沒有想到,商家只要加以引導強化,就等于開拓了一個新市場。
還記得我前段時間說的鐘薛糕么?一個賣雪糕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商品了,憑什么他可以做得紅紅火火。原因之一也是用了這個策略:就是一般情況下,大家吃雪糕都是隨機消費,路邊看到了冰箱就買,或者熱了,想冰鎮一下喉嚨腸胃,就買了吃。如果鐘薛糕還是這樣做的話,那沒幾個人會去網上買來吃的。
而他要營造的消費理由是家庭消費,聚會消費。提前計劃,比如家里下個禮拜要來親戚朋友了,或者什么時候要去火鍋店聚餐了,就提前買好,放在冰柜里,以前客人來了,可能是吃水果,現在也可以吃雪糕,包裝都是十只裝十五支裝,客單價也上去了。
有老板會說,鐘薛糕能做起來主要是各大網紅的宣傳。這個沒錯,但宣傳是需要基礎的,如果底子不對,宣傳只會加速死亡。
那這位吐司店老板如何重新定義產品呢?我認為不必重新定義,但是可以營造不同的消費理由,不僅僅是嘴饞了買回去做零食,也可以是早餐的選擇之一,那消費頻次就會提高。
我買了就是做早餐,但是吐司個頭比較大,一次吃不完,留著第二天第三天又感覺不新鮮,就容易造成浪費。如果老板把早餐顧客也考慮進去的話,是否可以把產品變小,一次就可以吃完;同時改善配方,讓其變得更加營養。吃早餐一般都搭配著牛奶,那店里放點高品質的牛奶賣也毫無違和感,買了吐司,就不用單獨跑一趟超市了。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點擊鏈接: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學頂層設計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可以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10000多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點擊: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