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社群一位老板二次開店的一些想法,他第一次是跟人合伙開了個外賣店,因為合伙人不給力,最終失敗告終。沉寂了一年,準備東山再起,期待各位老板提提建議。下篇文章說說我的想法,他這樣情況還是很有普遍性的,有一些共性的問題需要了解。
老陳好,各位開店筆記社群的朋友,大家新年好。最近疫情還沒完,希望大家多多注意安全。
剛才又翻了一下自己去年在這兒寫的那篇和朋友合伙做外賣失敗的經歷,自己都看樂了,想想好“稚嫩”,呵呵~。
不過代價也付出了,起早貪黑又回到崗位摸爬了一年,雖然所存無幾,不過欠的錢也還得差不多了。
這一年當中不斷反思,也不斷的自我學習。沉淀這一年,除了每天工作與學習,還是喜歡胡思亂想。雖說第一次失敗正常,但是失落和欠債一系列的打擊還是有的接受不了的,郁悶了很久,導致一段時間有點浮躁,時常冒出很多“大膽的想法。好在經過多方面調節,思路才慢慢清晰,現在回到正軌了,最終才把目光聚焦在自己家鄉的特色小吃牛肉粉。
在成都呆了的這一年,覺著成都的餐飲氛圍特別濃厚,給我很大的感觸。我觀察過,成都粉面類小吃中,大多以面類為主,煮面湯著底,調料著味;而我們則以熬的大骨高湯為主,兩地產品來說有著一定的差異化,各有千秋,所以不是很擔心直面競爭;還有加上這里的餐飲氛圍,與成都人對于美食的包容,以及我對未來的發展連鎖思路與期盼吧,所以我想選擇在成都開始。
不過所有人都比較反對,他們比較主觀,總覺得我的想法不靠譜,也確實打擊了我不少。產品在我們當地雖然說受眾很廣,但是外面確實也不多見,所以我自己也是比較害怕的,畢竟最終要投入市場也不知道什么結果。
如果在我們本地做的話,雖說顧客有認知,但是大家都是同品類服務同一批客戶,都是在做存量市場,競爭也大,一條街都是一樣的。
我對自己的產品也還算有信心,但是有利有弊吧,所以自己還是蠻掙扎的。
老陳的關于頂層設計的資料我看完了,但是沒研究透,大部分干貨我還是領悟到了。失敗過一次,所以我在決策這方面是比較膽小,總是會做一些未雨綢繆的事情,也愛去聽取別人的一些意見,但是反對的人多了,我自己就會慢慢有點畏畏縮縮的了。
在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城市嘗試做一個新的產品,這樣的思路可靠嗎?
關于定位這塊我有想過,我這個品類受眾比較廣,雖然有點點模糊。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更愿意去迎合年輕人。
考慮到資金問題,很多想法都準備暫緩,只能拼除了資金以外的硬實力了。我想在蒼蠅館子的基礎上強調衛生與服務。
我買了一臺商用豆漿機,準備打豆漿,進店客人一坐下,都會送上一杯熱豆漿。自己核算過,豆漿成本承受得起。
活動方案與運營策劃我都擬定好草稿了,到時候再分享到社群里讓各位前輩給我指導一下。
這段時間經常模仿一位客人到店吃粉,從坐下到最后離開的一系列連貫動作中,嘗試從中找出消費者記憶點。現在天天跑外面吃粉,一天最少兩頓,我這么愛吃粉的人都有點怕了。每從一家心滿意足的店離開,我都會去尋找這個滿足的點的共性。后來我發現,其實很多東西在于細節,老板娘對我“回眸一笑”我都會滿足,哈哈,可能是我太容易滿足了吧。
其實我做的很多事情別人看來都是白費,也不是第一次被打擊了,除了產品以外,我做的事情不知道是否多余。
這段時間除了吃粉就是做粉,也一直都在打磨和嘗試產品,下面是我自己的產品初級版本,只是委屈我那不吃牛肉的老媽天天給我買牛肉。現在準備等疫情徹徹底底結束,就開始我的二次創業。
請各位有走過同樣路的前輩給我些指導意見。祝大家疫情過后生意興隆,更上一層樓。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加入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學頂層設計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可以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10000多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請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