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個社區店不遠處是一家水果店,前段時間轉讓了,新店正在裝修,還不知道做什么。
這家店比我早開半個月吧,我店里裝修時還叫他們的裝修工人幫過忙。這么快轉讓還是出乎我的意料,因為他的位置很好,是這個小區里最好的金角位置;老板實力貌似也比較強,把之前這里的百果園都趕到對面去了,而且開業的時候搞得挺火爆的。
不過也是預料之中,開業的時候我就想,為什么又是一家水果店,接下來看哪個水果店要出局了,因為這里只能容下四家水果店,他是第五家。這個小區是郊區,獨門獨戶,周邊沒有商業街和商場,顧客基本就是這個小區的,很穩定。這意味著某一種生意一旦供過于求,就要有淘汰出局的。
這個小區我很熟悉,以前四家水果店,每家活的都比較好,后來來了第五家,原先問題比較多的那家都倒了。如果后面還來一家,就像有末位淘汰制一樣,過不久就會倒下一家。
這背后是市場容量問題,第五家準備開水果店的老板在選址之前就應該評估一下這個小區的市場容量大概多少,算算能夠容得下幾家店;如果是飽和了,那就要評估一下競爭對手和自己的實力差距,打得過,就開,打不多,就躲。
那問題來了,如何算這個市場容量呢?其實可以算出個大概的,開店的老板也應該學會這種用數據思考問題的習慣。
怎么算呢?說說我的思路。
第一步,看看小區有多少戶人家和人口,物業可以問得到的,如果問不到,自己數啊,一點也不難啊。這個社區大約4000戶,滿的入住率。
第二步,預計每個家庭的平均水果消費量,我覺得一個家庭一個月300塊錢水果是有的,一天10塊錢水果消費。
第三步,算算小區的總的水果消費量,4000戶*300塊=1200000,120萬的水果消費量。
第四步,算算120萬的水果毛利大概多少?按照毛利30%算,用120萬*0.3=36萬。
第五步,到了這里就清楚了,假如4家店,每家店有9萬的毛利,5家店的話,每家店7.2萬的毛利,假如是6家店,那每家店只有6萬的毛利了。
第六步,然后算算保本營業額,再跟上面的數據匹對。先算固定成本,這個小區的水果店租金每天200,人工算兩個200,其他開支100,每天500塊的固定成本,一個月就是15000的固定成本,保本營業額用15000/0.3=50000,意味著一個店每個月要做50000的營業額才能保本。
是不是很神奇?剛剛第五步算到假如有6家店的話,每家店就差不多只有6萬的毛利,差不多就是第六步算出的5萬保本營業額了,非常接近了。
而在實際的市場中,并不是每家店的銷售都是平均的,往往第一第二好的店占更多的市場份額。那意味第五家店就生存不下去了,所以,第三四家店的老板可以勇敢的開,因為還有空間,而到了第五店,老板就要好好思量了。這兩三年我觀察到的情況確實如此。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現在開店筆記社群有兩個和我互動的社群:如果你需要和我面對面交流,就加入喜馬拉雅的圈子“老陳的私房開店筆記”;也可以加入大眾社群,里面有9000多位各行各業的老板交流。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請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和“面對面聊”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2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