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都知道,一個店的利潤 = 營業額 – 成本,營業額一定的情況下,成本水平就決定了一個店的盈利水平。
成本怎么算?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水平,會直接決定了你做生意的水平。
大部分老板說到成本,會想到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水電費,各種宣傳推廣費用。。。等等
這沒錯,但是不夠。
一個店盈利能力更深刻的影響因素是一個店運營效率的高低,是看不到的因素,因為看不到,往往被忽略,而且店一旦開起來,就往往改變不了。為什么有些店注定要倒閉?因為運營效率太低了,無論怎么調整,都無力回天。
那影響一個店運營效率的因素有哪些呢?這是一個系統的問題,我今天先說其中一個:產品策略或者叫產品組合。
我第一家失敗的店就是個典型的例子。那個店鋪我不做之后,后面開了一家面館。這家面館過去6年了,現在還在。同樣的地段,同樣的租金,我也不比那位老板笨,為什么我失敗了,他成功了。
核心的原因就在于成本,而且是由于產品結構影響了整個店的運營效率,最終的成本就不一樣了。
我本來是要開一家腸粉店,后來因為各種原因做成了茶餐廳,產品增加,各種機器設備,餐具,一次性包材就要增加,廚房的生產人員也相應地增加。我當時滿負荷運作,每個月的的廚房人工成本將近3萬,而后來的面館,人工成本只要1.5萬多。面是提前做好的,廚房里一個煮面的師傅,一個做澆頭的師傅,一個出品的師傅就基本搞定了。光是人工成本就節省了1.5萬每個月,省下來的錢就是利潤啊。
而且,因為產品增加帶來的浪費也會急劇增加,這些隱形的成本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利潤。
所以,后來我再開店就特別關注產品對于運營效率的影響,產品的標準化和批量化生產就是一個可以極大的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的方法,我的幾家店之所以能持久經營也在于產品導致的運營效率的提高。
有一次,社群里一位包子店的老板疑惑我的營業額今年提高了很多,為什么人工成本卻沒有大幅增加,他的包子店如果營業額增加了,人工可能會大幅增加,從而抵消了。其實原因很簡單啊,我的東西是批量提前做好的,而包子是當天一個個捏出來的。
在看看下面社群里一位老板的例子:
老陳,您好,我是開韓式炸雞店的,加盟店,別的店單單炸雞就賣的很好,而我為了適應本地市場,又增加了很多主食,結果現在主食比炸雞賣的好,就出現問題了,炸雞才是利潤的來源,而主食現在成為我店里面的主要收入來源,人工成本太高,平時也就是千把塊錢一天,周末有3000多,節假日有時候5000,6000,局面就很尷尬,每月人工都在25000左右,原材料也是25000左右,房租水電10000左右,也就是每個月最少的支出都要70000左右,但是現在不這樣賣又沒有人,這樣賣又累又賺不到錢,外賣又做的不好,都不知道怎么轉型,請指點。
他這個店遇到的問題跟我第一家店是何其的相似。我當時只是想做腸粉,但是腸粉沒做好,生意差,就增加了米飯炒菜,點心,炒粉炒面,粥,湯。。。如果專做腸粉,兩個師傅就夠了,產品多了,那廚房就需要6個人。
這位老板也因為產品的增加,導致人工成本劇增,一個小店房租水電也就10000,而人工成本卻要25000,是嚴重失調的,說明運營效率是很低。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減法,要減肥,把多余的脂肪減掉,留下核心又力量的肌肉,才能跑得快些。而且產品的選擇要選擇能夠批量化和標準生產的東西,這樣才能根本上提高運營效率。
通過做減法活下來的案例很多很多,那些面臨危機的大公司,調整的第一步往往就是砍掉多余的業務,只留下最核心的業務,比如當年福特汽車為了活下來,把旗下的大部分產品都賣掉了,捷豹路虎賣給了印度的塔塔,沃爾沃賣給了吉利,減肥后的福特一下子又恢復了活力。
我最近也在減肥,25天瘦了7斤,希望減肥成功。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開一家小而美的店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多了,一次付費,終身享用。里面有將近8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