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讓水龍頭一直流水——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 初次消費南城香,說實話,帶著觀察的眼光去看待,對它的印象并不友好。 產品設計一眼望過去雜亂不堪、賣相一般、就餐環境除了干凈,再也找不出可以夸贊它的形容詞,打心眼認為把它作為快餐的標桿品牌來研究實在是有點“戴高帽”的味道。 疫情對餐飲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但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一組關于南城香的數據讓我由“看不起”轉為好奇: 1月份完成線上交易額1300萬元,80家店中恢復營業的73家店,店均交易額17萬; 2月下半月的訂單量比上半月增長了69%,日均訂單6000多份,且在投入流量扶持的情況下,日均訂單數上漲到8000甚至1萬份。 身為一家快餐店,它不走“一帥九將”的產品設計之路,將羊肉串、餛飩、肥牛飯均設立為主打產品,而且可以做到讓三者在營業額上不打架,還都能有銷路;75平方的小店,平均每天做出5-6萬元的流水,是同行的5倍…… 南城香背后蘊藏著怎樣的經營智慧,為何能讓消費者欣然買單,又讓我撕掉“偏見”的標簽?
南城香第一招:
如何確定你的餐廳賣什么?
餐飲界有個說法,叫做“一帥九將”,什么意思呢?就是在做菜單設計時,一個主打產品,搭配多個輔菜。通常也被視為餐飲商學院的金科玉律,南城香卻背道而馳,它同時主打三款產品,分別是:羊肉串、餛飩、肥牛飯,且售賣的比重一樣。
在許多行家前輩看來,南城香的做法根本行不通,顯然是在把自己推向深坑,搞不好還是很深的火坑。
實際上,經過數十年的經營驗證,三款主打產品的結構不僅站住了腳,還取得了不錯的收益。那么,南城香是如何駕馭另類的產品設計路線?
1、 不賣暢銷時髦產品,賣長銷剛需產品
餐飲業也是個沒有記憶的行業,一波倒下了另一波接踵而至。間隔個三兩年再一次卷土重來,完全忘記上一次是因何下了牌桌。
在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眼中,下牌桌的原因之一是趕時髦、追潮流。汪國玉就曾親身經歷過,很早之前,他剛開始在北京做美式炸雞,產品火爆,門店每天排長龍。周圍的美式炸雞店,也如雨后春筍般,越開越多,生意火的一塌糊涂。但五六年后,北京突然就消失了一批炸雞店,緊接著美式炸雞這把火就燒到了二三線城市。歷史重演一遍,從萌芽到爆紅最后覆滅。
當初遍布大街小巷的掉渣餅,現在上街幾乎是看不到了;還有突然竄紅的鍋盔,很多商場也已經難覓蹤影……歸根結底都是一個道理,無基因,生命力短暫。
這就給南城香的產品設計注入第一針強心劑:堅決不賣時髦產品,最潮的東西生命周期最短,大眾的往往是生命力最強的。豆漿、油條、餛飩、蓋飯、羊肉串等剛需高頻的家常產品是南城香的主打產品。
2、產品不能太“硬”,一干一濕有搭配
現代人的飲食結構發生了改變:每樣點一點兒,吃的輕一點兒。
過去人們吃飯,希望一步到位,點一樣東西就能吃飽,而到了現代這個邏輯就變了。
以煲仔飯為例,在廣式餐廳中它比較受歡迎,大家可以當作主食分著吃。但你要把它單拎出來做個快餐,一份下肚基本上就飽了,那其他東西還點嗎?不點不過癮,點了吃不完又浪費。
南城香充分考慮到這個問題,點了一份肥牛飯,不過癮可以再來兩個羊肉串,如果覺得干,還可以再來一杯飲料或者半份餛飩。
3、 產品結構要與模式定位匹配
南城香的定位是全時段社區餐飲,也就是說,你得保證顧客什么時候到你店里都得有飯吃。
但為什么很多餐廳想做而做不了全時段供應?
因為你的廚房打烊了,給客人供應的可能是高峰時段積壓下來的飯菜,單獨生火,成本變高了。
南城香的應對措施是,輕裝簡行。就拿餛飩來講,采用了分裝盒,一盒一盒的包裝、保鮮,后廚使用的也是電磁爐,即使在低峰時段,哪怕一個客人,都可以低成本供應。
南城香第二招:
如何把大眾產品做的好吃?
開餐廳的老板都繞不開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把菜做的比別人好吃,而且持續做的好吃。你要是開連鎖店,又多出來一道門檻,還要可復制。
到了南城香這兒,就變成了:怎么把普通的、大眾的產品,持續地、可復制地做得好吃?
這么多年的實戰下來,汪國玉也給出了最樸實的答案:好食材和好新鮮。
南城香許多食材均是源頭直采,在整個管控過程中,南城香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體系,其中的有三條,我認為值得90%的餐飲人借鑒。
第一條:設立備份供應商。南城香解釋,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應對突發狀況,有備無患,而是建立對外的競爭機制。以他們家的肥牛飯原料安格斯進口肥牛為例,就采用了兩家供應商,誰的性價比高,誰的采購量就多,這樣價格、質量有比較,哪家供應商都不會懈怠。
第二條:食材驗收權交由生產部,而不是采購部。供應商對外有備份,對內有制約。南城香的做法是把貨品驗收的權利由采購部門轉移生產部門,貨品好不好,采購員說了不算,誰加工誰說了算。
第三條:不要過度依賴中央廚房。近兩三年,餐飲人在中央廚房的建設上砸下重金,大家逐漸意識到中央廚房成為效率提升不能輕視的重要一環。然而,物極必反,行業內出現了因過度依賴中央廚房而栽跟斗的案例。
品牌所有產品均由中央廚房統一加工,統一配送,門店僅僅起到加熱和銷售的作用,效率上去了,經過冷凍的食材,口感卻下來了。
南城香堅持,能在門店完成的,盡量在門店完成。拿羊肉串來講,其實在中央廚房集中串好,配送到門店直接上烤架就好。但為避免冷凍造成的口感下降,南城香堅持配送新鮮羊肉,如果門店發現羊肉被凍起來,這就是不合格,便會被退回。
即使在高峰期,店內堅持現切、現串、現烤,不允許提前串提前烤。
南城香第三招:
如何賣更多的產品?
在有限的營業面積內,設計師才在乎美不美,而老板只看能賺多少錢。
汪國玉坦言,南城香80多家門店,每一家門店的布局他都要親自參與設計,每個門店的布局圖都要修改上百次。
作為經營者,親自參與設計的原因有二:一來有效杜絕設計師只追求美觀而拋棄效益,二來清晰地知道門店哪些地方可以提升顧客體驗感,哪些地方可以產生更多的錢。
問大家第一個問題:假如你的餐廳有兩種座椅,一種是沙發,一種是簡單的餐椅,你會分別把它們放在什么位置?
一般來講,設計師會把沙發設計成卡座,放在安靜的角落,給顧客創造舒適、優雅的體驗感。在餐飲業,這樣的布局似乎并沒有什么錯。但南城香做的是快餐,假如客人都坐到里面去,當再有客人路過時,他透過窗戶看過去,第一印象就是:這店里面沒什么人,我還是不要進去“踩雷”了!
所以他家的做法是沙發擺在窗戶的位置,客人最愛坐的位置就是窗邊的沙發,這樣,即使顧客很少的時段,餐廳從外面看也是人氣很足的樣子。
第二個問題:假設你盤下一家店,這家店室內空間是長方形,比較深,有40米,你會把廚房放在哪兒?桌椅放在哪兒?
在設計師的規劃中,為了整個布局的美觀和整潔,會把廚房放在最里面。但請你們想象一個就餐場景,下午三點,用餐低峰期,你們來到一家餐館吃飯,只看到一個服務員和幾個客人,其他工作人員都在后廚。你一個人就餐,除了安靜只剩安靜。但把廚房做成明檔放在前面,即使在用餐低峰期,依然可以看到廚房忙碌的身影,多了一份人氣和煙火氣。
廚房外有體驗,廚房里的動線也是進行設計過的。南城香的廚房一般是長條狀,寬度2.7米,中間是廚師通道,通道兩側擺設備,前面是面對顧客的透明玻璃。
聽上去好像沒什么設計,但經過團隊反復驗證和設計,重點在于讓廚房操作人員少走動。目前南城香的主廚師傅,一個人管8臺灶,出餐速度6分鐘,人效極高。
說到桌椅的擺放,南城香的做法是:不求量,但求速。經營者要搞清楚,受面積限制的店面,座位可以盡量多。但面積大的店座位千萬不能太多,寧可讓面積作廢,只保留適當的座位數,目的是提高座位的翻臺率,盡可能地讓店內滿座。
南城香第四招: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定位?
想清楚自己的基因是什么,適合做什么,然后在該做與不該做之間劃一個清晰的界限。
2001年,南城香的第一家餐廳開業,主打產品是電烤羊肉串和餛飩,再加一樣蓋飯,基本上就是今天模式的雛形。但事情并非這么簡單,南城香走了很多彎路。
夏天,在路邊擺過大排檔,炒海鮮、賣麻辣燙、賣啤酒; 2012年,做了第二品牌唐人樂,類似于“南京大排檔”,主要賣小吃產品; 2013年,又把唐人樂開到商場,主打煲仔飯; 2013年還派人南下去深圳考察學習,帶回來了深圳很火的自選模式。
做了這么多嘗試,用汪國玉的話說,不管是哪個模式都能盈利,但門店開到二十多家之后就開始原地打轉,無論如何都突破不了30家。
2015年,南城香全面停掉旗下各種類型門店的嘗試,汪國玉回顧了自己北漂創業以來的經歷,開始籌劃南城香的定位。
1993年從安徽來到北京的汪國玉,從街邊小店干起,雖然賣過炸雞和熟食,生意都還不錯,但通過羊肉串才賺到了第一桶金,且是在永定門的街邊小店。汪國玉就想,我的模式定位一定要是我的優勢和積累,要有自己的文化背景。
這就是南城香模式定位中的“社區餐飲”。
至于為什么要做全時段,汪國玉是這么考慮的:開在寫字樓周圍,早上和晚上,客流稀疏,只能賣中午一頓飯;開在商場,客人的忠誠度不夠高,即使顧客是沖著海底撈去的,看到海底撈大排長隊,也有可能去吃別的,所以商場餐館的盈利率只有20%,賺錢都很困難,更別提全時段。
既然選擇了社區,那不如讓顧客任何時候進入都有飯吃,“全時段”也就這么來了。
經過19年的摸爬滾打,南城香確定了自己的模式定位:全時段社區快餐連鎖。
〞
小結:
南城香從萌芽到開枝散葉已經有19個年頭,一路從街邊小店到年入6個億的快餐連鎖標桿,汪國玉的經營動作讓我想到羅胖在今年跨年演講上,提到的“茍且紅利”。
大多數人看上去都在做事,但有很多是在茍且敷衍,這個時候你只要先往前一步,就能享受到別人沒有的紅利。
往期文章: …… 外賣·賺錢·干貨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原創文章,作者:外賣玩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