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從一個比較新穎和實用的角度來談談店面的經營。
就是顧客和店家的關系角度。
為什么要說“關系”?因為我們開店做的很多事情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店家和顧客的關系更好。強調關系,是因為我們很容易走著走著,就忘了目的,把手段當目的。前面講的流量漏斗,店面功能組成,還是昨天說到的消費者決策黑匣子,對顧客來說,最終都會回到一個問題上:我喜不喜歡這家店。喜歡,我就買;不喜歡,就滾粗。
想一想,為什么朋友推薦的東西我們更愿意相信,而陌生人推薦的東西我們卻會有懷疑,也是因為關系不到位嘛。
而關系,就是感性的東西,而非理性。
所以,開店做生意,離不開經營顧客的關系,也就意味著我們離不開研究顧客的感性和理性。
我們每個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
右腦追求價值,左腦追求價格;右腦追求爽,左腦追求健康;右腦追求美感;左腦追求實用;右腦追求浪漫,左腦追求性價比;
右腦的感性思維,往往會帶來更多的欲望和沖動;左腦的理性思維,往往會帶來更多的限制和分析。
為了理解理性和感性的不同,大家可以看看下面兩個廣告:
一個是優樂美的廣告,主打愛情主題,請了周杰倫作代言人,廣告文案是“愛戀的滋味”,試圖營造一種清新浪漫的情景。這就是感性。
而競爭對手香飄飄則是理性引導,廣告文案是“連續7年銷量領先“,是在傳達一種數據化的理性信息,我是行業老大,更多人選我。即使后來換了口號,變成了“奶茶,就要香飄飄”,也是在強調產品,依然是理性引導。
對我們開店有什么啟發呢?
這要求我們在店面經營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實實在在的產品,價格等理性因素,也要考慮體驗,服務等方面的感性因素。
說說我這幾年我店面經營的感受和做法。
我第一家失敗的店就是一直在做很理性引導,而忽視了顧客的感性因素,壓根沒有經營過顧客的關系,我當時的口號是“吃地道的廣東腸粉”,是產品導向,理性導向。我跟顧客是不認識的,我們和顧客的關系跟現在大部分店面的做法一樣,就是交易關系。交易完了,就完了,顧客不知道這個點背后的故事,這個店團隊的故事,這個店老板的故事。
后來的店我更加注重顧客關系的打理,不僅僅做產品賣產品。方式是什么呢?就是通過店面微信的經營,通過微信朋友圈展示所有的我們的美好,理念,價值觀,開店創業的艱辛,甚至個人的喜怒哀樂,成為顧客朋友圈的一個普通人,而不是賣東西的商家。
之前的文章介紹微信運營的篇幅很多,例子也舉過很多,我們每天跟顧客的互動非常多,顧客會表揚我們,會提建議,會推薦哪里吃了好東西,會問我們自己想開店請教經驗,也會給我們打小報告,說哪個員工今天不在狀態,或者沒戴口罩,或者天花板的蜘蛛網沒有弄干凈。甚至顧客離開了,還會給我們寫感謝信,謝謝我們的陪伴。。。
當你注重感性的因素,與過客的關系不再是簡單的交易關系,而是變成了他們生活中的朋友。
產品是什么?產品只是我們和顧客的鏈接而已。關系好了,你還擔心產品賣不出去么,還擔心顧客回頭率問題么?不用。
希望以上的理念和我的做法能給你帶來啟發。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歡迎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筆記社群成立已經兩年了,里面有將近8000位各行各業的老板,歡迎加入,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可以進入公眾號,點擊公眾號下方菜單“加入社群”一欄。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