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朋友開了一個店,三個月了,還在虧損,今天被帶去體驗了一把,總的感覺就是老板被情懷這東西害慘了,開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店,而不是周邊顧客需要的店。
先看看這個店的圖片:
這裝修老板花了很多心思,前前后后花了將近30萬,很多東西都是自己手工做出來的,木材也是專門找人采購的,燈具是自己一個個挑出來的。
為什么要說這個裝修?因為裝修讓很多人不敢進來,不愿進來。
這樣一個店開在一般商業中心,或者寫字樓附近問題不大,但這個位置卻被什么汽輪宿舍,軸承宿舍,最大的經適房小區,農產品交易市場等包圍了,路過的和附近的人大多是中年以上的中低端消費群體,這些老板對上面的裝修無感,他們并不會覺得這個很美有格調,反而覺得不適合自己;路過的人一看也覺得一定不便宜;有個大吧臺,高腳凳,滿墻的酒也讓人感覺這不是一個吃飯的地方。。。
老板說現在最大的問題是菜品的問題,我吃過之后深表認同。問這是誰做出來的菜,老板說是自己,我略顯尷尬。問為什么不找一個好點的廚師來做,老板說即使是3萬一個月的廚師也入不了他的眼,達不到他的標準。顯然,老板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他也認為菜好不好吃沒有標準,他不太關心菜品的質量問題,顧客吃飯更在乎跟誰一起吃,整個消費體驗才是顧客更關心的。
3個月了,只有屈指可數的十幾個熱菜,朋友每次去吃,都是那幾個菜。
老板希望把裝修弄得比較特別,通過環境體驗來留住顧客。
所以,即使生意很差,但是店里幾顆活著的植物被呵護的越來越茂盛。這也是情懷的力量。
如果你還是不理解什么叫用情懷來開店的話,我再說幾個例子:他店里沒有菜單,也沒有任何菜品圖片,墻上和店外面也沒有一張菜品的圖片。
而且堅持了3個月了。
開店運營的決策是應該基于商業邏輯,還是基于老板的個人情懷?答案應該是顯而易見的,我們開店肯定是要開一個顧客需要的店,因為掏錢的是顧客,而不是自己。
新手開店往往會覺得情懷更重要,希望自己的店跟別人不一樣,所以,他們喜歡鉆牛角尖,天天琢磨一些實際上不重要的事情,比如過于在乎包裝,覺得包裝就應該高大上,實際上開了半年店的老板就會悄悄的換回便宜的包裝。
開店的人,每天要面臨各種各樣大大小小的決策,如何保證自己的決策更靠譜,不迷失,我們需要一個指南針,這個指南針就是顧客,而非老板情懷。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3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