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里一位老板問:我自己學習了鴨脖技術,自己做自己賣。準備開店,現在一直找門面,都一個月了沒找著,現在越來越迷茫了,感覺好的位置肯定有大品牌在,而且周邊還沒位置,有位置我又看不上好多位置太偏了,我現在的心態開始急躁了,很困苦很無助。希望老陳在選址上給我點建議。
相信這個問題大部分老板都遇到過:好的位置自己夠不著,不好的位置自己看不上,感覺自己的預算永遠不夠,感覺好鋪子總是別人搶先一步,時間一長,越來越迷茫,信心越來越少。
首先得說,這都是正常的。
選址的心態會經歷這么一個過程:
第一階段,覺得知道自己要找一個什么樣的店,跑了幾個街區后,發現這個也不錯,那個也還可以,信心滿滿。這是肯定自我階段。
第二階段,仔細一考察,一詢問租金后,發現事情沒有想象的簡單,要不人流不夠,要不租金太高,要不競爭太激烈。開始覺得自己當初的想法有點幼稚。這是懷疑自我階段。
第三階段,帶著對自己的懷疑,繼續尋找,并且擴大范圍,發現合適的店鋪越來越少,腦子越來越混亂,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身心越來越疲憊。這是否定自我階段。
第四階段,看過了山,看過了水,發現了一些規律,開始慢慢頓悟。不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還知道自己一定不要什么。這是頓悟階段,其實是輪回到了第一階段。但是這一階段的層級要高,主要是老板進步了。
有沒有發現,這有點像選擇男女朋友的心路歷程
上面這位老板是處在第二和第三階段,他才選址一個月,在第二階段的可能性更大些。
如果你知道有這么一個規律,就知道自己在迷茫的不要放棄,或者干脆胡亂選擇一個鋪子了。最優的做法就是繼續堅持下去,直到自己到達了第四個階段。
因為,只要你堅持,合適自己的位置是一定會找到的。
我一直建議找店面的老板,特別是新手老板,選址的時間要拉長,因為很多老板會掉入第一階段自我肯定的陷進,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好位置,但其實是因為你看得不夠透。
什么才算看透? 我認為有幾個步驟要做到位:
第一,熟悉附近足夠多的商圈,看看各個商圈各條街道的發展情況,人流走向和人群結構,各個商圈的租金水平,商戶發展情況。
第二,看足夠多的鋪子,起碼要知道什么地段的鋪子大概多少錢,轉讓費多少,對應的人流水平如何。
第三,觀察足夠多的競爭對手,了解他們的選址策略,生意狀況,做得好的不好的地方在哪里。
第四,形成自己的選址標準,有一套自己的選址邏輯,這個標準是適合自己的預算,適合自己將來的競爭策略的。比如我的幾個店位置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位置,有一家店的位置在我租之前甚至空了一年多。但是我有自己的標準,有對應的運營策略,做下來盈利能力一點都不差。每個老板的生意不同,自己的運營思路也會不同,選址標準也應該不一樣。
看完上面的幾個步驟是不是感覺很難?新手會感覺難,但假如你開店時間長了,其實平時閑逛就可以把這些事情做完,只是需要你有意識的去想這些事情,做有心人。我反正是要求自己經常到附近商業街,商場,商圈閑逛的,選址的時候,平時積累的東西都可以派上用場。
做任何事情,要把握好關鍵的環節,對開店來說,選址是關鍵環節中的關鍵,馬虎不得,不能違背我們的認知規律。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