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經常會收到這樣的正兒八經的問題:
我想開店,但不知道怎么開始?
我想開店,不知道做什么項目好?
我要開一個服裝店,不知道開在哪里好?
開店需要多少錢?
開店可以賺多少錢?
這一類問題是典型的開店小白的提問,這不是朋友間的隨意問答,而是很認真的提問。如果你覺得這類問題比較突兀,再來看那看看已經開店的老板經常遇到的疑惑?
比如,
我生意差,不知道怎么辦?
我生意差,要不要繼續開下去?
旁邊來了個競爭對手,怎么辦?
我的東西很好,但是就是沒有人來,怎么辦?
我的東西很便宜,為什么顧客還是嫌貴?
我的位置很好,人超級多,但是進店的很少,怎么辦?
我除了發單,想不到其他宣傳辦法了,怎么辦?
想轉行,不知道能不能賺錢?
如果你覺得這是做得不好的老板的疑問,那看看生意好的老板常常面對的問題:
比如,
產品很不錯,回頭客很多,生意很好,但是不怎么賺錢,如何調整?
店里生意本來一直不錯,但是隨著競爭加劇,盈利越來越差了,想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
以前生意好,但最近生意變差了,想不出原因?
店面位置很好,生意也不錯,但是很沒有安全感,因為沒有這個位置了,就很難存活下去
我的店開了很多年了,但是一直這個樣子,雖然掙錢,但做不大,突破不了瓶頸。
這些問題也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開店小白類的問題是因為沒有開店做生意的經驗,所以,不知道問什么?
第二類問題的大部分老板們是為了開店而開店,把店開起來了,往往以為有個想法就可以開店,找個位置把店開起來就可以賺錢,知道是什么,而不是為什么?
第三類問題的老板也許因為各種運氣,店開得不錯,也許理解了開店這臺機器的某個配件很重要,并且把這個配件打磨的很好了,但他們有的也只是配件,而不是一部完整的賺錢機器。
背后一個共同的原因,是老板的認知盲點,甚至盲維。就是有一整個維度的思考都缺少。
一個店能否賺錢?能否遇到困難的時候,找到原因,提出解決方案?
能否在生意穩定的時候預防各種危機,都在于老板腦海里有沒有一個結構性的開店思維框架。
否則,問題會特別多,感覺無法克服,或者看不到問題背后的實質,或者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問題又出現了。
什么叫結構性的思維框架?這就是上一文章中提到的“賺錢機器設計圖紙”,這個圖紙會讓你知道一臺賺錢機器需要什么配件,應該以什么方式組裝才能高效運轉。
有了這臺機器,你才知道自己都有哪些配件了,哪個配件打磨得如何了,夠不夠組裝一臺機器,還是需要再去找配件或者繼續打磨。
你也可以看出自己的店缺少什么配件,機器運轉不良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配件缺少還是因為組合方式不對,還是因為缺少潤滑油?
知道這個賺錢機器的設計圖紙,還可以幫助你分析競爭對手哪里做得好,哪里會出現問題,能不能走得長久,比自己強的地方在哪里,自己如何應對。
這個設計圖紙就是我們開店筆記社群里分享的內容,我結合我開店的經歷,和各行各業的成功失敗案例來拆分這臺賺錢機器,看看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如有運用。我有一個更加形象化的表達—頂層設計開店法,就是開店先要把店開在腦子里,知道開店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會怎么樣。正如我們社群的核心理念:經過頂層設計的小而美。不是隨隨便便的小,而是經過頂層設計的小,才能是美的。就因為我們草根創業,沒資源,沒資金,沒人脈,甚至沒經驗的情況下,并且在開店環境不斷惡劣的情況下,如何提高成功概率,如何以最小的試錯成本讓自己成長起來,是我們這這個專欄要回答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一個失敗的開店案例:
一位老板投資40萬加盟了一個茶飲店,開業一段時間的營業額幾乎讓老板窒息。月店租1.5萬,員工工資1.2萬,每個月固定成本超過3萬。按照老板提供的毛利水平,這個店每天營業額至少1800才能保本,但是現在營業額從來沒有超過500,平均水平在300左右。
他的店位于深圳機場附近的一個不景氣的小商圈、店鋪的對面是一家酒店,斜對面是商貿城和一些工廠工業園區、一座寫字樓和少數的公寓,旁邊有大大小小的快餐店和小超市。餐館的消費普遍在10-15塊,周圍的消費人群主要是藍領工人和少量的白領。
工人工資普遍在4000左右,年齡大概在20-30歲,占了50%, 30-40歲的占了40%.消費能力一般,大部分是南方人群他們消費的要求便宜,快捷,對衛生、品質要求不高。”
這樣一個地方,做低端消費的成功概率會大很多,他的項目選擇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可以與周邊的生意業態形成互補,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我見過很多在工業園區的茶飲店,生意是不錯的。
個人認為他最大的問題是“做高了”,疏遠了與潛在顧客的距離,本來可以形成互補的生意卻顯得不接地氣。
排除產品不給力,沒特色,如果他的店開在一個上班年輕人多的地方也不至于那么差。他的房租是1.5萬一個月,按理說人流量是不錯的,但是進店人數實在太少太少,第一天開業人數最多,也才40個人,說明這個店在那里實在是格格不入,甚至是礙眼,就是讓路過的人覺得“我肯定不會消費里面的東西”“我對這種店毫無興趣”,當顧客是這樣想的時候,就是定位問題,老板想展示給顧客的東西,不是目標顧客想要的。就是我常說的,老板開了一個自己想開的店,而不是顧客想要的店。
可能哪里出了問題呢?
第一,裝修,裝修就跟一個人穿得衣服一樣,可以看出一個大人的性格和品味,是不是自己的菜。
第二,價格,一個藍領吃頓飯也就10塊,這位老板菜單上的價格平均都有15以上,你說成本高,別人會說,別人家吃飯還有肉呢,你一杯水有肉貴?然后出門還會罵“再也不來了”。
第三,賣什么。藍領也有休閑的需求,也有吃零食的習慣,也會有約會的浪漫,但是他們需要的東西,他們喜歡喝的東西未必跟白領消費的東西一樣。
所以,老板要做的調整,不是單單把價格降下來就可以解決的,一個店整體的“氣質”沒有改過來,即使把價格都調到10塊以下,也未必可以養活一個固定成本每天至少1200的店。
這個案例發生在去年的9月份,后來老板把店虧本轉出去了。
里面提到的很多配件:比如定位,形象,價格,目標消費群體就是賺錢機器的配件,老板很生硬的把一堆配件放在一起,做出來了一個基本上無法運轉的機器。開一個店,不僅把自己多年的積蓄虧進去了,更重要的是打擊了創業的信心。
希望開店筆記的老板,準老板都可以在學習開店筆記完之后,結合自己的日常運營,學會組裝一臺屬于自己的賺錢機器。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