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熟的店,價格是很難漲上去的。
老板要漲價,一般來說無非就兩個原因,一種是成本上漲,為了維持利潤,提高價格,一種是希望通過提高價格,進而提高利潤。
但是,漲價往往會趕走一部分對價格敏感的人,所以漲價的結果大概率是事與愿違。
社群里一位老板這段時間就很苦惱,他的飯10塊一份,每天賣的蠻多,但利潤太薄,他無奈的說,“價格賣不上去”。他這么說,說明他做過努力了,發現賣10塊的價格雖然利潤不高,但起碼賣得動啊。
這就是無奈的“均衡”,這個均衡的力量來源于三方:
第一方力量是顧客對于店面的認知。就是顧客對于一個店的整體評價,顧客一進門,就開始根據你的裝修,產品水平,服務水平,位置等因素來判斷你店里的消費水平,產品值多少錢。
第二方力量來源于老板對于自身的認識。做生意的老板首先考慮的賺不賺錢的問題,一個東西賣多少錢才能保本,才能把人工,租金找回來之外,還能養家糊口;除此之外,老板對于自己產品的競爭力會有判斷,是否能夠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是否能夠得到顧客認可等。
第三方力量是競爭者的牽制。你賣10塊,隔壁賣9塊,顧客就可能跑了,為了都能有利潤,最終兩人都會形成10塊錢的默契,這樣對大家都好,在競爭白熱化的商業街,同一商品的價格基本上都一樣。
每個店都是處在一個價值網中的節點上,這就決定了你的定價是很難改變的,否則,就可能會遭受顧客的嫌棄,顧客不再愛你,或者自己的目標完成不了,賺不了錢養不了家,又或者被競爭對手盯上甚至被搞死,特別是在自己弱勢的情況下,更可能陷入惡性競爭當中。
那么,怎么辦呢?
剛剛提到了價值網,每個店都處在一個價值網的節點,又因為三方力量的作用,每個節點的價值其實是相對穩定的,如果要改變,那就必須從這個網中掙脫,方法還是從三方力量考慮,以社群里這位老板的為例:
第一,升級裝修,升級包裝,升級所有顧客可以看得到的地方,讓整個小店變的更加精致,同時服務水平也相應提高。 顧客會因此覺得產品更值錢,漲價也覺得理所當然。
因為形象和服務升級,也許會吸引更加高端的顧客群體,這些人對價格沒那么敏感,加價有了更加堅實的顧客基礎。
第二,產品本身變得更好:質量更好,更好吃,品質更穩定,更加美觀,更加方便,更加耐用,產品變好,價格提高,是能夠理解的;其次是產品組合,可以通過改善產品組合來改善利潤,比如這老板可以通過套餐來提高利潤率,單個飯10塊,成本5塊,毛利就是50%,假如賣套餐呢,就完全不一樣了,售價是16塊=10塊錢的飯+6塊錢的自制飲料,成本只有6塊=5塊飯+1塊錢的飲料成本也,毛利因此就提高到了62.5%.
第三,是選擇新的競爭對手。你跟我打價格戰,我偏不。不跟你打不是因為看不上你,而是我的目標顧客不一樣了,這些顧客不在把價格放在第一位,更多考慮的是產品品質和服務。
人的成長就是從一個個網中掙扎著出來,店的發展也一樣。
開店筆記公眾號所有文章的音頻在喜馬拉雅FM“開店筆記”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