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老板很苦惱,他跟我說:我看這家店生意好,所以就加盟了一樣的品牌,做同樣的東西,選在他隔壁,挨著非常近,就隔一家店,但是現在我的生意奇差,已經開始虧本,而隔壁生意卻非常好。
他繼續說:我當初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別人掙一塊錢,我掙5毛,沒想到事與愿違。
自己做過很多活動,但是做活動的時候,隔壁也跟著做活動,所以即使虧本搞活動,也是隔壁火爆,自己店門可羅雀。把自己的飯菜分量增加,依然沒有效果。
他一直糾結元宵節做什么活動,我勸他不要急,因為沒有找到根本原因,做任何活動效果依然會一樣。
老板最應該關心的問題不是做什么活動,而是為什么同樣的菜品,同樣的價格,同樣的位置,面對同樣的顧客群,甚至同樣的裝修,生意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老板說:隔壁有個會待客的老板娘?這也許是原因,服務上對方更勝一籌,但是能怎樣呢?自己是即使也找一個能說會道的老板娘,也改變不了現狀,因為對方已經長時間經營,有穩定的顧客群體,對顧客來說,面對同樣的產品,肯定更愿意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
沒有辦法么?當然有。老板錯就錯在一直跟隨別人,別人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別人把店開哪里,自己也開哪里,別人有個好的老板娘,自己也要找個好老板娘。這種跟隨策略讓他慢慢進入了一個死胡同。
而讓他絕地重生的辦法就是不跟隨,不被動,不跟風,自己把握主動權,做出差異化。
一個店只有差異化了,有自己的特色了,提供獨特的不一樣的產品和服務,顧客才會另眼相看,就跟在一堆人當中,往往有個性,有自己獨立思考的人才會被記住,被尊重一樣。
如何差異化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針對這位老板,我覺得首先從豐富產品的種類開始,他做的是蟹肉煲,產品比較單一,很多人并不喜歡吃蟹,可以嘗試做大眾一點的雞公煲,牛肉煲,羊肉煲。。。
他的價格在78-128,可以提供小份產品,把價格降低到30-60之間,與隔壁差別開來,如果有辦法把降低到25以內,都可以做午餐生意。
如果自己服務是弱項,可以弱化服務,而強調標準化操作和服務流程,去快餐店吃飯,誰會強調服務呢。
同時利用店面口號改變顧客對一個店的認知,店面口號對顧客來說是一種引導和暗示,比如我以前上海的店的口號是:吃地道廣東腸粉,就是告訴別人這里是一家主打正宗廣式腸粉的店。再舉一個奇葩一點的例子,有一個衛生巾品牌的口號是“ 賣給男士的第一款衛生巾”,這種口號的作用是多重的,最重要是引起顧客的好奇,有進一步了解的欲望。
這位老板也可以嘗試通過響亮的口號來改變顧客的預期,比如“一個人也可以吃得起的蟹肉煲” 。
差異化就是不一樣,從各個角度讓自己與眾不同。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