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多老板抱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門口路過的人很多,但是進店的少“。這種情況比較糟糕,因為人流量大通常就意味著高房租,高運營成本,而且老板期望也高,這個時候老板容易極度失望,進而選擇放棄。
進店率低,總的來說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可救的,一種是無救的。
無救的就是位置選錯了。門口經過的人都不是你的目標顧客,說著目標顧客密度不夠。我老店旁邊曾經是一家酥餅店,裝修老舊,產品過時,顧客群體是老年人,但是我們那條街年輕女孩子居多,對他們家感興趣的人自然少,如果他的店開在菜市場,進店率肯定比這里高。 選址的話題說過很多了,這里再強調一下:選址就是選人,選址要選擇一個目標顧客密度大到能對得起房租,而且能撐得起你的盈利目標的地方。
無救也是先對的,這種情況也可以有兩種補救方式:第一是加大線上的宣傳,特別是微信的推廣,上門的服務,或者外送的服務。對老板的能力要求比較高了,對于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性小。第二是撤。發現關鍵問題,及時止損也是補救的方式,選錯位置又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
有救的這種情況說明有目標顧客,只是需要提高自己店面的識別度。那天群里一位老板發出了自己店面的門頭照片,裝修的很文藝,小清新,很多人的感覺是不知道里面是做什么的,感覺是個咖啡店,也感覺是個網吧,但其實里面他是賣奶茶和飾品的。這是第一次開店的人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開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店,而不是顧客看得明白的店。我第一個店門頭裝修花了3萬多塊,開業的時候被顧客問得最多的就是你們店是賣什么的。后來,我做了四個工作,進店率頓時翻了幾倍。
第一是在門頭做了幾個發光字,”吃地道的廣東腸粉“,告訴大家我的店主打廣東特色腸粉。
第二是買了一個菜單牌放路邊了,很多人都會停下來看看里面賣什么,還能知道價格貴不貴,感覺有特色就會進來試試。
第三是把音樂放起來了。路過的人能聽得到店里的音樂。會有意識的往里面看一看。
第四是把大幅的高清產品圖片貼到玻璃上和外賣的墻壁上。
這里,要特別增加顧客視覺方面的刺激。在人與人之間溝通中,行為學研究得出這樣的結論:溝通的各種影響因素中,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
如果你遇到了一樣的問題,首先看看有救還是無救,有救的話趕緊行動吧。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