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關注以上藍色字體
2018第六屆CCH廣州國際餐飲連鎖加盟展
時間:2018年8月24-26日
地點:廣交會展館B館9.2-13.2
官網:http://www.gzjc8888.com
她連個西紅柿炒雞蛋都不會做,卻敢一頭扎進餐飲業。30年間,用5張桌子,折騰出估值超過20億的餐飲品牌,她就是“小南國”的創始人王慧敏。
1956年,王慧敏出生于上海。打3歲開始,她就在外婆家的日雜店淘氣,別的沒學會,卻聽了一耳朵生意經。
上小學,王慧敏的數學作業不是事,小腦瓜就琢磨開了“為什么不賺點錢呢?”于是,明碼標價“關系好的抄一次數學作業2毛,關系普通一次5毛”。
結果,僅過3個月,王慧敏就攢下7塊錢,并給家里買了個新拖把。
班主任知道后大發雷霆,把氣全部撒她父親身上“成何體統,班上搞得比農貿市場還烏煙瘴氣。”父親一生氣,王慧敏就遭了殃,小屁股被揍得半個月沒敢挨凳子。
從此,王慧敏再不敢瞎折騰了,開始把心思用在學習上。不過很不巧,隨后的1968年趕上文革“讀書越多越反動”。
所以,1974年王慧敏高中畢業后,父親只好托一位老同學的關系,把她弄進虹橋一家具廠當工人。不過工資剛剛18塊,連件衣服都買不起,王慧敏又開始折騰了。
1977年春天,王慧敏無意中看見倉庫堆了一屋子下腳料,一了解“要當垃圾扔”,于是她收拾了一大堆帶回家“能用的木頭做桌子腿,剩下賣到廢品站,掙了1塊2。”
王慧敏心中竊喜“兩三年下來,外快還不賺個千八百”。沒有想到第二個月,一家造紙廠看中了廢品站的木料,并通過拾荒老頭找到王慧敏。
1995年,王慧敏向農村信用社借了70萬,加上自己攢的30萬,在黃河路開了一家面積達到120平米的分店。
這回,母親已經不炒菜了,而是專門培訓廚師“擅長紅燒的專做紅燒,擅長煲湯的一直煲湯”。兩年下來,王慧敏不僅還清了貸款,還掙到了人生第一個100萬。
1997年,王慧敏相中了虹橋機場附近的地段,“坐飛機的不差錢,都是有錢的主。”
不過別人不差錢,王慧敏卻相當差錢“因為她看中的餐館達1000多平米,老板要價1000萬”。王慧敏與老板商量,“先付100萬定金,其余的按月支付,如何?”
老板死活不同意,王慧敏倒也不著急。第二次談判的地點就選在黃河路的小南國飯店。有意思的是,招牌菜還沒招呼,老板卻先哭了。
怎么回事?原來服務員錯上的一盤涼菜是“糖藕”,很像老板的媽媽小時候做的蓮藕拌糖,“都20年沒吃過了”。老板一哭,王慧敏也哇哇大哭,兩人對哭了一個下午,到了當天晚上老板就同意了全部條件。
虹橋店一開張,可不得了,第一個月就凈賺50萬!很多客人一下飛機就直奔小南國。虹橋也成了小南國的福地,1999年全年營業收入突破5000萬。
小南國自此在上海灘餐飲業聲名鵲起。
到了2000年,王慧敏投資1個億買下虹梅路20畝房產“要建成一座有60個包房的大餐館”。
媽媽嘀咕“可別賠本了!”王慧敏卻信心十足,“咱這停車方便,肯定賺!”要知道,當時的停車場最多可停400輛車。
不料虹梅店開業僅一周,那400個車位就不夠用了,不得已又臨時租了旁邊2千多平米的地方,專門用來停車,60多個包房自然全部爆滿。
2001年,小南國走出上海。
王慧敏的第一步沒有選擇餐飲扎堆的北京,而是選在了香港,“香港和國際接軌,小南國可以學到跟多的新東西。”
“小南國去香港”引發起上海餐飲業震動,香港食客也大吃一驚“通常是香港人把餐廳開到內地去,很少有內地人在香港開餐廳立住腳的”。
果不其然,小南國在香港很不順利。光房租、裝修和人工費就花了2000多萬,而到了第二個月,客戶就開始抱怨“同一盤菜,第二次沒有第一次味道好,與上海小南國味道也不一樣”。
內部管理更是亂得很。員工開會都講粵語,王慧敏一句都聽不懂,而且作為老板,不能進廚房,“在香港,廚房由廚師說了算。”
在銅鑼灣坐了一夜,王慧敏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做不到質量穩定和規范,馬上就會被淘汰出局”。很多顧客期望“這次好吃,下次還要一樣的味道。”而當時的小南國根本做不到。
怎么辦?王慧敏給出的答案就是“”馬上啟動內部改革”。
首先是實行廚房的標準化
王慧敏將10個大師傅集中在一起,花了3個月時間拆分菜品流程,要求每名廚師只做有限工序,“焯水的焯水,炒蔬菜的炒蔬菜。”
此后就是后廚標準化“想法一致再上工”。那位香港大廚馬上跳出來,“我的地盤我做主”,這回王慧敏毫不客氣,“馬上走人。標準高于一切”。
結果到2003年,香港小南國業績開始好轉,半年營收接近1000萬,基本持平。
其次是管控菜品味道
2004年,王慧敏花了2000千多萬建立了一套中央廚房,“只做預制品,保證份量、形狀、大小一樣,甚至調料包都要相同”。
與很多餐館一樣,王慧敏在內部推行試吃大會“出新菜時,必須所有人閉著眼睛選,全說好吃才能推出”。
不僅如此,她帶頭到全世界“吃飯”。2005年全年,王慧敏有200多天是在全世界跑,經常上午在倫敦,下午到巴黎,第二天早上則出現在紐約街頭“最多一天吃15頓,晚上吃8頓,一年吃了300家餐廳”。遇到合適的菜譜,王慧敏馬上讓廚師試驗推出。
最后是建立職業經理人團隊
2006年,王慧敏以年薪200萬的代價,聘請到貝爾斯登的高級合伙人出任小南國總裁。那位老兄一來不要緊,呼啦啦帶來25人的團隊。
正因為總裁的力推,小南國花500多萬引進BOM物料清單系統,“實現采購財務流程透明化”,結果當年就發現了4個手腳不干凈的后勤內鬼。
到了2008年,香港小南國業績出現井噴,營收超過6000萬。
3年后的2011年,小南國順勢推出單價在500元以上的“慧公館”以及單價100元以下的“南小館”。
正是那一年,國內限制“三公消費”,3萬億的餐飲行業遭受重創,湘鄂情等高檔餐廳立馬啞火,而小南國卻憑著香港“一枝獨秀”逆勢飛飆。其中,南小館平均日翻桌率7.5次,開張2個月就實現盈利,1年半收回成本,第二年營收超過800萬。
10年間,小南國在香港開出8家分店,香港成為小南國最大的滬外市場。同時,內地也是摧枯拉朽,小南國先后在北京、深圳、廣州等15個城市開出87家分店。
2012年7月4日,小南國成功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市值20億,王慧敏身價也一躍為2.8億。
目前,小南國旗下的上海小南國、慧公館、南小館三個品牌已在全球20個城市擁有超過100家餐廳。此外,王慧敏還投資五星級酒店、日式燒烤連鎖、海之源及湯河源SPA等5個業務線。
展望未來,王慧敏信心滿滿“讓小南國成為生活休閑品牌的領導者”,夢想當然是要有的,尤其星空已經不是那么遙遠。
– END –
來源 | 碩士博士圈
整編 | Shelley
原創文章,作者:今日新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6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