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問題是倒閉的店最經常遇到的檻:
第一,老板本身不行。我第一個店失敗,我總結了四大原因,這四個原因是客觀存在的,但是歸根接地是我當時能力沒有到位。舉個例子,其中一個原因是固定成本過高,開店之前,我岳父反反復復勸告我,說成本太高了,賺不到錢,讓我三思。但是我根本沒有聽進去,果然,盡管后面生意非常好,特別是中午人滿為患,營業額做到了一個店的天花板了,依然不怎么賺錢,付出和回報嚴重不匹配。我反思,自己最親的人提醒自己,我為什么聽不進去?根本原因是我對“成本-利潤”的理解不夠,大學時雖然學了會計學,財務學等相關課程,工作時也經常給經銷商算賬,但是做生意的成本和利潤概念是不一樣的。就這么一個簡單的概念理解不到位,就會對后期的生意有直接的影響。而做生意,對老板是綜合能力的要求。
第二,產品不行。有個牛逼的槍手,但是沒有好的槍和子彈,槍就發揮不了任何作用,有個牛逼的老板,沒好的產品,就形同槍手沒有子彈。產品和模式是需要長時間的摸索和市場測試才能說好還是不好。什么樣的門檻別人最難模仿?第一時間堆積起來的成長,第二是經驗換來的智慧。成熟的產品和模式就是時間和經驗換來的,現在很多人喜歡用顛覆這個詞,希望通過所謂的顛覆式創新來個大躍進式的進步,往往摔跟頭,因為顛覆是極少數天才的事情。產品是個店的價值載體,是讓顧客購買的直接原因,而模式的優良直接關系到一個店效率的高低,最終關系到盈利能力。
第三,不會維護顧客關系。有沒有回頭客,決定了一個店的生死,回頭率的高低,決定了一個店的生意的好壞。一個店需要持續穩定的盈利,不僅僅需要不斷的有新顧客來,更重要的是老顧客的不斷光顧。那么老板對于顧客關系的理解就至關重要了,因為這會決定一個店如何對待顧客。做得好的店,老板都會把與顧客的每次交易當做顧客關系的起點,而不是終點。當你把交易當做起點的時候,才會關注顧客對產品,服務和體驗是否滿意,才會想辦法與顧客建立連接,比如通過店面微信,公眾號,或者其他第三方平臺與顧客有進一步分交流和互動,進而對顧客傳遞積極的影響,顧客回頭率自然就提高了。
以上三點就像一個店的鐵三角,如果三個角都很牢固,一個店就能穩固,才經得起風吹浪大。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4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