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看到小馬宋的一段話:
過去在廣告公司,我們提案常常就是這樣的:一次提案要提三個方向,五種創意,七八個 logo,然后跟客戶說,你們喜歡哪個?
其實這種做法,暗含的意思就是,其實我也不知道哪個方案好,哪個有效,要不你看看你喜歡哪個,就用哪個吧。
所以現在我們公司提案,只會給一個,這是經過我們衡量和考慮之后認為最符合邏輯,最有效的一個。就是一個戰略方向,一個口號,一個 logo,以及由此展開的相應配套設計、活動、創意等等。
我很認同,并且收藏了下來。
有些時候,不給顧客選擇的權利,其實對大家都好。有些人可能不能理解,覺得不應該“貨比三家”么,沒有對比怎么知道好壞呢。我先說我經歷過的一個例子。
幾年前,我現在的店品牌升級,同時請了兩個設計師一起設計,我想的是,誰的好就選誰的。第一位設計師就是我們的顧客,我們在店里的微信朋友圈里發了公告,這位設計師自稱水平一般,希望多提建議。另外一位設計師是經人介紹的,干活前說清楚,一稿就過,沒有多個方案,不接受提建議,不接受修改。就是說,我說是咋樣就咋樣,沒有修改的余地。
到這里,如果是你,加入只能選擇一個設計師,你會選擇哪位?
我是讓兩個設計師同時設計。當然,不管最后接受不接受,我都付費。結果怎么樣呢?第一個設計師她出了幾個方案,最后選擇了一個,選擇的這個方案初稿出來以后,見過幾次面,改了很多遍,最后依然沒有采用;第二個設計師的水平確實高一些,設計出來也確實很有自己的想法,就這么一次通過了。為了驗證自己的眼光,我還把兩個方案放到微信朋友圈里讓顧客投票選擇,第二位設計師的作品得票也是碾壓第一位的。
不給顧客選擇,是因為自己比顧客更懂得問題如何解決。而且如果你真的牛逼,給顧客的感覺也會是如此。有時候,選擇多了反而不知道好壞了。
華為的芯片公司總裁何庭波講過,三星在蘋果出到第三代手機時,突然意識到不給用戶選擇對用戶滿意度的好處,于是將上百款手機砍到只剩下一個巴掌就能夠數得清的幾款。結果靠著區區幾款手機,三星反而長期占據了市場份額第一的位置。后來華為在研制手機時,就學習了三星的這個經驗,不給用戶什么選擇。
當然,三星雖然現在世界范圍內,市場占有率依然第一,但在中國發展得不怎么好,因為有華為小米這些牛逼的企業在。更能讓大家理解的例子其實就是是蘋果,蘋果12最近都出來了,這么多年了,蘋果手機只有一款,即使全世界很多人買不起蘋果,很多人嫌他貴,蘋果也沒有出過一個低端的機子。
我在我第一個店失敗后,我產品上也恪守“少即是多”的原則,雖然店里經常有新品,但都在同一個類別內。曾經有顧客強烈要求我們上沙拉啊,歐包啊,三明治啊,甚至來個涼菜啥的。。。五花八門的建議。顧客就是這樣,希望在一個店里買到所有東西,但是真的出來后,又覺得你不專業,覺得選擇困難,甚至覺得還不夠多。
不知道各位如何,我的柜子就幾件衣服,每個季度大概兩三套,顏色也不要相差太大,這樣每天穿衣服就不用考慮穿什么衣服了,大大地減少毫無意義自戀的猶豫時間,感覺命都因此延長了一些。
破釜沉舟之所以有可能爆發無窮大的力量,就因為沒得選擇,只能往前走。
。。。。。。。。。。。。。。。。。。
關于開店筆記社群(點擊鏈接: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很多老板會在公眾號里問問題,公眾號只是發文章的地方,我在上面基本不會交流,如果要深入系統學習開店的東西,學習小而美的開店理念,學頂層設計開店理念,并且和我進一步交流,可以加入開店筆記社群,里面不僅有10000多老板們的交流,每天也有我和社群成員的問答,為開店的和沒有開店的老板們提供方方面面的建議。
開店前加入社群深入系統的學習開店的常識是值得的,因為也許會給你省十幾萬幾十萬。社群有專門的社群平臺,所有人在里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
詳細情況和進入方法點擊:加入開店社群,提高開店成功率
原創文章,作者:開店筆記,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