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一組它在國慶期間的業績數據。
全國門店共計接待超過180萬顧客,全國排位桌數20萬+。
同時,僅春熙商圈門店共有的224桌,10月1至3日合計排隊15,916桌,共計接待34,777位粉絲……
它就是小龍坎,在黃金周的不俗表現被多方報道,也吸引到餐見君的注意。
今天我們聊聊它的品牌成長之路,看能否帶來啟發。


起步期
幾個年輕人從17張桌子開始
2014年,幾個年輕人在成都水碾河開出第一家小龍坎,只有17張桌子。
這幾個年輕人中,數陳剛有餐飲經驗,在此之前,他做過串串香、冷鍋魚、冒菜、兔頭等,單干過,也和別人合伙過。
合伙做生意,有點像談戀愛,互相看對了眼,便要守在一起共創未來。
陳剛說,取名“小龍坎”是他們這代人出于對龍文化的一種尊崇,而且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就像一群小龍一樣,有實力、有干勁、有同樣的志氣。
小龍坎的征程,就從幾個年輕人守的這間小店開始了。
開張初期,生意一度萎靡,但他們沒有氣餒,三個月的跑前忙后有了明顯起色。

不過,剛開始,食客們總抱怨鍋底太辣,但作為味道把控官的陳剛卻不為所動,他相信自己的判斷。很快他們發現,顧客一邊抱怨,一邊卻還是絡繹不絕拿著等位的號碼牌。
“我們把小龍坎定義為這種辣度,那么堅守這種口味就是我們最大的底線。”陳剛笑稱,在小龍坎你一定吃不到不辣的紅鍋,鴛鴦鍋是對習慣的尊重,但賣“不辣紅鍋”就不能算是小龍坎了。
第一家店受到認可后,緊接著迅速擴張到三家店,2015年趁熱打鐵進駐了春熙路,此時的小龍坎不僅獲得了顧客的口碑,更在餐飲行業真正掀起了波瀾。當時甚至有“一家小龍坎帶火一個春熙路商圈”的說法,被稱為成都火鍋界的黑馬。

高光期
通過規模打造品牌護城河
到了春熙路上,小龍坎面臨的競爭對手,各個都有十八般武藝。如何跟它們pk?如何用老火鍋征服新市場?
產品口味是基本,但做好口味已經遠遠不夠。陳剛和其他高層們認識到,想從成都的火鍋紅海里殺出一片天,拼的一定是跨界整合資源的能力,拼的是專業管理團隊的公司化運作能力。
“現在開餐館,單是幾個做餐飲的人來做可能不太容易。”
這時,小龍坎幾個合伙人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他們中除了從事餐飲業的,還有來自商業地產、創投、3C等行業的人,之前在各自領域里也是精英人物。
“但光是各自有‘武功’還不行,還得磨合,把這些‘武功’發揮好才行。”最重要的就是股東之間的磨合,一旦磨合好了,一切也就水到渠成。
順勢而起的圈層營銷。
小龍坎的崛起也趕上了自媒體的發展趨勢。隨著網紅經濟的發展,自媒體平臺市場化,大批KOL與品牌進行聯動營銷,憑借內容傳播運作,獲取了相當大的流量紅利。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小龍坎”、“減肥路上的坎,道道都是小龍坎”。直擊吃貨內心的文案,加上媒體宣傳,以至在游客心中形成“到成都不去小龍坎排一排隊,打卡拍照發圈,似乎這一趟旅途就不圓滿”的消費期待。
▲小龍坎成都春熙店
前端擴張,后端形成供應閉環。
2016年,餐飲行業興起加盟風潮,小龍坎趁勢大力發展加盟店。
當年制定了3年戰略——“通過規模來形成品牌護城河”,用規模塑造品牌力。
官方信息顯示,2016年開放加盟,2018年擁有600多家店時,它僅12家直營店。目前有全國900多家,年底預計達到1000家。
與川渝地區同模式的秦媽火鍋(600+門店)、劉一手(600+門店)、朝天門(800+門店)比,年輕許多的小龍坎的發展是超速的。
在門店快速落地全國的同時,小龍坎繼續在后端發力,從底料生產加工、物流運輸、教育培訓、裝修設計等產業鏈各環節入手,形成完整的供應閉環。
委屈3年
因商標注冊問題,仿冒店遍地都是
企業在連鎖加盟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品牌風險。
“小龍坎”商標事件,就是小龍坎火鍋7年來抹不掉的痛。
前些年,隨著品牌聲量迅速傳播,眾多仿冒店開始在四川以及全國各地出現。知情人告訴餐見君,“第一家小龍坎仿冒店出現在成都雙流,后來又出現了川龍坎、土龍坎。”
這些仿冒店起初比較含蓄,后來干脆把小龍坎官網也直接照搬過去,甚至還出現了以假冒店向全國招商加盟的情況。
因小龍坎一詞源于重慶市沙坪壩區的一個街道名稱,使品牌在商標注冊上難度增加。在這個過程中,大量山寨店導致消費者無法分辨真假,也對品牌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達3年的申請,在2018年商標終于注冊成功。
▲小龍坎對全國近千家仿冒店進行打假
食品安全重于天,加盟路道阻且長。尤其是在對加盟商的管控上,曾出現管理漏洞,一些加盟店不規范操作導致品牌登上黑榜。近兩年,小龍坎在食品安全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比如,為了加強門店后廚管控,在全國范圍內逐步完成基礎的后廚可視化、“明廚亮灶”改造工程,同時引進廚房4D現場管理理念;
為了保障油料的品質和可追溯,在四川眉山建立了西部領先的智能生產加工基地,保障牛油安全。
升級期
探索品牌第二增長曲線
如果說2019年的前3年,小龍坎主要為了解決做大的問題,從2020年起,如何做強,成為小龍坎的核心目標。
小龍坎開啟新征程,加速全體系升級迭代和自我革命,探索企業發展的第二增長曲線。
▲春熙路街頭,小龍坎喊出“請重新認識我”的宣言。
短短7年,小龍坎實現了從17張桌子,到一個現象級品牌的蛻變。
不僅是門店數量達到了行業內數一數二的規模,在產業鏈的布局也愈發游刃有余,火鍋底料、自熱火鍋等新零售產品做得風生水起。
比如,新餐飲項目——小龍坎MINI火鍋菜,已經取得初步成功,下一階段將單獨品牌化,還將推出更多快消食品、茶飲類的衍生品。
今年制定了“聚焦戰略”,聚焦于集團相關的產業鏈,把合作伙伴鏈接到他們的供應鏈,降低伙伴采購成本的同時,發展成品牌合伙人,讓大家結成利益共同體。
他們認為,小龍坎未來不只是火鍋,而是涵蓋上千家門店,以及迷你火鍋菜、快消食品、茶飲等綜合品類的超級IP。
陳剛總結說,口岸戰略、口味戰略、人才戰略,是小龍坎成功的3個關鍵詞。餐見君補充一一句,順應時代潮流,把握時機,敢想敢為也是小龍坎能走到今天不可或缺的管理睿智。
往期精選
“重慶火鍋節”走一走,我發現8個新動向
8天賣出10萬鍋,“線上海底撈”浮出水面!
海底撈84個城市薪資上漲,預示了3個用工趨勢
中國火鍋地圖:南派火鍋憑什么打敗了北派火鍋?
成都火鍋瘋狂“價格戰”背后,正醞釀著6個變革信號
把“鮮”做到極致會怎樣?這匹火鍋黑馬日翻臺6次,復購率40%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97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