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1.2020
導讀:剖析肯德基在低線城市的選址邏輯。
本文2849字;需7分鐘閱讀;閱讀建議:先收藏后細讀
作者丨真叫盧俊團隊
來源丨真叫盧俊(zhenjiaolujun0426)
之前國慶的時候回了趟老家,我用滴滴打車到縣城CBD吃了頓飯
下車第一眼就看到KFC紅,輕微驚訝了下,要知道在80后的記憶里,肯dj、麥dl,別說在縣城了,就是在市里也吃不到,要嘗鮮還得去省城撞撞運氣。
我掏出手機刷了下,現在的KFC是有多狂野,縣、小鎮都不放過,可能一個鎮上都就開了好幾家。
更重要的是,開在縣城里的肯德基,開一家火一家,以安慶市為例,下面所有縣域肯德基平均凈利潤率都在20-25%左右。
除了肯德基,像海底撈、喜茶、瑞幸等,早就開始布局小城鎮,對于低線城市的餐飲來說,這些品牌也不見得就一定是來搶生意的。
就拿選址來說,他們會利用專業的團隊,以及大數據判斷未來縣城活力最旺的區域,而這類區域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而且因為他們的入駐,也給這類區域多上了一層盈利保障,所以,在縣城挑商鋪,跟著它們走,應該沒錯吧?
后面發現去的次數越來越多,找人談事、約會見面都會選擇那里,到哪都很順,旁邊還有其他娛樂場所,可以約下一局。
其實在業內看來,肯德基早期拓展新門店時,無論是理念標準、部門架構,還是人員素質,都是行業模仿卻甚少超越的對象。
這背后的戰略方是肯德基的母公司百勝,作為開發選址的祖師爺,它在連鎖店選址方面的能力,一直被星巴克等品牌仰視。
而且不光是快餐連鎖,連零售業耐克、阿迪,也一直摸索百勝走過的路,其實,早期百勝為分店選址方面的能力,確實超群。
現在肯德基拓展已經走到第3期(1991當年,第一期;1992-2000年,第二期),肯德基不再像之前那樣,下派一個團隊幫助各加盟店選址。
巧的是,安慶市望江縣城的這家肯德基店鋪,就是1991年拿到的資格,只是拿到經營資格的這個人,到今年才在縣城開了家肯德基。
天啊,29年,這張經營權,應該是爸爸輩傳下來的吧。
所以,縣城里肯德基,尤其是這種1期肯德基加盟商,它的選址邏輯,還是值得寫下這篇文字的。
總的說,肯德基的布點邏輯是:城市-商圈-點址,這是大家網上都能搜到的。
肯德基會對比這個縣城最繁華的5個商圈,如果沒有5個,就對比所有的商圈。
在商圈的選擇上,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人流量,以及客戶品質。
肯德基的選址小團隊,會通過對商圈內可能產生競爭的品牌,在黃金時段的銷售額、人流量來確定這個商圈的消費力。
另外,還會調查這個商圈現有購物中心的停車數量,來衡量這個商圈消費梯度、客戶品質。
比如,在望江(縣城),我們可以看到這幾個地方的人流量都比較大。
那KFC是怎么給人流量定性的呢?
一般,他們會掐著表算各個商圈競品門店門口,或者是候選門店門口,各個時間段,經過多少人。
而且不是籠統的一個標準,它是根據全縣人口數量,再分季節、早晚高峰去核定人流量的大小。
另外,馬路邊騎自行車的人群也算作人流量,而馬路上的機動車不能算。
這點的邏輯在于,一般而言騎自行車的活動范圍要比開車的活動范圍要小,無論是停車便利度還是活動范圍,自行車作為客流量都有被考量的意義。
而且如果馬路過寬,中間有隔離帶,那顧客過馬路來消費的概率也會大打折扣,因此那種過寬馬路的另一邊人數也不能算作客流量。
還有牛*的一點是,肯德基在采集到人流量數據之后,它會將人流數據輸入專用的計算機軟件,然后測算出在這個地方投資額的上限在哪。
人流量并不是唯一的參考標準,第二步,需要考量商圈的“成熟度”
而一個商圈成熟度的標志,是有沒有主要的聚客點,這又是什么,就是客人在某一個地方產生商業消費的密集地點。
聚客點一般人流量較大,交通不便捷,有一些比較醒目的標志,比如說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
如果只是單純的人多,但是沒有聚客點,那這里也是不適合開店。
這也是為什么上海火車站地鐵站換乘點下方,雖然人流量很大,但是兩邊卻沒有適合開店的原因。
也就是說,不僅要人流量大,還得是能留住人,或者說能讓人逗留的地方,我們再拿這張圖說事。
4個商圈人流量都比較大,但是商圈1、4,人群逗留效果都不如2、3。
如果細心觀察,我們身邊是不是有這樣的小區,居民挺多,業主消費水平也在那。
但是因為小區周邊缺少聚客點,所以小區看著人流量大,但周邊店面也沒有幾家,這樣的情況下,只有等社區成熟之后,才能再重新考慮入駐。
有時候兩個店鋪可能就因為差一步,生意就會差很多,所以,確定好商圈之后,還要考察人流活動動線。
比如說,你把店開在一個拐彎處,這不是人行動線方便到達的地方,這肯定會影響到店鋪的生意,所以,盡量不選擇動線之外的地方。
這個中央商業廣場上的人往哪個方向走,肯德基會派人去掐表測量,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后才能確定位置。
在這個十字路口的商業街上,肯德基選擇了東南街區的位置:
身后是縣城老車站,門口是縣城主干道,人們行動路線基本為:西南-東北。
東南街區商業廣場雖然也是扇形,但是離步行街道更近,這樣既可以隔離馬路對用餐的干擾,同時也方便顧客進出。
這個肯德基選擇入駐的這個商業廣場,是整個縣城擁有最多年輕化消費品牌的商業廣場,還有屈臣氏。
雖然這里面的年輕品牌,只是些不知名的二三線小品牌,但是只要裝修、經營理念夠新穎,就有吸引客戶來消費的能力。
而且不要小瞧縣城商鋪的盈利能力,像整個安慶市下面的縣級肯德基,平均每天的營業額在1.4w左右。
而一般像肯德基這樣的知名連鎖店,都跟當地開發商,像萬達、吾悅等都有合作,他們之間的關系更像是合作共贏。
像肯德基在縣城的加盟店,房租優惠力度大概在25%左右,還可以按季度付。
所以如果你去縣城購商鋪想還價的時候,心里就有數了。
在肯德基官網上有一份這樣的數據,像省會城市下面的3線城市,預估會在20個月之后開始回本。
▲備注:以上利潤分析,僅為肯德基預估,僅供參考
而像望江縣城這樣的四線縣城,平均的回本周期,預估在2年半左右,也就是差不多30個月,這樣的回本周期,對于疫情后的第三產業來說,還是不錯的。
肯德基加盟店工作人員說,1、2線城市肯德基等連鎖店基本飽和,3、4線城市是未來主要的拓展方向。
雖然3、4線人流量不如1、2線,但是貴在租金、員工工資等運營費用較低。
總的來說,
從商圈,到踩點,肯德基的開發部門不僅會根據過去的選址經驗,還會利用大數據為新店選定新地址。
這一套選址流程走下來,別說一個小縣城了,無論多大的行政單位,它潛在商業能級爆點,都可以被準確定位出來。
而且,不僅是新店址的位置,就連新店址未來有多少營業額都會算出來,這比當年稱霸縣城的德克士厲害多了。
所以一般肯德基選址之后,生意就熱度不減,還越做越好,而且還有連帶效應。
連周邊的炸雞、奶茶店,生意也跟著好了起來,這可能也是為什么早些年在上海市流行的一句:選址跟著肯德基走,生意一定很紅火。
你覺得頭部餐飲品牌下沉會對當地餐飲市場起到什么作用?
在評論區嘮嘮唄~
大家都在看(狂戳以下藍字鏈接)
↓↓↓
丨日本網紅餐飲「蟹道樂」店招"骨折"為啥能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