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藏在細節中。這是一句西方成語,它所表達的含義是,提醒人們不要忽略細節,往往是一些你不注意的、隱藏的細節,最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意外的負面的影響。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細節“一詞是一個高頻次的詞語。各行各業,各事各物,無不注重對細節的把控。小到機器上的某個角落里某個支架的某個末端上的螺絲釘,大到航空航天的某個軌道上某顆衛星的某個部位的材質用料。
如果特別注重這個詞,它會像皇冠上的寶石一樣,讓好的事物更顯熠熠生輝。若對它視而不見,它則像千里之堤上的螻蟻一樣,終有一天會豁開一道口子讓大堤轟塌。
其實,從民族情感或史實來講,我骨子里是排斥日本人的,因為他們在歷史上對中國造成了無數次的傷害,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但拋開這些來說,日本人本身的素質、嚴謹和學習力,卻又是我不得不嘆服的。
自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走上了一條工業強國的道路。即使我沒有到過日本,但也經常耳濡目染。無論是科學界的各種尖端技術,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諸如馬桶蓋、相機、汽車等用品用具,日本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如果說這些用品用具是顯而易見的證明日本是一個高度文明的國家,那么從相對抽象的第三產業來說,這是更深層次的佐證這個國家的精神文明已經到達了一個令他國無法望其項背的境界。
還記得有一次去總部參加一個活動。其中一位督導饒有興致地跟我們講起了他的旅日經歷。他說:“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不是日本的風景,而是日本的服務業。是從一次旅程,一個賓館里的切身體會之后,才明白日本人的細節做得多么到位。”
他捏了捏鼻子,繼續說道:“我們去日本的時候,打車去網上訂好的賓館。到賓館門口時,發現一位經理模樣的人帶領幾位服務員已經在門口等候我們了。我們一下車,他們就幫我們提行李。我們住了三天,在此期間他們有求必應,臉上一直掛著微笑,時不時的還微微鞠躬。我們走的時候,他們一群人幫我們把行李放到車上,車子慢慢走遠,還看見他們一直在向我們揮手,目送我們離開……”。

毋庸置疑,這就是日本式的服務,是真實存在的。
那么問題就來了:我們也是服務業從業人員,在餐飲同質化嚴重的當今社會,我們的服務憑何能夠出類拔萃呢?
這就回到了文章一開始的議題:細節,細節決定成敗。
伙伴們,我們可以以人為鏡,叩問一下自己,對待客人時,有沒有把微笑時刻掛在臉上,有沒有替客人想問題,有沒有為客人解決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呢?

在客人入座后我們給客人斟上一杯茶水、桌子不平我們找個東西去墊一下、客人辣得流汗我們及時遞過去一包餐巾紙……
有些你以為不足掛齒的事情,客人卻銘記于心;
有些你可以忽略不計的瑕疵,客人會耿耿于懷。
富蘭克林曾經用一首童謠闡釋了細節的重要性:
丟失一顆鐵釘,損失一只馬掌。
損失一只馬掌,失去一匹戰馬。
失去一匹戰馬,損了一位騎士。
損了一位騎士,丟了一次戰斗。
丟了一次戰斗,輸掉一場戰役。
輸掉一場戰役,斷送一個王朝。
由此可見,某個細節雖不起眼,但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可能會產生顛覆性的影響。正如客人正要吃的羊肉串上面恰到好處的香料或者發現上面有一根頭發,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和感受。
前者會讓頭回客變成回頭客,后者會在大眾“貢獻”一條大大的差評。日積月累,前者會積攢爆棚的人氣,食客絡繹不絕。而后者則會在不知不覺中或這或那的讓客人望而卻步。
其實在工作中,需要我們做好的細節無處不在。需要大家具備一雙擅于發現細節的眼睛,努力做到及時優化,適時改進。然后笑口常開,好彩自然來!
再忙也別忘了好好休息,時刻保持充沛活力,精神抖擻地迎接每一天的工作,加油!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屋檐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