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年開出400家門店,“更好的沙縣小吃”應該是什么樣?

    作者 | 鄧啟程

    來源 | 勺子課堂(shaozisxy)

    在中國,你可能沒聽過“淳百味”,但你一定知道“沙縣小吃”。

    來自福州的餐飲品牌淳百味,slogan“做更好的沙縣小吃”開門見山,它要做的是沙縣小吃的升級版。

           


    并非夸大其詞,沙縣小吃雖然遍布大街小巷,但大多是家庭作坊夫妻店,分散獨立、連而不鎖,真正將沙縣小吃做成連鎖品牌,且擁有400多家門店規模的,淳百味獨此一家。
     
    那么,在競爭尤為激烈的餐飲行業,淳百味到底是如何現實快速擴張的呢?
     
    10年開出400家門店,“更好的沙縣小吃”應該是什么樣?
    危機孕育出合伙制

     
    2010年1月,經過了一年多的籌備沉淀,第一家淳百味正式開業了。
     
    不同于傳統印象里“臟亂差”的沙縣小吃,憑借著不俗的口感、西式快餐的店裝風格以及精心設計的店招、菜單,淳百味一飛沖天,短短兩年內便開出了百店規模。
     
    彼時,風光無限的淳百味并沒有意識到危機正在來臨。
     
    淳百味的發展并沒有像創始人張萬和想象的那樣順利,相反的,到了2012年底,淳百味不進反退,門店數量只剩下60家。
     
    為了弄清門店縮水的原因,張萬和開始了實地考察,結果讓他大吃一驚,懶散的員工,敷衍的服務態度,讓張萬和深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換位思考,員工只是打工者,收入又比較固定,遇到監管不嚴的時候,難免消極怠工。想讓他們盡心盡力為門店打拼并非易事,太過嚴格的監管,會造成人員流失;而用加薪刺激工作積極性同樣不現實,一方面嚴重增加了企業成本負擔,另一方面,低頻的加薪也無法長期體現效果。
     
    思前想后,張萬和摸索出了一套“定額持股合伙人”制度,即企業成為孵化新項目的天使投資人,員工只要考核通過店長考試,即可擁有門店股份,一般員工持股10%,管理層持股30%,總部持股50%以上。
     
    張萬和相信,只有讓員工真正意義上參與進來,才有可能成為“自己人”。
     
    如張萬和所預想的,當門店收益與自己的收入直接掛鉤,員工不管是精神狀態,還是工作態度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一掃往日的懶散倦怠,不必他人監督提醒,會主動尋求企業幫助,來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
     
    員工成長,總部受益,如此良性循環的合伙制下,淳百味這才走上了正軌。
     
       
    10年開出400家門店,“更好的沙縣小吃”應該是什么樣?
           
     
    10年開出400家門店,“更好的沙縣小吃”應該是什么樣?

    合伙制的升級就是企業的升級
     
    2014年,穩定運營了三年的額定合伙制步入第二階段,淳百味開始嘗試無限額合伙。
     
    起初,對于無限額合作,張萬和十分糾結。
     
    原則上,員工分成越多,投入度就越高,總部得到的利益也就越多。
     
    問題是,員工一旦擁有過多股份,為了滿足自身利益,很可能就會做出一些損害總部,傷害顧客的行為,比如提升菜品價格,或是減少菜品分量,嚴重者甚至還會繞開總部尋找其他供貨商。
     
    一旦旗下門店脫離管控,后果不堪設想。
     
    為了平衡這一矛盾,張萬和在開放無限額合伙制度的同時,還提出了總部管控“十分之九”的戰略,即總部會掌控十分之九的運營工作,將產品研發、薪酬設計、晉升體系等環節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作為門店只需要嚴格執行總部制定好的標準化的流程即可。
     
    這樣一來,新戰略雖然弱化了門店的運營、創新能力,但門店也因此對總部產生了深度依賴,畢竟脫離了總部支持,門店將無法正常運轉。
     
    有獎自然有懲,早在簽訂合同時,張萬和就明確了這樣一條鐵律:“如果單店被總部認定為脫離管控,則自愿以一塊錢出讓全部股份。”
     
    合伙制的執行,讓淳百味收獲了眾多忠誠度高且有能力的員工,對制度嚴格的管控,讓淳百味在之后探索擴張的道路上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犯錯。
     
    在這樣的雙重保障之下,門店管理模式變得極具可復制性,截至目前,淳百味的門店已經擴張到了400余家,即便是在疫情的重挫下,閉店率也被控制在5%以下。
           
    10年開出400家門店,“更好的沙縣小吃”應該是什么樣?
           

    合伙制并非萬能神藥
     
    如今合伙制發展多年,早已衍生出各種版本,變得不再新鮮,甚至還有了專屬名詞“福州模式”。
     
    靠著這份獨特的“福州模式”,越來越多的餐企完成品牌的連鎖擴張,但冰冷的數字也顯示,福州每年會有300-500家小餐飲企業出現,但倒閉率卻超過40%。
                
     福州小餐飲連鎖品牌墻
     
    由此可見,合伙制并非企業的萬能神藥。

     
    該不該用,該如何用,都需要結合自身情況才能決定,盲目復制他人模式,很可能會加速自身死亡。畢竟在合伙制玩的最溜的福州本地,真正做到出圈且走向全國的品牌也并不算多。
     
    另一方面,一家企業是否能成功,考驗的也是掌舵人的眼光格局與能力。
     
    淳百味能有今天的成就,合伙制的建立自然功不可沒,但好的產品才是淳百味的立身根本。
     
    “如果你做的產品不能給你的父母吃,請不要端給我們的顧客”,這是淳百味招待顧客的原則,相信任何一家餐企如果沒有拿得出手的過硬產品,結局只會如大多數網紅店般曇花一現。
     
    而且,打從一開始,張萬和就定下了“百城萬店”的宏偉目標,即使在只有一家門店的時候,他仍然在二樓設置了中央廚房,并要求員工必須按照連鎖店的思維去工作,去服務顧客。
     
    正是這樣大量的前期積累,才有了淳百味后來如此順暢的過渡、擴張。
     

    從口味升級、服務升級到制度升級,如何成為“更好的沙縣小吃”,淳百味一直在嘗試。
     
    在往期文章中,我們曾解鎖“華萊士二十年開啟萬店之路的秘密”,目前在國內,餐飲業主流連鎖模式還有很多種,更多餐飲連鎖品牌的商業邏輯,分利機制以及它們背后的底層邏輯,關注勺子課堂基石必修課《分股合心 撬動同利》做好全面了解。
     
         


    原創文章,作者:勺子課堂,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82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11日 22:38
    下一篇 2020年11月11日 22:3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