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千篇一律,想做“更有意思的東西”
出生在餐飲家族,“餐二代”是陳宇森繞不開的標簽。
打他記事起,父親就經營著一家100多平的“耙二哥腰片王火鍋”,每到寒暑假,他都會到店里幫忙搬搬抬抬。
印象深刻的是父親有一手炒料絕活,而且經他手片出的腰片薄如蟬翼,門店在一個小巷里存活了26年,遇到節假日還排隊。
2012年,陳宇森從北京大學畢業后,回到重慶接手父親的餐飲事業,可謂是兢兢業業,把“耙二哥”從1家擴張至6家店。用他自己的話說,既想證明自己的能力,又生怕一不小心砸了這么多年的招牌。
這也是他創業的優勢所在,骨子里流淌著餐飲人的血,視野又觸及世界。
在決定做自己的火鍋品牌后,他一開始并不清楚聚焦什么,也不愿加入千篇一律的隊伍中,想另辟新路。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進行鹵味產品改良時,他發現把鹵味放在火鍋里煮,也別有一種風味。當即就拍定了“鹵味火鍋”這一新形式。
陳宇森認為這是品牌的一種基因,或者說思想延續,總要有一個招牌菜,從細分品類中挖掘“更有意思的東西”,從模式上做一些設計和編輯,做出新品牌。
創立“鹵味+火鍋”
最高日翻臺12輪,復購率46%
陳宇森在設計鹵校長的經營模式時,結合了一些西餐的邏輯,比如餐前有鹵味,餐中涮火鍋,餐后吃甜品。
以無限量甜品為例,冰湯圓、楊枝甘露…..12款隨意吃,即使是正在排隊的顧客,也可以免費領取。
為了讓鹵味和火鍋有更好的結合,他做了差異化的處理:
1、既保持鹵味直接吃夠味,放在鍋里涮又不會太咸,又要同時降低鹵味和鍋底的鹽度,無數次試錯,找到一個符合大眾口感的黃金平衡點。
2、選擇油脂含量多的鹵味,比如雞爪、肥腸,膠原蛋白豐厚,受女性顧客歡迎。
除了品類是大基數,“鹵校長”這個名字也自帶“回憶殺”。
陳宇森說,鹵校長并非特指一個人,而是從定位年輕人的角度去考慮,“想跟年輕人套點近乎。”
當然還有一個略顯隨意的原因:當時選了一堆類似的名字,拿到商標局,剛好“鹵校長”能注冊下來。
2018年底,鹵校長第一家店在重慶楊家坪開業,面積100多平, 十幾張桌子,一開業就火爆,最高翻臺達12輪。
“從早上11點左右陸續有人,一直到晚上十點。有時一等就是三四個小時,基本上每天都是這樣。”
陳宇森把鹵校長的火爆,歸結為“趕上好時代”——互聯網餐飲狂飆猛進。
2018年抖音的風刮得很大,陳宇森的父親也以“鹵校長老火鍋掌門人”的身份做起了抖音達人,每日分享各類火鍋食材,積累了將近70萬粉絲。
在粉絲運營方面,設立會員日、建立粉絲群,每日發紅包卡券等。據統計,觀音橋店的會員復購率就有46%左右。
為了滿足年輕消費群體的潮流、個性需求。鹵校長還和喜茶、奈雪的茶聯名,推火鍋底料包;邀請重慶當地比較有名的樂隊,到門店互動;以及在新電影首映日為粉絲包場。
但實際上,除了花樣營銷,陳宇森還用自己對餐飲的理解和認知,做產品做管理。
只招25歲以下的
“我不懂就讓懂的人去做”
作為一個80后餐飲人,他很少去參加行業會議,也很少研究其他企業家。一方面是不喜歡展露自己;
另一方面,在他看來,每個企業,甚至一個企業的不同階段面臨的問題都是不盡相同的,管理方法自然不能通用。重要的是遵循自己的方向。
比如耙二哥的招牌產品是腰片,前段時間受到貿易戰的影響,貨源不穩,進價翻了近兩倍。
供應商找到陳宇森,希望把腰片的合格率,從以前的15%放寬到30%,但被他一口拒絕。
他寧愿少賣也不降低標準,在和父親商量后,采取了折中方法:耙二哥門店原本限量供應,大桌3份,小桌2份的腰片,全部降為一份。
在員工管理上,為了更加了解年輕人,陳宇森要求市場營銷部門除了個別主管外,永遠只招25歲以下的。
他一般不會按照自己的喜好偏向,或者自己的理解,去要求團隊設計出想要的裝修風格。
“你要服務什么客群,他們喜歡什么,市場上流行什么,我自己不懂,就讓這幫懂得他們的人去做。”他認為,這些年輕的員工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鹵校長要推出一個新營銷方案、新的VI,都是公司投票進行的。
平時大家觀察到的餐飲店,或者是時裝店、哪怕是玩具店、零售百貨店,只要覺得設計獨特,都可以收集起來,再考慮能否落地實施。
目前,鹵校長在重慶有三家直營店,每家店的視覺呈現都不同,朋克風、ins風、市井風,每天吸引很多粉絲打卡。

消費者的錢掙不完
“樹立品牌個性,牢牢抓住主力客群就行了”
陳宇森算是一個瀟灑的餐飲人。
與上面這些有趣好玩的經營理念一樣,他本人給人的感覺很隨性、個性。
餐見君一進到他辦公室,就看到一臺顯眼的電腦游戲機,一番聊天下來才知道,表面上,他是品牌創始人,私底下,他還是某游戲協會的會長。
每周他都要抽出一晚上的時間,和協會的成員線下見面,聊聊天,開一局。但他玩是玩,到了工作中,就變身另一個雷厲風行的人,工作效率極高。
這是他的性格特點,在做品牌時,他也比較推崇品牌個性論。
比如鹵校長1.0版本出來后,鹵味和火鍋的結合很火爆,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點都開始做鹵味,但是耙二哥腰片火鍋沒有;后來鹵校長增加了無限量甜品,當時大街小巷的火鍋店都有甜品,但是耙二哥也沒有。
在陳宇森看來,每個品牌都有核心競爭力,品牌的整體調性,就類似于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有屬于自己的個性。
比如耙二哥存活了26年之久,是一個傳統的老店模式,他的客群定位是40多歲的人,你非要去做甜品,或者跟風做鹵味不見得是合適的。
可能部分消費者有訴求,說我就想在這吃,陳宇森會邀請他去鹵校長,或者直接放棄這部分人。
他的觀念中,不要做與品牌調性不搭的決定,消費者的錢永遠是掙不完的,只要牢牢抓住那部分主力客群就可以了。
目前,他的公司一共有四個品牌,每個品牌的客群定位、主打產品、營銷思維都是不同的。
當然,也不是一成不變。比如自從他接手父親的品牌后,鍋底味道基本上沒變,招牌腰片沒變,但是其他的一些產品,會根據每月的后臺銷售數據,砍掉買得不好的,把利潤高的調到前面來。

品牌能不能成取決于
“這件事到底會不會做,有沒有堅持做”
“重慶火鍋是好吃的環境不好,環境好的又不好吃。”看似自黑的調侃也道出了重慶餐飲的困境。
陳宇森說道,“我們做餐飲的,不同階段、時代,對市場對顧客的感知不一樣。”
父輩時代“一招鮮吃遍天”已經成為過去,如今,一家店必須有“一招鮮”的入門級基礎,也就是產品好味道好,只能解決基本的存活問題。
而要做大做強需要的是“招招鮮”,你的產品要好、運營管理要好,營銷也要好。而且你要吆喝得很大聲,才能被別人聽見。
根據木桶理論,一只木桶盛水多少,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放在品牌上同樣適用。
就比如中國電視劇走不出清宮劇,重慶火鍋一直走不出大品牌,特別是最近十年,重慶人引以為傲的味道,與其他沒有太大區別時,才發現無論供應鏈、還是營銷,早已被趕超。
還比如,鹵校長不是第一家做鹵味火鍋的店,但卻是第一家真正把鹵味火鍋這個概念打出去的,但當鹵校長還在前期積累階段,就被其他品牌搶占了市場。
所以,這也是陳宇森接下來會重點發力的兩個方向,一是作為父輩火鍋的接棒人,如何讓重慶火鍋走出去,做大做強;二是如何讓鹵校長能遍布全國。
至于怎么做,他還是那句話:本質上是你到底會不會做這件事,有沒有堅持做這個事。就像打游戲的段位,已經到了“會”這個層面,再去聚焦一件事,怎么都不會太差。
重慶游學
探尋重慶火鍋
火遍全國的基因密碼
報名正在進行中
2020年12月1日~3日
掃碼約起學習吧!

掃碼報名
往期精選
- 一句省千萬,火鍋業廣為流傳的廣告語都有哪些套路?
- 年輕人喜歡什么樣的火鍋店?300平日收5萬!它做出了正確答案
- 火鍋差異化到底怎么做?這篇說透了4個策略
- 大龍燚王文軍首次揭秘:17張桌如何5個月創造160多萬
- 村姑變時尚白領,23年火鍋老牌4步煥新,坪效提升151%!
- 憑借中國“最白的火鍋店”,他兩年開5店,每天排隊3-4個小時

原創文章,作者:火鍋餐見,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0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