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領導,足不出戶知天下,靠的絕不是“神機妙算”

    2020年11月19日 No.845

    1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道德經》第四十七章

    白話文翻譯

    不出門,便知天下事;不通過窗戶觀察,心中已經與道相通。走出去的越遠,領悟的道理越少。有道之君,不用到處跑就知道社會情況,不用四處看,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不用像救火隊一樣亂跑亂來,一切都能安排的順理成章。

    2

    足不出戶,就能知道天下事?

    “夸張了吧,要按照這個路子,坐井觀天才是對的啊,開玩笑呢?”

    還記得代入感嗎?

    對話體,老人家說這個話的時候,對面坐的是誰?是統治者吧?

    歷史上不少帝王都有一個愛好,叫做“微服私訪”,你應該也知道的吧。

    如果皇上總往出跑,總去外面打聽信息,你覺得好不好?

    “好”?

    一點都不好。

    自己出去跑,就能獲得全面的信息嗎?不可能吧,看了這里,那里就沒看到,一定是片面的,局部的。

    而且,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問題,你想想,如果需要總往出跑去搜集信息,說明啥?

    是不是說明,在朝中聽不到真話了?

    試想一下,如果統治者連真實的信息都接收不到,會如何呢?

    基本上就快要被換掉了吧?

    因此,老人家才說,足不出戶,就能知天下。統治者坐在朝堂之上,信息能夠真實的全面的傳遞上來,這才是正確的吧。

    “不窺牖,見天道”,“窺牖”是透過窗戶觀察。

    就是說心中已經明白自然運行的規律,不看也清楚。要點,是關注“道”,關注“規律”。

    接著后面說,出去走的越遠,知道的就越少。其實就像我們現在,看的越細,獲得的反而越少,很多時候需要跳出圈外來看,反而看得清晰。

    最后再拔高一下,說明君,能做到不出去就清楚天下大事,不四處看也能清楚事物其中的道理,做到無為而治。

    3

    這一章里面有兩個要點。

    第一個,是“溝通渠道”。

    有不少企業,老板搞的是一言堂,一切都以自己的看法為最高指示。即便自己說錯了,也沒有人敢去提出意見。

    你還記得當年那個“表哥”嗎?

    在車禍現場帶著價值不菲的手表,還笑。后來被查了后,有眼見的網友發現,表哥在多個場合帶過多款不同的手表,都價值不菲。

    你說,在這之前但凡有一個身邊人能夠提醒一下他,低調一些,也不至于鬧那么嚴重的事情。

    但非常慶幸的是,沒有人告訴他,壞人就少了一個。

    私營企業不像事業單位,沒有那么多的彎彎繞。

    但這種“不敢說話,不敢說真話”的文化,在很多企業里都有。

    讓員工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看到的問題,與想到的方法,讓他們敢說話,敢表達,尤其是敢說真話,老板才有可能真正“甩手”,否則,做管理者的得累死。

    企業里要有良好暢通的溝通渠道,才有活下去的機會。

    第二個是“觀察視角”

    微服私訪,訪的是細節,是部分。居于廟堂,察的是概略,是整體。

    “哪個好”?

    別,千萬別這么問,哪個都好,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不同的環境下要用不同的標準。

    看的太細了,就容易糾結在細節上,就忘了大局。看的太粗了,就忽略了細節,看不到變化。

    因此,兩個視角都要有,而不是“二選一”。

    這兩點都有了,組織一定不會差的。

    4

    道理又聽了一些,怎么用?

    ①、溝通

    在組織內部,一定要有順暢的溝通渠道。

    能說話,敢說話,敢說真話,這是必備的。如果一個組織里面,不敢說話,不敢說真話,那這個組織的命運,就很危險了。

    所以,多和員工溝通,確保你能聽到真話。

    ②、全面

    細節要看,全面也要看,既要站到18樓看方向,也要能下到一樓,看看一線員工們怎么想,怎么做。

    以此同時,還需要能夠“內省”,在看員工的時候,也要看自己,按照“道”的規律處事。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0978.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1月20日 14:39
    下一篇 2020年11月20日 14:39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