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據多家財經媒體報道,
衛龍食品計劃明年在香港IPO,募資10億美元。
據悉,該公司正與中金公司、摩根士丹利和瑞銀合作,商討明年下半年上市事宜。但目前衛龍并未衛回復置評請求。
據資料顯示,衛龍創辦于1999年,是集研發、生產、加工和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休閑食品品牌。在2013至2016年,衛龍創始人劉衛平持有平平食品60%的股份、劉福平持有40%股份。2017年9月,劉衛平和劉福平退出,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則持有平平食品100%股權。
事實上,這已不是衛龍第一次被傳出要上市。早在2018年和2020年8月,衛龍公司就曾被指謀求登陸資本市場。
從5毛錢一袋的辣條起家,到準備接受資本市場的擁抱,衛龍的崛起之路堪稱快消企業的營銷經典案例。
衛龍,雖在河南漯河,但發源于湖南平江。1978年出生在平江縣的劉衛平,從小跟著母親學了一手做醬干的好手藝,但高中畢業后,他還是決定南下出去闖蕩一番。
1998年,平江發生洪澇災害,醬干制作原材料大豆從7毛多一斤,飛漲到1.5元,為降低成本,當地醬干作坊的老師傅們,用面筋替代豆干,做出了味道與醬干相仿,價格便宜的面筋小食品,這就是辣條的雛形。
1999年,劉衛平將發展地圈定了漯河,并帶領弟弟劉福平及家鄉人從小作坊開始做起,結合做醬干的手藝,所制“微甜、微辣、清爽、回味足”的產品,在市場得到良好回應。
2002年,經改良設備后,生產量猛增。2003年,劉衛平注冊了“衛龍Weilong”商標,“衛龍辣條”正式誕生。彼時辣條生產廠家眾多,但多是小作坊形式。在劉衛平看來,這并非小打小鬧,注冊商品后,他便開始了品牌營銷。

從大商超到小地攤,發廣告、寫軟文、開講座……劉衛平以地推形式初步試水和拓展,不但經濟實惠,且效果立竿見影。衛龍很快打開了漯河市場,并開始向鄭州、河南全省乃至全國輻射擴張。
2004年,漯河平平食品有限公司成立,衛龍成為全國首家成立公司的辣條企業。

但在2005年,辣條行業遭遇危機。那年,央視相繼曝光辣條生產的地下黑作坊,其中平江縣最為嚴重,隨后全國掀起一波整治風潮。一時間,辣條成為眾矢之的,辣條行業進入洗牌期,不少廠商大量倒閉。
平平食品把賺到的錢全投入到生產車間的改造:
早在2004年他一口氣投入幾百萬,咬牙從歐洲買到一條價格不菲的生產線,并把包裝機從半自動變為全自動。
但2005年平江面筋廠非法添加霉克星事件的黑作坊丑聞使得辣條企業從2000家驟減為500家,大概是因為劉衛平標準生產線的長遠目光,衛龍并沒有在丑聞中一蹶不振,而是在2008年的時候卷土重來。
公開資料顯示,2005年和2007年,辣條行業經歷兩次食品安全危機,相關部門逐步對熟食推行更嚴格的管理制度,要求這類企業必須經過QS認證。
2010年下半年,辣條供大于求,
雖然企業眾多,但能盈利的不過10%左右。
據《北京商報》消息,彼時劉衛平看到了機會,衛龍開始改革升級,投建新廠房,并在2014年實現了生產升級,鞏固了在該行業的龍頭地位。
2014年,為扭轉人們此前對辣條黑作坊的負面印象,衛龍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第三個食品生產基地,干脆面、魔芋生產線建成,并采用全自動化無菌生產車間,還特別邀請專業人員到車間拍照、直播,因此衛龍在微博走紅,并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為其買單。

此后,衛龍的網紅道路就此展開。2015年,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衛龍在電子先后入駐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開通線上銷售渠道。同年11月,衛龍辣條現身美國亞馬遜網站,成為繼老干媽之后的又一中國調味“奢侈品”。
2017年,河南調味面制品企業從巔峰時的
4000多家
,經過多輪市場淘汰,只剩下
200多家
,而衛龍卻創造了
20億
營收成為行業老大。
2018年,衛龍進行供應鏈升級,實行全渠道下沉,全面覆蓋終端,全年營收突破
35億元
。2019年,年營收達到
49.09億元
。
2020年,衛龍食品在二期園區建造的自動化、信息化、產銷一體聯動的智能型工廠的多條生產線正陸續投產。
截至目前,衛龍已打造出面制品、豆制品、魔芋制品、蔬菜制品四大類幾十種產品,每
天生產辣條三四千萬包,占全國辣條行業的10%。

在營銷方面,衛龍近幾年也大出風頭,曾多次推出簡約風文案和趣味包裝,迎合了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口味,在網絡上甚至制造了辣條“玩出高端、玩出時尚”的品牌形象。
同時,劉衛平曾公開表示,衛龍辣條一步步打開了市場,現在每天生產辣條三四千萬包,占全國辣條行業的10%。而從行業來看,衛龍還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間。數據顯示,2016年調味面制品行業的年生產總值從2009年的
100多億元增至330億元,
市場銷售額
從170多億元增至510億元
。八年間,該行業的生產總值增長
230%
,銷售額增長
200%
。2018年預計銷售額將逼近
600億元。
在2020年合作伙伴大會上,衛龍董事長劉衛平透露,2019年衛龍整體營收
49.09億元
,
比2018年收入35億元同比增幅超四成。
同時,劉衛平還表示,2020年衛龍的營收目標為
72億元
,預計要在2019的基礎上增長近
47%
。
盡管衛龍營收逐年增長,但食品安全問題卻一直被詬病。

一直以來,辣條的健康問題一直備受市場爭議。辣條因高油高鹽、此前生產標準缺乏(2019年底已解決)、以及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產生不利影響等,辣條生產企業也頻頻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由于2019年12月前全國并未就辣條生產進行統一標準,各地針對辣條有不同的標準,在此之下,添加劑等超標是大部分辣條被抽檢被發現的情況。不過由于地方標準不一致,因此也頻頻出現“辣條標準打架”的情況。
例如2018年,湖北省原食藥監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顯示,衛龍品牌旗下的辣條“親嘴燒”和“小面筋”均被查出存在違規添加的情況,兩種食品均含有山梨酸和脫氫乙酸等食品防腐劑。衛龍曾將“河南辣條標準”作為應對地方抽檢的“擋箭牌”,認為其辣條生產合規。

不過,根據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加強調味面制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公告將辣條定位為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制品)”來管理,所有生產企業都統一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的相關規定使用食品添加劑。辣條地方標準打架的局面才得以停止。
此外,據人民網今年9月報道,衛龍食品進口的干魔芋片未獲檢驗檢疫準入。由青島衛龍食品有限公司進口自印度尼西亞的1批次101542.2千克干魔芋片,因未獲檢驗檢疫準入被拒入境。據官網信息,衛龍食品使用魔芋作為原料的產品為其熱門產品衛龍魔芋爽。
事實上,衛龍食品除了上市計劃,在2018年末的全國經銷商大會上,平平食品相關負責人還提出了百億銷售額的目標:
三年內實現100億元的年銷售額和10億元的年納稅額
。而在2018年,平平食品的銷售額為
35億元
,納稅
3.6億元
。
雖然衛龍食品以辣條等調味面制品起家,近幾年來也一直在布局多品類發展。
除了近期推出的酸辣粉,衛龍在2017年曾面向川湘渝重口味人群推出了自熱火鍋品牌“背鍋俠”,主打川渝麻辣口味。2018年,衛龍又推出了“自來熟”辣條火鍋產品,布局方便食品市場。另外,衛龍在此前也相繼推出了山藥脆片、蔬菜干、魔芋爽、鹵制品等多個品類產品。
針對衛龍多品類布局的原因,有業內人士表示,衛龍想要謀求多品類發展的原因是想擺脫對單一產品的依賴,尋求新的增長點,同時也是在為衛龍后續的上市計劃做準備。
但值得注意的是,據《北京商報》在2019年的報道稱,衛龍目前已建有漯河平平、駐馬店平平、親嘴豆干、衛來食品等多個生產基地,但主要進行調味面制品產品的生產。衛龍旗下其他品類的產品多以代工的模式進行生產,如衛龍新推的酸辣粉產品,生產方為河南品正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炭烤小香腸則是由浙江波拉波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蔬菜脆的生產方則為北京凱達恒業農業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對于衛龍來說,雖然代加工的生產模式可以減少對生產成本的投入,但也需要衛龍對第三方合作生產方進行嚴格篩選,對旗下產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加以管控。
同時,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曾在去年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衛龍已經在整個辣條界奠定了行業老大的地位,但隨著新生代對于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及大健康意識的覺醒,衛龍等傳統企業想要突圍,布局需要多品類、多品牌、多元化。
”
IPO似乎是衛龍食品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好選項,但優勢和短板都非常明顯的衛龍食品,能否如愿擁抱資本市場,還需要再觀察。
點擊標題,閱讀往期熱點文章~
已停牌兩年的匯源果汁欲“復牌”,果汁大王還能東山再起嗎?
“一招鮮,吃遍天!”洽洽推動每日堅果進入“新鮮”時代
“雙節棍”大戰,哪些品牌耍得風生水起?
“三年上市”節點臨近,加多寶夢想照進現實了嗎?
雙十一又來了,哪些食品品牌最會“寵粉”?
雙十一大家都會把錢花在哪?京東大數據說清楚啦
西麥食品發力冷食麥片,“燕麥第一股”重燃斗志
速凍食品在上半年“解凍”,未來能否持續“升溫”?
2020大考之后,香飄飄如何“重啟”發展新勢能?
食品企業扎堆沖刺IPO,產業資本化進程再提速
營業收入、凈利潤雙雙下降超3成,六個核桃還香么?
凡注明 “來源:XXX(非食評方)”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旨在分享交流,并不代表贊同文中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無意中使用了您的圖片,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