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2日 No.848
1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第四十四章
白話文翻譯
名聲與身家性命,哪一個更親密?生命與財產,誰多誰少?得到與失去哪個更有害?對某一個事物有過分追求之時,必定會造成大的浪費。不顧一切的聚斂財富,就離滅亡不遠了。知足才是真正的富有,不會遭受羞辱,適可而止,才會避免陷入窘境,事業才會長久。
2
人生在世,無非“名利權情”,若真能看空這些東西,自然也就淡出紅塵中了。
但我們大多數人,做不到,尤其是老人家對面坐的當權者,更是做不到這些。
所以,老人家在這一篇,展開了一場“什么更重要”的教育課。
一上來,三個問題跑出來,名利、錢命、得失,那個更重要?
我相信,你在看這篇文章的時候,肯定極其冷靜,極其清醒。結論肯定是人最重要了,錢財乃身外之物,名利也乃身外之物,得失差不多就得了。
但當人上頭的時候呢?
利字當頭的時候,兄弟反目也不少見啊,為了一點錢財,不惜鋌而走險,搭上一切的,少嗎?
是他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他們比誰都知道,只不過,在那一刻,上頭了。
3
甚愛必大費,往近了說,前幾年蘋果剛流行的時候,有小伙子賣腎還錢買蘋果。甚愛蘋果,費腎啊。
那往遠了說呢?
兩千多年前,一個棄嬰,有幸被大戶人家收養,長大之后亭亭玉立,美震一方。
后來因為一些糾紛,姑娘被獻給了位高權重的宮湦,宮湦愛的不要不要的。
誰知道,這姑娘有個毛病,就是不愛笑,自從給到了宮湦之后,就笑過一次。
宮湦心里可不得勁了,就想盡一切辦法要博美人一笑。
于是懸賞千金,讓人出主意。
后來有人出主意,說點把火試試吧。
宮湦聽了之后,說行,為了美人,我啥都愿意。
要知道,這個火可不是隨便點的,那個時候,沒有手機呼機,通信都靠烽火狼煙的,這是報警裝置。
但宮湦這倒霉孩子,為了美人,就是愿意,誰也沒辦法。
火點了,周邊的人以為出事了,都來救援,來了一看,nnd,坑人不是嘛!年輕人有點武德不好嗎?
宮湦哪里管得了那些,轉身一看美人,還真笑了。
目的達到了,高興啊!
宮湦是誰?周幽王啊,沒錯,就是那個在24歲就被人砍死的周幽王,而這個事情,就是我們熟知的“烽火戲諸侯”。
甚愛,不但費錢,還能廢人亡國呢,可怕不?
多藏必厚亡,人民的名義,趙德漢那個“面幣思過”,你還記得嗎?藏著藏著,就亡了。
多藏,重點在這個“多”上,多,指的是過量,過分。收了不該收的,藏了不該藏的,最終的結局,一定是要“亡”的。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知足,這兩個字,學問太大了。
對名利知足,對錢財知足,對得失知足。
知足,就不會鉆牛角尖,不鉆牛角尖,就意味著知止。
我們常說“適可而止”,在適當的時候,就要停下來。
我們總以為,一個人的升級,一個組織的升級,是線性的,但實質上,這不是一條平滑的曲線,而是像臺階一樣,上一級,穩定一下,再上一級,再穩定一下。
現在有一句話,叫做“你永遠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即便賺到了,顯示也會用無數種方法收回去”,無數人特別贊同這句話。
的確,這也是事實,比如說當一個普通人,賺到了一千萬之后,如果他駕馭不了這個錢,自然就會把錢賠回去。如果他能夠清楚自己的能力與水平,知道這么多錢,自己駕馭不好,那么這時候他選擇去提高自己的認知,直到自己能夠駕馭的了這些錢之后,再去做更大的事情,是不是就會避免大的麻煩?
避免了大的麻煩,避免了瞬間斃命的風險,不就有了“長久”的基礎了嗎?
4
今天的道理,又是“大道理”,只提出一點來。
“什么更重要”
在做決策,做決定的時候,時刻問問自己,什么更重要。
一旦冷靜下來開始問自己的時候,很多沒看到的問題,你也就會有機會看到。
當你確定一定以及肯定的清楚了這個決定的確是以“什么最重要”的標準作出的時候,決策風險就會小很多了。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