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聊餐飲》
一輩子只聊一件事
宋寶民說,“人的夢想是由點到面的,只有到達了某個階段,才能知道下一步的夢想是什么。”
01
誓要走出農村
宋寶民出生于素有“胡辣湯之鄉”的西華縣,家中兄弟5個,他是最不起眼的老四。
90年代村辦企業興起,宋寶民被委以重任,擔任父親創辦的醋廠的廠長,雖然是廠長可還是要兼當銷售員的,天剛亮就要開著三輪車游街串巷賣醋,被夏天的烈日炙烤過,也被冬天的寒風吹透過。
老父親作為村支書,家里總是門庭若市,沒有姐妹,宋寶民就成了家中的“大廚”,蒸饅頭、搟面條、烙饃、做油盒樣樣都會,在夸贊和鼓勵中,宋寶民身上逐漸有了餐飲人的樣子。
折騰過醋廠,又想著嘗試賣小菜,賣點鹵肉和涼菜當然不在話下,剛開業時一無所有,連冰柜都是賒的,騎15公里的自行車到縣城進菜是常態,為節約成本,宋寶民竟然琢磨出自己買牛殺掉,持續了一年,殺了22頭牛。
但是,看到停在自家門口別人的小轎車,無論怎樣努力都上不去的收入,每一個都刺痛著宋寶民的神經,眼界、思維越被束縛就越想走出去,即便家人全都反對,也要毅然決然離開農村。
背井離鄉時宋寶民已經算村里混得不錯的了,既然下定決心走出農村,他斬斷了所有的退路,摩托車賣了、手機賣了、糧倉賣了、幾畝地也賣了。
目標雖不明確,但前路已是一片光明。
02
野蠻擴張,每年加盟超50家
2001年4月18日,隨著氣溫逐漸回暖,鄭州市金水區花園路與緯四路交叉口,第一家姐弟倆開業了。
但是誰能想到,就是這家只有4平米的小店,日后竟能在鄭州餐飲行業脫穎而出,走出河南,走向世界。
2001年9月份,天氣漸漸轉涼,涼粉不適合再繼續售賣,宋寶民就騎著自行車到關虎屯等市場上轉悠,這一轉就是15天。
“當時愁啊,不知道天冷了該賣啥,結果在市場上轉悠的時候,我就發現了一種東西,黃砂鍋,就是將粉條、土豆、海帶絲等放在砂鍋里,然后兌上清水。感覺這個東西可行,我就回來自己做。”
靠著對于味覺的敏感及自己多年做飯的經驗,宋寶民用老母雞和豬大骨湯代替了寡淡的清水,成功打開了市場。
2001年9月,最初4平米的小店擴大到22平米;
2001年11月,又從22平米擴大到48平米;
2005年,已經擴大到了160平米;
最高記錄一天賣粉2300份。
“做餐飲就是要將最好的東西拿給消費者,同時要有‘唱戲的腔,廚師的湯’,即要有好看的包裝和讓人回味悠長的味道。”秉承著這一理念,姐弟倆在2001年到2005年間,迎來了野蠻生長,每年加盟店都不低于50家。
03
迎接挑戰,未來已來
2013年以前,姐弟倆的經營其實堪稱“佛系”——一心做好自家產品,兩耳不聞其他事情。
而到了2013年,“互聯網+”成為熱詞與大勢,各行各業都在探索與互聯網的跨界融合。這對于自成立伊始就深耕線下的姐弟倆,顯然也給其帶來了不小的難題。姐弟倆面臨轉型。
“2013年我到北京開一個餐飲行業的大會,黃太吉的老板就說到了餐飲企業的網絡營銷,當時他們經營13個月,企業估值就達到了13億。而姐弟倆做了13年,也沒見到一個億字。”回到鄭州,宋寶民立即召集所有人開了一次大會,討論什么是大數據,以及應該如何為企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
但是因為缺乏相應的環境與人才,姐弟倆的互聯網探索走了不少彎路。
“我們從臺灣、廣州聘請了不少人來做品牌咨詢顧問,每個人都得花費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但因為姐弟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當時轉型并不是很成功。”
2014年,因為行業政策影響,姐弟倆開始研發無明礬土豆粉。
2017年正式投產,但是“噩夢”也接踵而至。1000多噸的無明礬土豆粉成品出現了斷條、脫粉等問題,不得不扔掉,損失上千萬。
宋寶民找了西南大學、農科院等院校以及俄羅斯相關方面的專家,做了1000多次實驗,都沒能研發成功,最終還是靠自主研發使產品成型。
“2017年對于姐弟倆來說是一個‘災年’,每個人都很恐懼,都沒勁兒了。所以到年終,我給研發團隊頒發了一個‘噩夢挑戰獎’,告訴大家雖然經歷了困難,但都扛過來了。”事實上,憑借創新研發,姐弟倆現已成為新地球·天然食品聯盟理事單位。
在宋寶民看來,2013年至2017年,姐弟倆顯然迎來了自身發展的一個轉折期,不論是新挑戰,還是遺留問題,都一并暴露出來。“那幾年過得很艱難,但未來已來,還是要及時做好準備。”
04
布局國外市場,圓未完成之夢
得益于數十年的沉淀與調整,2018年姐弟倆的發展再次迎來轉折,新開店面9家,營收同比增長超過22%。
“2018年姐弟倆重新‘活’了過來,過去17年上的新品都沒有這一年多,越發時尚與活躍。但是考慮到更長遠的發展,姐弟倆今后五年要做的是慢下來,自我檢視與反思,要全面圍繞消費者的體驗,練好內功。
2019年新開店面的數量要控制在5家以內。除此之外,提高內部組織力,做好標準化體系,做好專業人員的迭代。”作為一個從4平米小店一步步做起來的“實干家”,宋寶民對于餐飲企業如何更好的發展有自己清晰的認知。
而除此之外,宋寶民還有一個“十年未完成之夢”。
“2005年的時候,緯四路旁邊有個肯德基,家里來人了就帶去吃洋快餐,感覺有面。但是后來一想,為什么美國人能掙中國人的錢,我們不能掙他們的?我就發誓一定要將店開到國外去。”
宋寶民這個“夢”一做就做了十年。2015年5月,姐弟倆正式進軍美國,在紐約開了第一家海外直營店。
歷經十余年發展擴大,姐弟倆現有500余家連鎖店, 遍布全國16個省市直轄市,每年有超過6000萬人在姐弟倆就餐。
從4平米到全國16個省市的500余家連鎖店,從走出河南到走向世界,這對于當初那個只夢想著在異鄉生存的宋寶民來說,顯然也是沒有想到的。
但是就像他所說的,“未來已來”,姐弟倆下一步究竟要如何進階,拭目以待。
做品牌沒有捷徑
除了努力和學習
剩下的聽天由命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ID: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本文來源:網絡 作者:佚名;圖:網絡 編輯:餐謀長品牌策劃/多云轉晴 《總編個人微信》 投稿 / 版權 / 合作 / 咨詢 精彩回顧 疫情重挫后,餐飲業會變成什么樣子?這7個趨勢猜測了解一下! 17歲開始坐牢,46歲終成大氣,月賺500萬! 為什么星巴克的員工都不太熱情?背后這4點值得深思! 被“高估”的海底撈,好服務竟然是危機所在?她靠一道菜4個月就賺到100萬,并打造出年銷26億餐飲帝國!
失敗率高達90%,做好餐飲,最少需要十年!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