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日 No.859
1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道德經》第五章
白話文翻譯
天地沒有仁恩和偏愛,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沒有任何偏愛,讓百姓自由發展,興衰自然。天地之間,難道不像風箱一樣嗎?雖然看起來空空蕩蕩,但永遠有生機,總能產生新的事物。法令繁多則必定會招致敗亡,因此還不如保持內在的空明虛靜。
2
這一章的重點,講的是自然之道。
萬物也好,社會也罷,都會有自己的發展規律,這個系統會自然的運轉,就像我們總說的“離了誰地球照都樣轉”。我們所說的“順勢而為”,也是這個道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芻狗”,是古代祭祀時用的草扎的狗。祭祀時一把火就燒了的那種。現在我們做祭奠的時候也在用。
“仁”,就是仁愛,仁恩。
說天地是不講人愛和仁恩的,它會把萬事萬物都當做草狗,不會在乎草狗的生死。
這里的圣人,指的是國家的領導者,統治者,與儒家所講的圣人不一樣。
說圣人也一樣,不講人愛,也要把百姓當做草狗,愛死不死,愛活不活。
這一句的重點,就在后半句里面,道德經和論語類似,都是“對話體”,只不過論語記載的更清晰,而道德經是經過層層精煉,最終留下的都是結論,在理解的過程中,一定要代入環境中,才能更好的理解。
為啥說后半句是重點呢?
因為老人家講”道”,是為了給統治者聽,是為了指導治世的。
當統治者,也要像天道一樣,無親無疏,不要有偏愛。
如果當權者的政令是“仁愛”,那么下面的人,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展示這個“仁愛”,那么最后的結果,一定是會背離仁愛的本質,變成面子工程,甚至會毀了國家。
比如,北宋的時候,王安石撰寫了一個法案,叫做“青苗法”,說每年的2月和5月,這時候青黃不接,農民沒東西吃。
農民沒吃的,就只能向富人借吃的,而且還要支付一筆利息,在秋收之后連本帶息還回去。
王安石覺得人們太可憐了,出臺了這個青苗法。
具體的規則,是在這個階段,官方以較低的利息,從國庫借糧給農民,秋收之后再收回來。
看起來這個政策,是不是非常棒啊。
但推行下去之后,結果是啥呢?
執行的時候,收取農民的利息,比以前借富人的還要高。
那你想,農民肯定不愿意借啊,推行效果不好,王安石還設置了硬性指標,要求貸款數量達到多少才行。
結果就是不管農民缺不缺糧,強制性的要求農民貸糧食吃。還收取高昂的利息。
最后逼得農民把耕牛都殺了,賣牛還利息。
你看,一個“仁愛”之舉,最后就得了這么一個結果,可怕不?
而這樣的事情,現在也不少見啊。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橐龠,就是風箱
燒火做飯,灶臺邊上的風箱,年紀小的朋友應該都沒見過這個東西。
風箱里面是空的,但往返推動,就能源源不斷的鼓出風來。鼓動的頻率越高,出來的風也就越多。
接下來又說,多言數窮,數是多的意思,說政令太多了,就把自己逼到死路上了。
今天一個政令,明天又一個政令,天天變,人民都不知道到底該咋辦了,不反抗還等啥呢,對吧。
治理國家,人民一反抗,窮途末路。
管理企業,員工一撂挑,窮途末路。
原理都是一樣的,不是嗎?
所以說,別總折騰,守中。
啥叫守中呢?就是剛剛合適。
如果你拉過風箱,就知道拉風箱也是講究節奏的,要能和爐子里面的火配合好才行。風箱拉不好把火拉滅了的情況也有啊,我就干過。
所以老人家說,恰到好處,才是最合適的。
3
這一章,一上來就將天地不仁,圣人不仁,直覺上不容易接受。
在我們的印象中,天道肯定是會偏向“好人”一方,遠離“壞人”的一方。天道會獎勵好人,懲罰壞人。
但老人家一上來就告訴我們,天地不講仁愛,把萬物都當做芻狗,管你死活呢。
聽起來就很反常識。
但,自己琢磨琢磨,是這樣嗎?的確是的。
每當我們遇到大的自然災害的時候,都會說“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多磨的渺小”。
一場水災,死傷無數,一場地震,損失慘重。
這也正說明,天地運動才不會管萬物高興不高興,自己該怎么運動,就怎么運動。
挺殘忍,是吧。
而天地不仁的另一面,也意味著,天地不壞。
換句話來說,就是它不會偏愛誰,也不會偏害誰啊。
你看,這不就是實物的陰陽兩面嘛,看了這一面,還得翻過去看看那一面。
不偏愛誰,看似是個問題,但反過來看,也不偏害誰,不也是好事嗎?
實質上,天地不仁,這并不是說天地不好,這句話沒有主觀的情緒色彩,只是在描述一個“事實”。
那么,弄明白了這個事實,有啥好處呢?
最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清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發展的規律,不要試圖去改變世界,而要向內求,改變自己。”
就像我們現在總喊“要保護地球”,快拉倒吧,地球存在了四十多億年了,需要我們保護嗎?人類愛活不活,愛死不死,地球會按照自己的規律運轉。真正需要保護的,是我們自己啊。
因此,更要放棄那個“求了神仙拜了佛,神仙就能保佑自己”的妄念,更不要有什么僥幸心理,覺得幸運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呢。
前陣子我看書,書上有一句話說的挺好,說“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情,都不會輕易的發生”,看似說的是人人皆知的話,但仔細想想,可不是這樣嗎?
一切的不如意,不隨愿,不都得靠自己一點點的努力來改變嗎?這些,老天都給不了。
一切,不都得靠自己的奮斗嗎?
4
道理又是一大堆,怎么用?
①、公平
制定管理規則的時候,要考慮公平,執行的時候,更要考慮公平。
雖然,我們是個人情社會,很多企業都是家族、熟人型的企業,但規則的定制和執行,一定要確保公平,只有這樣,才有助于長期的發展。才有助于留下有能力,愿意做事的人。做領導的才能說的起話,立旳了威。
②、虛心
做管理者,領導者的,把心里先放空,多聽聽下屬怎么想的,怎么說的,不要急著下結論,更不要輕易給員工貼標簽。
總喜歡責怪員工的領導,大多屬于沒有擔當的領導,因為他覺得,員工犯錯和自己沒關系,都是員工太笨。而這樣的人,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自高自大的人,不知何為虛心。
手底下如果有這樣的人,一定要小心了。
公平,虛心,這是作為優秀管理者必備的技術。
最后,祝你“得道”。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張大寬,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