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說,新希望今年銷售將超過2000億元,“集團的銷售、利潤、稅收和市值,每年大概都有超過20%的增長”。
不僅如此,劉永好說,他在今年兩會期間曾承諾,年內新增300億元投資、2萬個就業崗位,臨近年終,集團的投資額超過了300億元,新增員工人數超過了3萬名,已經超額完成目標。
談及新冠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的影響,劉永好指出,新冠疫情的影響超乎想象,很多企業在一季度幾乎關門停產,雖然現在國內疫情得到控制,但國際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三駕馬車”的出口受到了沖擊。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的雙循環思路恰逢其時。
“由于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們的出口一度受挫,有一段時間我們外向型的企業壓力好大。我在浙江、江蘇、廣東走了一圈做了調研,前一段時間大家都感到壓力很大、非常困難,因為外銷幾乎停止。”
劉永好說,但沒想到的是,由于很多必需品國外停產了,只有中國在生產,中國的出口近期出現大幅提升。“近期,這些外向型的企業,特別是實體企業,都在開足馬力生產,很多產品訂單到了明年、后年。”
盡管出口形勢出現好轉,但傳統企業如何面對互聯網的挑戰依然是一個熱點話題。“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們很多實體企業家們、傳統企業家們壓力特別大,總覺得這些互聯網企業會把我們顛覆掉。”劉永好說,“但現在,大家非常清醒地認識到,互聯網企業流量逐步見頂了,還有空間,但不大了。”
不僅如此,劉永好認為,互聯網企業要顛覆傳統企業很難,因為傳統企業“護城河”太深。所謂的“護城河”,在他看來,就是研發、市場、生產、機器、供產銷的體系,“那不是互聯網企業能夠做的”。
與此同時,劉永好強調,傳統企業一定要轉型升級,從而適應新的發展格局。“最近大家注意到,各行各業都在大集中,以前生產冰箱、彩電的有多少?我記得我們成都市就有好幾個工廠,全國說是幾千家工廠,現在造電視的只有四、五家了,或許還會集中。各種各樣產品的生產都是在這樣地大集中。”
以國際發展經驗為鑒,劉永好說,發達國家的生產都相當集中,集中是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中國實體經濟必須轉型升級,以適應生產越來越集中、越來越高效的新格局。
“以前,很多房地產開發商修房子的時候修個大廚房,因為廚房舒服就好。現在到大城市看看,哪有要那么大的廚房,廚房都是擺設品,特別是九零后、零零后,他們幾乎不怎么進廚房了,很多人連微波爐怎么用都不知道。”劉永好說,如何滿足新的消費人群的需求,這是房地產開發商、家電制造商必須要考慮的。
對于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難點,劉永好認為,“傳統企業原有的營銷管理、激勵體系,要加上數字化的體系,這是兩個不同的組織,很難結合。我們必須進行組織再造,把傳統組織再造,然后再和數字化結合。”
在他看來,所謂的“組織再造”就是讓激勵機制、約束機制、企業文化、企業格局發生根本變化,而不是簡單地讓原有的組織體系加上數字化。他說,新希望在六年前就意識到組織再造的問題,提出了“五新”:
第一新是新機制。新希望廣泛實施合伙人制度,有100多家合伙人企業,有四、五百個合伙人,他們的利益、想法、心態跟公司完全一致。
第二新是新青年,新希望現有超過12萬名員工。劉永好說,他在今年年初提出了今年新增300億投資、2萬個就業崗位的目標,實際上,今年的投資額超過了300億,新增員工超過了3萬名。
他說,這是組織再造和生產業務發展的需要,也順應了養豬業大發展格局的趨勢,“我們更多招的是食品加工、冷鏈物流、調味品的員工,而且大部分都是大學生。”
第三新是新科技,包括信息科技、數字科技、生物科技、制造科技等。新希望成立了好幾個研究院,承擔了很多國家級的項目、省級項目、企業自身的項目,由此榮獲了七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新希望還成立了供應鏈金融公司、新網銀行,向農民提供金融支持和產業支持。
第四新是新賽道。劉永好說,“我們原來做飼料是全中國第一,現在很快就世界第一了。我們要注意開辟新的賽道,所以我們在開拓養豬業、養牛業、牛奶業方面的發展,并且圍繞消費升級在供應鏈上做文章,在冷鏈物流上做文章。”此外,新希望還在健康領域做了不少投資,旗下的上海藍生腦科醫院已經擁有4000個病床。
第五新是新責任。劉永好說,集團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項目,要求兩千多個中層以上管理干部每人必須幫助一個相對貧困戶,接下來集團將繼續參與“萬企扶萬村”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證券之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
更多精彩:
正大壽光國際蔬果智慧產業園在壽光市奠基開工
正大投資計劃在中國上交所主板掛上市:飼料銷售收入占比近九成
東洋鏡像–新冠下的廚房車
騰訊入股的中式“面館”!已開出265家直營店
日本的食材B2B巨頭伊藤忠和ACCESS帶給我們的啟示
美女專家訪問完美國Sysco后的一些思考
觀察|美菜做錯了什么
淺談新冠肺炎對餐飲供應鏈的影響
未來十年國內水產品市場趨勢如何?
1億歐元!聯合利華中國最大筆食品投資落戶太倉
中國第一家專注于餐飲供應鏈的自媒體 筆者曾就職于正大集團、吉野家、新希望六和、美團等,是英國皇家采購和供應學會(CIPS)五級認證會員,餐飲供應鏈變革的長期觀察者,多篇文章發表于今日頭條、億歐網、餐飲老板內參、《冷凍雜志》和《中國食品報》,曾直播講授供應鏈公開課《餐飲的采購和供應管理》 曾為以下品牌提供供應鏈解決方案:正大食品、鳳祥食品、辛普勞、安德魯、易果生鮮、寧夏悅豐、北京宴、香港馬會、田老師紅燒肉、美團快驢、優配良品、Pizza Express、華萊士、臺滋味、瑪格利塔比薩、日昌、云海肴、楊記興臭鱖魚、蜀海、四季明湖、明湖小樓、半天妖烤魚、董小姐愛地鍋、望京小腰、焦耳外賣等,致力于幫助食品和餐飲企業提高供應鏈管理水平,請加微信 18610542110 探討餐飲和食品供應鏈。
原創文章,作者:餐一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2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