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最近在川渝地區突然爆火了一個品類,那就是“火鍋杯”,字面意思是“把火鍋食材裝在杯子里的產品”。

    經常刷抖音、小紅書的朋友可能都會經常刷到這樣的標語“可以帶走,邊走邊吃的火鍋”“投3千做火鍋杯,一天300杯不夠賣”、“行走的火鍋杯,滿足一個人吃火鍋的夢想”…… ,這些都是在說火鍋杯。
    火鍋杯是怎樣的呢?就是將毛肚、魚丸、肥牛等火鍋食材裝在杯子里,可以邊走邊吃的小吃。
    有的視頻里面還有進一步的升級:特制包裝,上面一層裝火鍋菜品,中間有圓孔插根吸管連接下面的奶茶,重口味火鍋吃膩了,可以隨時喝一口奶茶解渴。
    這種干濕結合的創意小吃,還有干冰制造出來煙霧繚繞的效果,憑借著獨特創新的造型,如今火鍋杯已經在抖音上有了1283個相關短視頻,共收獲了1.4億萬次播放。

    而在小紅書上也有眾多的短視頻、照片介紹、標語也與抖音的類似。
    社交平臺上只是這個網紅單品爆火的一個側面,在企查查上搜索關鍵詞“火鍋杯”,就有300+相關注冊企業。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而且大部分都是在今年下半年注冊的,其中僅11月新成功注冊的火鍋杯企業就有17家,火鍋杯的爆發在線下同樣可以用“井噴”形容。
    截止12月,在大眾點評平臺上搜索北京區域的火鍋杯,就有15家不同品牌的門店,其中帶有“新店”標簽的就有9家。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火鍋杯因為自帶“火鍋”屬性,因此在餐飲業的明星賽道上,火鍋在美團和大眾點評上的線上交易量和交易額向來是獨占鰲頭。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火鍋杯就是很完美的繼承了火鍋這個品類標準化程度高、受眾廣泛、毛利高等這些優勢,而且火鍋杯的入門門檻很低,現在也衍生出了很多小推車售賣模式,入局成本更低。
    一人一杯的火鍋形式,也是傳統火鍋業態從正餐屬性向小吃屬性的轉變。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火鍋杯的外表也是很新奇,裝在咖啡大小的紙杯里,邊吃火鍋邊喝奶茶的模式自帶吸睛屬性。
    01

    火鍋杯前景如何?

    火鍋的門店多分布在重慶主城區觀音橋、解放碑等核心商圈。目前做火鍋杯的店鋪越來越多,在加盟方面也做的比較成熟,而且有熱度,但市場上火鍋杯層次不齊,也有些店鋪開了沒3個月就倒閉了。前景比較模糊。
    在大眾點評上,解放碑商圈顯示有2家,但有網友反應,實際探店的過程中卻僅有一家還開著。比如下面這家,累積了80條評論,但再找時已經顯示“休息中”。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雖然是在核心商圈,但詢問抖音同款火鍋杯“上火鍋、下奶茶”新奇包裝的顧客很少。
    能夠看出,目前的火鍋杯在借助了抖音等媒體宣傳的風口下,確實知名度在不斷的擴散,但真的適合現在入局開店嗎?這個風口能追嗎?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02

    追風口要謹慎

    這個風口應該要追嗎?如果是抱著玩票的態度,想乘勢賺一筆的話或許很快就能成功,但想要長久的經營恐怕就不行。
    首先,品類上撞車比較嚴重,火鍋杯雖然有創新的地方,但僅僅是形式,并非對產品本身做出了調整。
    其次在形式上創新的這種新鮮感很快就會消散,比如答案奶茶一開始就被迅速引爆市場,在眾多奶茶品牌中脫穎而出,而之所以這么火爆,是因為它誕生于互聯網大環境下。

    從產品出發、從內容創新,以匠心獨具的切入點,符合當下時代青年的消費心理,以有趣好玩在社交媒體被廣泛傳播,是好產品發揮到極致。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但很快答案茶就衰敗了,原因就在于人們“玩膩了”,一開始商家可以利用“占卜”的形式很吸引人,但這是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你的產品變得很有趣,也可以讓用戶討厭你的產品,他們會覺得你的產品玩膩了,很乏味無趣,也就不會產生復購了。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再比如之前的牛排杯,從2016年在韓國街頭出現,6、7月份在大陸初試牛刀,到8、9月份風靡各大城市步行街頭、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所謂牛排杯,不過就是上層精致牛排小吃,下層爽口飲品,但是產品個中滋味自然是吃過的人才懂。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牛排杯的迸發迅速的占據了餐飲小吃界王者的地位,牛排杯品牌眾多,但突出重圍的非“九牛一杯”,莫屬,其品牌可以說風靡大街小巷。
    第一眼給人的直觀感受是夠牛夠味,看一眼就能直觀感受到視覺的強烈沖突,滿滿一大盤美味牛肉,口感勁道,胃口大開。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下料方面量足份重,從配菜到主食,從蔬菜到水果再到鮮嫩牛肉,帶給人豐富的口感享受。
    醬料口味也是獨家秘制的,不管是牛排杯、雞排杯還是鹽酥雞杯,配菜依舊豐富多彩牛排+水果+蔬菜+進口沙拉+現炸薯條+血糯米奶茶等等。
    但牛排杯形式感太強,很容易成為一陣風,流于形式和創意,更容易讓人忽略掉產品本身。最后也都消失殆盡了。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從這些過往的案例中能夠看到,真正的創新從來不是形式上的創新,形式上的創新確實會為品牌帶來一定程度的熱度,但時效是有限的。
    能否在短時間通過產品本身把顧客俘獲,才是品牌經營的重點。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喜茶曾經也是被不少人詬病夸大宣傳,雇人排隊,但喜茶并沒有停止對產品的研發。
    現在的喜茶依然在不斷的做聯名、做營銷,但同時新品推出的速度也很快,并且也有了一系列很能打的經典產品。
    因此,做餐飲首先要把產品做好,堅持產品創新,才能夠讓品牌的生命周期變的長久。


    03

    瞄準一人食市場

    如何搶奪2.4億單身的胃

    最近火爆的火鍋杯和海底撈推出的83元的單身套餐,都是瞄準“一人食”市場。

    在火鍋之外,其他餐飲店也做起“一人食”生意。一家酸菜魚的店,宣傳標語寫著:“一個人也可以吃的酸菜魚”,人均不超過30元的客單價,一經推出便廣受歡迎。

    據2019年中國統計年鑒的數據顯示,我國單身人口規模已達2.4億,數量超過俄羅斯和英國人口的總和。隨著消費升級、認知升級、需求升級和年輕消費力量的崛起,一人食應運而生。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對于餐飲企業,如何贏得2.4億單身群體的胃與心?

    1、單身桌占比要合理控制。

    盡管單身桌是一人食餐廳的標配,但由于市場發展還不成熟,單身桌的造價成本相對較高,所以建議餐廳的單身桌比例控制在60%以內。

    2、增加社交創意,單人吃飯更有趣。

    不能忽略餐廳的社交屬性,可以在座位里增加便利貼留言互動環節,讓每位就餐顧客能夠分享自己的心情、聆聽他人的故事。

    3、最重要的還是“菜要好吃”。

    外出就餐就是為了享受美食,即便是一個人的晚餐也容不得馬虎,為單人顧客設計搭配豐富、品質上乘的專屬佳肴,是餐廳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切不可把“一人食”當作噱頭,而應該真真切切從單人顧客的需求出發,為他們提供優質的美食、優越的環境以及貼心的服務,讓每一位獨自就餐的顧客也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盡管一人食市場看上去很有“錢”景,但那也只是看上去,據了解,某地僅去年一年就倒閉了2/3的一人食餐飲店。一人食餐飲“好做”但又“難做”,原因有二:

    1、定位混亂,難以提高復購率

    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十分火爆的一人食“網紅”餐廳,比如在抖音上火爆的筑底食堂,其實就是在格子桌中間放上隔板,一面做男生、一面做女生,打造邂逅的場景感!

    這樣的餐廳火么?火!高峰時期排隊100多桌!但是這樣的餐廳可未必能大規模的復制,成為新模式。

    畢竟這類的網紅餐廳雖火爆,但是火的都是社交、噱頭、網紅效應甚至相親這樣一種場景,很多人奔著社交目的,連餐廳到底是賣什么的都不知道,就直接去打卡。

    當然這樣的餐廳屬于特色了,復購率可能并不是其追求的,所以當玩樂的概念多于產品的時候,餐飲人要做一人食就更得謹慎小心,切勿跟風,回歸品質,找準自己的定位。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2、同質化程度高,難以脫穎而出

    細數這些一人食餐廳,無論是小火鍋,拉面或是燜鍋,不難發現它們在形式上都存在某種相似性,而其差異的點只是其產品品類而并非經營模式。

    因此對消費者來說,想體驗一人食餐廳的話,只需要在這些品類中選擇一種便可以滿足他們的獵奇心,所以同模式不同品類的餐飲店之間也構成一定的競爭關系。

    愿意體驗的人很多,愿意都體驗的人卻不多,吃到最后消費者認為大同小異了,便失去了嘗鮮的興趣,這也是很多一人食餐廳難以長久經營的原因之一。

    如果無法打造自身特色,很有可能起于噱頭而又止于噱頭,想要脫穎而出更是難上加難。所以,打造優質的品類,裝飾特色的店面,同時也要能打出差異化,這樣才在共同競爭的市場中博得眼球。

    火鍋杯全網走紅,這樣的風口應該追嗎?

    小結:

    由于生活觀念的轉變,年輕人對物質生活、精神生活追求越來越高,不管是主動“單身”還是被動“單身”,都應給予他們生活方式和選擇上的尊重,由此產生的“一人經濟”也正是滿足這類人群的需要。

    但是不管是什么賽道、什么品類,最重要的始終都是市場需求,脫離了這個核心,不管是“幾人食”,都玩不靈!

    -end-

    來源 | 
    新零售財經、米粒餐學院
    整編 | 餐飲O2O-小貝


    延伸閱讀

    • 10月份西式快餐、茶飲咖啡品牌新開了多少家店?

    • 茶飲品牌「滬上阿姨」獲近億元A輪融資,門店達2000家

    • 一個都不能少!茶飲逆增長的密碼是什么?

    • 奈雪的茶發布《2020新式茶飲白皮書》,新式茶飲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


    合作/投稿/咨詢等,歡迎騷擾O2O君!

    電話/微信號:13392164760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213309.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2月11日 04:06
    下一篇 2020年12月11日 11:0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